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8 22:03:36瀏覽2852|回應0|推薦4 | |
【戰地琴人】 柯萊恩(Stefan Klein)在他所寫的書《生命的時間學》這樣說:「美好的時刻總是太短暫,不愉快的時刻卻又沒完沒了。」他更進一步引述愛因斯坦的名言:「跟美女共處兩小時,你會覺得只有兩分鐘;叫你坐在熱鍋上兩分鐘,你會覺得那是兩小時。這就是相對論。」對曾經生活在戰亂下的人們而言,任何一分鐘,都像是一年那麼的長久、彷彿沒有止息的一刻。 《戰地琴人》一片是根據知名波蘭鋼琴家瓦列迪斯洛‧席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 Adrien Brody飾)的自傳所拍攝,書中描繪他如何逃過德軍統治,並且在風聲鶴唳的華沙市區中,接受友人的濟助,最後終獲新生。片裡席皮爾曼曾因友人未能及時送來生活所需物資,有些微詞,跟對方說為何兩週都沒來,對方則回答他已沒東西好賣可以換錢添購物資。於是,席皮爾曼將隨身手錶交給對方拿去賣,並說:「食物比時間重要。」 在戰爭的年代裡,時間並不是上天給人們的資產,反而是對人心莫大的折磨與摧殘。反觀,食物是人們極深的渴求與盼望。當德軍侵入華沙後,猶太人自然備受歧視與限制。餐廳不准猶太人進入、人行道不供猶太人走,更嚴重的是,德軍為猶太人設立「猶太人特區」,並築牆軟禁居住在華沙的50萬猶太人。時間對於受害的猶太人而言,是過得特別緩慢,這時與其痛苦活著,倒不如一槍躺臥血泊中,一了百了。 【華沙苦難的生活】 德軍設立「猶太人特區」不過是屠殺猶太人的前奏曲,經過一段時間後,凡是沒有就業許可證的人,都會被遣送至集中營。然而,德軍最後仍將大多數的猶太人送往崔布林卡(Treblinka)集中營,僅留些許猶太人於華沙做苦力。在席皮爾曼即將登上火車時,被友人拉了一把,脫離死亡列車,展開他在華沙苦難的生活。 席皮爾曼在華沙服勞役時,常見德軍沒來由地將人槍斃或痛打,因此猶太人開始串聯準備反抗德軍。在華沙的猶太人原有50萬,經過屠殺後,僅剩6萬。他們暗中策劃,席皮爾曼居中幫忙傳遞用得到的武器給反抗軍。同時,席皮爾曼商請友人助他脫離勞動營。 之後,席皮爾曼過著躲躲藏藏的生活,僅靠友人接濟,有一餐沒一餐的過活。雖然猶太人反抗軍起事,但被弭平,波蘭人起身反抗,戰事也很快被制止。生活中充滿緊張、不安、焦慮,空氣中聞得到死亡的滋味,在飢寒交迫下,席皮爾曼見證了華沙的破敗。當德軍在俄國戰線吃緊時,華沙的殘破,述說了天地不仁,上帝不存的景況。 【安住當下】 席皮爾曼最後能脫身,幸賴一位高階德國軍官威廉‧霍森菲爾(Wilm Hosenfeld)的協助下而未被其他德軍搜捕到。德軍戰敗後,席皮爾曼再次於華沙的廣播電台演奏鋼琴,但他的家人全都死於殘酷的戰爭之下。最終,席皮爾曼以高齡88歲於2000年7月6日 辭世,他無緣親見《戰地琴人》一片的上映,但他的故事卻已告知世人戰爭的殘酷,以及人心中所存的慈悲與憐憫。 因為戰爭的殘酷,600萬猶太人枉死。但也因人心仍存慈悲憐憫,不少人冒著身家性命的危險,濟助席皮爾曼,而他也有機會述說二次世界大戰下的華沙苦難。在這期間,有人棄掉了信仰,有人為能避難,母親不得已悶死自己的小孩。生命在戰爭的陰影下,顯得脆弱,不堪一擊。 面對人生中難堪的時刻,到底我們該如何自處呢?套句柯萊恩的說詞:「安住當下,把每一刻都當作獨一無二的時刻充分享受。」就好像席皮爾曼曾住在一個有鋼琴的公寓,他被友人告誡不能發出任何聲音。於是,他看著鋼琴彈著無聲之鍵,心裡想著是鋼琴樂音,外在環境仍是險惡德軍看管之處。在他內心深處對這一切應是充滿感恩,許多人不見得能擁有他如此的境遇,但他仍有機會安住當下,享受那獨一無二的時光!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