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板橋林家花園的豐富生命力
2010/11/05 18:58:00瀏覽656|回應0|推薦4

豐富的生命力有如一場精采的接力賽跑,承襲前人的堅苦卓絕、自我的努力奮鬥,還有接棒者持之以恆的後續勁道,然後一舉奪標;板橋的林家三代何以榮登台灣通史榜?園邸建築何以躍居全國第二古蹟?林家人文景觀果真成為臺灣近代史的寶庫?這是一個戰爭與和平的傳奇故事!一個充滿美麗與憂愁的綺麗小說!一個燃燒的話題,答案著實令人嚮往又好奇。

面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旅客如我者不禁凜然,心中滿懷問號的進入園區,序列觀賞過程中卻有饒富妙趣的驚嘆號,結束參訪板橋地標時,當然有不捨的句點。林園古色古香的江南式庭園風光、沿襲著中國宮殿式建築文化,採歇山重簷式屋頂,而迤邐建物有如搭橋接榫的連貫、文氣暢通自成風格;除了三落大厝由林國華建造之外,其餘是林維源所規劃興建,林維源繼承祖業,將第二代林平侯、第三代林國華、林國芳厚實的基業發揮到極致;曩昔劉銘傳成立全臺撫墾總局時,聘請林維源出任幫辦撫墾大臣,林家業務立時日增,阡陌縱橫,事業已臻巔峰,更躍居為台灣首富,創造出中外聞名的台灣第一座名園。

板橋古城看似窄仄,確是台北地區的第一座城堡,祂比起台北城的興建,還要提早了三十年;雖然外表呈現的是林本源家族的財富與地位象徵,但是花園的精神意涵是記錄著悲愴的台灣殖民圖騰,居功厥偉。這座第一名園佔地一甲多,園內著名景觀有「觀稼樓」、「汲古書屋」、「方鑑齋」、「來青閣」、「香玉簃」、「月波水榭」、「榕蔭大池」、「方靜堂」、「敬字亭」….等。花園的一草一木,有朝露相迎,目送夕陽的情緣,散步於亭台閣樓,回廊書院間,總有一股雋永的詩情畫意,那古木老牆似乎訴說舞榭歌臺的興衰,小橋流水流不盡悠悠歷史,還有假山造景的一代風華,因有感宏構之美、即隨興紀錄手札,供讀者臆測所指景點。

風景綺麗,草木逢春;記憶漫舞,美麗邂逅;芳韻依舊,別有動天;

亭台樓閣,飽攬古蹟;古厝凭窗,絲竹雅音;風華再現,思古幽情;

雀躍啁啾,闌珊幽靜;銀暉撒落,嶙峋岩石;抖落塵埃,對飲夕陽;

湖光爍金,碧波粼粼;精工細巧,瑰麗迷人;氣勢磅礡,色彩斑爛;

甍簷爭暉,情景交融。

為感念林本源祭祀公業將林家花園的土地慨慷捐獻,成為人民共有的國家古蹟,如此無私的義舉,當為後世讚揚;一項文獻研究認為林家的人文背景極具震撼力,其實一件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津津樂道,參訪林園,就像「朝聖」一樣,心中都有一個秘密禱告:「希望學得先賢發達過程,下一個巨富可能就是我!」的心態,因此有些不可不知的歷史記憶?自然成為好奇的重點。

第二代林平侯奠下弘基:清末紛亂,米糧攸關民生必需品,林平侯原先受僱米商,以精明幹練、富商業頭腦著稱,販運米穀至大陸,巧逢米價高漲,遂得巨利,又鹽為三餐所需,接掌官府委辦的全台鹽務後,全力發展航運業、悉心投資土地開墾、購買田產….由於眼光精銳獨到,因此林平侯從一介小商人躍居為商業鉅子。林平侯生平節儉不輕易耗費,卻又大力資助鳳山縣城、淡水廳城,尤其濟貧捐糧、開闢道路更是不落人後、聲名遠颺如日中天。

第三代林國芳、林國華是顯赫時代:承襲米糧運津濟民策略,興辦淡水廳城,獲朝廷欽賞為道員職銜,除此之外大量購地墾田,購買水圳收取水租;以榖抵租的銳意經營結果,歲收暴增到數百萬石。

第四代林維源是台灣現代化的推手(前已略述),台北府城甫建,林維源奉命勸捐;清法戰爭爆發,林家為全台首富,樂捐百萬銀兩作為台灣防務用途,功勳璀璨耀眼;林

維源延續水、地租收入及精闢種茶,更成為全台最大茶商。當時以台北對外交通為當務

之急,所有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林維源時任基隆港築港工程總辦,及基隆鐵路建設的督辦,自此林家可謂「名利雙收、富可敵國」。

    綜觀林園卓越成就,亦不免被批評的事實,如:漳泉械鬥期間,林國芳因宦達,逮捕欠租泉人,引起泉佃的反抗,林國華因產而「討番」;時值北台紛亂時期,漳泉兩派人馬,是擁漳棄泉?抑或擁泉棄漳?實為一樁難事,加上懇田宿怨與土地爭奪的雙重因素,負面反抗自無可免;又如:台北城兵民交戰,林維源以豪宅是盜匪覬覦的對象,且以子媳有孕為由離台,撻伐聲浪指向「貴為清廷命官,家產讓敵,漠視故鄉,靦顏寇讎..」等等瞽議,咳!清末內憂外患,倭寇惡寒又多有戰績,北台孤立無援,舉家避禍固屬私心,然趨勢已然,何況林家資助地方建設,衛國利民堪稱事實,何妨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將此功過相抵?

林園高低曲折的生命力,演繹著人生百態,有如一部活字典;看!觀稼樓蜿蜒的迴廊,曾經熙熙攘攘的來青閣,都見證過砲火交織的時空變遷;那香玉簃雲鬢花顏或滄桑容顏?就讓汲古書屋的扉頁長留青史吧!且開軒一笑,笑看月波水榭如水瓢舀走了月光,把滄海桑田的歲月,抒發成寓興無限的歲月;則愉悅的心、滿足的心、感恩的心…….在林園遇見小花的豐喜。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agon421202&aid=457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