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字塔的神奇實驗
2021/09/02 22:55:22瀏覽660|回應0|推薦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XYu2JLNxM

大家在世界各地都有看過很多遺跡都是呈金字塔形的,那為什麼一定要金字塔形呢?難道金字塔的形狀真的可以有神奇功效?或是可以吸收宇宙的能量?今天我們就來說金字塔的神奇力量,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影片,我影片主要的題材就是一些稀奇古怪,靈異,UFO外星人或是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如果你也喜歡這些題材,歡迎您訂閱HenHenTV。


在俄羅斯最近幾年他們的科學家積極的研究金字塔的力量,實驗的成果出來相當驚人!雖然不知道它的原理是怎樣的,但是實驗的證明真的可以證明金字塔形的東西,無論是建築,或者是你自己做出來的小型金字塔都會有神奇的效果,那究竟他們的實驗做了些什麼呢?


首先這群人並不是民間的人為了興趣來做研究的,而是前蘇聯軍方的頂尖科學家Dr. Alexander Golod帶領的團隊所做的研究,他們用了玻璃纖維加上鐵架在不同的地區建造了二十多個大型的金字塔,你可以看看圖片的金字塔有多大。高大概144尺高(44m)和重高達50噸,那在這些不同的金字塔裡面做著不同的研究,研究的結果顯示:


1. 在有金字塔的油田生產的石油大大的增加生產量

如果在油田上面建造金字塔,油田的產量會增加25%,


2. 具有強力的醫療功能,解毒,疾病甚至是癌症

如果你把有毒的東西放進金字塔裡面,過了一段時間,裡面的毒素會降低,甚至變成對人沒有害的物體,金字塔具有強力的神奇力量,可以讓生物充滿生氣或者是活力,所以他們把癌症病人放進金字塔裡面,研究顯示他們的癌細胞降低得比化療更好,除了癌症之外,其他的疾病包括糖尿病,B型肝炎等等的疾病,金字塔都會有降低疾病的功能。


3. 在金字塔裡面的種子成長和結果多平時的400%

他們把種子放進金字塔一段時間過後,然後把種子放在外面生長,長出來的樹是比沒有放進金字塔的種子多出四倍,成長得更大,結果的更好等等。


4. 金字塔的頂端產生的強力的電流。

在金字塔的頂端甚至可以產生電流,如果你把電線或者是電池以+-的方法放在頂端,然後連接其他的儲存電力的裝置,這個巨大的金字塔甚至可以足夠供應電力給於一間屋子的用量


5. 在金字塔發生的地震減少

在金字塔的範圍裡面發生的地震大大的減少,如果在那個地區發生地震,在有金字塔的範圍只是發生小餘震。題外話,為什麼世界各地都建造那麼多金字塔呢?這是否是因為他們想避免好像亞特蘭提斯沉沒的事件再發生,或是這些金字塔是為了防止亞特蘭提斯的水晶翻轉,波及到其他地方,因此這些金字塔是為了停止這些災難呢?

6. 在金字塔的百里之內都偵測得到能量


7. 阻止惡劣天氣的發生


在金字塔範圍裡面,如果有發生暴風雨,暴風雨會在金字塔範圍之外發生,就好像雲層會避開金字塔然後在它的範圍之外下暴風雨。真的在神奇了!


我覺得古代的人建築金字塔是明白地球其實是活的生命體,當地球能源不穩定時,地震和惡劣天氣就是結果,而他們知道金字塔可以平衡它的能量,從中穩定地球的能量。


接下來這個實驗更加驚人,他們把Granite 粉放在金字塔一段時間,然後過後用這些粉去做監獄的房間,對於5000多名囚犯的測試,在用這些材料建築的監獄裡面的囚犯會更少鬧事,會更加的平靜和諧,金字塔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在之前我做的亞特蘭提斯的影片裡面有提到,那個亞特蘭提斯人的轉世把水晶放在頭上,可以提高意識頻率,或是把水晶放進熱開水裡面,等到冷卻後再喝掉它,可以淨化身體,那我們怎樣知道水晶金字塔真的有無形的能量可以淨化身體呢?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實驗,把無形的能量變成有形的。


首先需要準備的就是水晶金字塔一個,我這裡買了兩個水晶來做實驗的,一個是透明水晶,一個是黑曜石水晶,然後兩支礦泉水沒有開封過的。這個實驗很簡單,就是在其中一個礦泉水瓶上面放上金字塔,另外一個則沒有,然後我們就來看看,兩者是否有不同,在網上的資料顯示,如果有放上金字塔的水,在結冰過後,就會保留能量的痕跡,你會看到中間的地方會呈現一團漩渦,而沒有放金字塔的則沒有的。


那我們開始做實驗啦~~


今天的實驗就到這裡,其實金字塔的實驗還有很多種,下一個影片我會製作一個比較大的金字塔,用來做防止腐爛的實驗,聽說放在金字塔裡面的食物是沒有那麼容易腐爛的,是否是真的?我們下個實驗來證明。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就記得按贊和分享加訂閱HenHenTV,還有如果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平台看到賢哥的奇異世界,不用擔心,那是我和其中一家公司合作的頻道,希望藉此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我的影片,如果看到就記得關注關注吧!!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3336&aid=16719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