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小城市 全球太陽能重鎮 0916-756561
2014/04/23 09:58:33瀏覽60|回應0|推薦0
德國小城市 全球太陽能重鎮
今天一個城市的綠色旅程系列報導,我們的鏡頭要來到德國陽光最燦爛的城市弗萊堡,它位在德國的西南部,面積只有台灣的1/235,但光這個小城市就有近百家的太陽能產業,環保企業也多達二千多家。1970年代開始,這裡因為反對興建核能電廠,開始了這個城市對環境的自覺和反省,因為日照時間較長,太陽能成為弗萊堡發展再生能源的開端,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現在它已經是全球太陽能的重鎮。

大愛記者吳志怡:「全德國日照亮最多的城市就是弗萊堡,在這裡隨處都可以看到太陽能板,還會把太陽能的發電量標示出來,不過事實上這裡的日照量,比起我們的南台灣還要短。」

弗萊堡發展成為太陽能城市之首,其實是從反核開始的。

1970年代,政府規劃要在距離弗萊堡30公里處,興建一座核能電廠,弗萊堡的民眾歷經五年的反核運動,才終於讓政府放棄這項計畫,也奠定了弗萊堡走向再生能源的基礎。

Fraunofer ISE首席顧問Volker Wittwer:「我們當然不喜歡核廠,因為沒有任何人有把握不會發生事情,我們不知道下一次會有怎樣的意外,如果發生像日本福島核災一樣的事件,我們距離法國核廠只有方圓20公里。」

Volker博士,就住在弗萊堡,他是歐洲最大太陽能研究機構Fraunhofer的首席顧問,投身太陽能光電的研發,自家屋頂就是這個社區,第一個裝太陽能板的

Fraunofer ISE首席顧問Volker Wittwer::「每年我可以靠太陽能生產5000瓩/小時的電,但是我只需要用到2000瓩/小時的電,所以我多生產了兩倍半的電,可以將這些多出的電賣給電廠。」

幾年前為了提升房子的能源效率,30年的老房子進行了大改造,在看不到的牆壁內,大有玄機。

Fraunofer ISE首席顧問Volker Wittwer:「你看到這個灰色的區域,是利用太陽能將牆壁升溫,這個聚合物的材質,它可以穿越燈光,讓光進入牆壁,將牆加熱,隔絕熱出去。」

儲存太陽的地方,還有這間透明的玻璃屋,靠著太陽光,就可以供應整間房子超過半年的電力所需,省下能源消耗。

弗萊堡最知名的太陽能建築,就是建築大師Rolf Disch建造的旋轉屋,這棟建築可以追日旋轉,還有外觀類似一艘船的太陽能屋,以及六十多棟屋頂就是太陽能板的高效能社區(plus energy houses),屋子產生的能源,永遠比消耗的還要多。

高效能屋住戶Astrid Mayer:「比一般房子還要來得舒適,房子總是很溫暖,即使你在冬天的晚上,屋外很冷但屋子裡還是很溫暖,可以只穿一件短袖上衣,坐在窗戶旁邊也不會冷,窗戶非常的厚,所以坐在窗子旁也會覺得很舒服。」

大愛記者吳志怡:「在弗萊堡許多房子的屋頂和外牆,都裝設了太陽能板,而你知道嗎,這些太陽能板絕大多數都來自台灣。」

台灣是全世界生產太陽能光電板,第二大的生產國,這裡就是一間位在新竹生產太陽能板的生產線,這些完成之後的成品,實際在台灣的裝置量,卻不到1%,因為大部分的產品都外銷到國外了。

工研院駐歐代表謝良翰:「這邊(台灣)我們電費比較便宜,但事實上這些成本都是我們環境在付的,環境付但是誰享受到這便宜的PC,掌握到便宜的DRUM,就是那些在使用者,那些通常都不在國內。」

國家能源計畫執行長陳發林教授:「電板如果拿到德國去生產,一度電八塊錢,(生產用電成本)四萬八,(和在台灣生產貴)差三萬六,所以變成台灣廠商生產太陽光電板的利潤,是建立在我們補貼電價的基礎上。」

台灣其實有能力生產乾淨的能源,但如今使用的卻是外國人,我們不是條件不足,而是少了貫徹力。

台灣年平均日照量比德國最佳的日照城市弗萊堡還要好,但弗萊堡面積只有台灣的1/235,太陽能裝置量就已經跳升到21.6MW,台灣全部也不過101.6MW。

大愛記者吳志怡:「台灣發展再生能源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缺乏結構性的政策,不斷的開源,卻少了節流,明天我們要看的是德國的一間電廠,它可以產電,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卻是零。」
 
向陽太陽能提供0916-756561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agon16832&aid=1273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