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跨越心中的險橋-情緒管理
2007/06/07 23:34:33瀏覽1153|回應0|推薦4

【心中險橋】

心理學家比爾‧歐漢龍(Bill O’hanlon)曾在其書《情緒,是一張藏寶圖》中描述詩人大衛‧懷特(David Whyte)攀登喜馬拉雅山的經驗,大衛為了早些抵達目的地,選擇一條短而險峻的道路,可節省兩天的時間,於是他與同行夥伴分道揚鑣。大衛行至半路時,望見前方橫跨峽谷的吊橋,橋的一邊發出啪啪的聲響,橋的板條則相疊在一起。大衛雖是冒險的登山客,見此殘破不堪的橋,害怕與膽怯油然而生。大衛坐在地上喃喃自語,給自己打氣,卻始終沒有走過吊橋。直到有位西藏老婦人,滿臉皺紋,迎面走來,她向大衛行禮打招呼之後,手裡提著一籃牛糞輕輕鬆鬆地走過吊橋。

當難關橫阻於前,一個人的情緒幾近崩潰,心中總存有一座險橋,考驗著我們是否能夠跨越。如果不能跨越,就會一如大衛的反應,想要退回自己安穩的「舒適圈」,除非以信心的腳步跨出,否則將難經歷詩人所描繪的景象:「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詩84:6)

【小四的經驗】

比爾相信:「情緒崩潰其實是跨越心中險橋的絕佳機會。因為危機會逼我們去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某種方式沒出現問題的話,你根本不會想去修補。唯有危機可以提醒我們注意過去行不通的模式以及已經不堪使用的生活方式。」這句話彷彿成了我過去面對危機的寫照,還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踏入教室振筆疾書桌上的考卷。教室裡出奇地靜,直到同學和我發現我正在流鼻血,一陣忙亂之後,老師將我送到保健室止血。

在保健室待了一陣子之後,老師請我母親來接我回家休養。本以為這次的流血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不料當天傍晚卻是鼻子與嘴一同大量流血,這情形嚇壞了我母親,趕快帶著我出門,隨即招了計程車奔向永和的清池綜合醫院。到了急診室,醫生將一長串紗布塞入我的鼻子中,之後則將紗布拔出以確認出血部位。拔出來的紗布並未染有血跡,因此出血點應是身體內部,須以X光進一步探查。

當時照X光仍需要病人喝下顯影牛奶,才有辦法知道身體內的出血點位置,所以我喝了生平最難喝的牛奶。同時,我父母也要我別睡著了,以免一去不復返。由於流了一整天的血,我整個人將近虛脫,並且需要輸血,經血庫調來AB型的血,總算是保住性命。在醫院住了兩週,身體也逐漸康復,從醫生的口中得知病因是食道出血,而最終的罪魁禍首則是「壓力」。

那一年的暑假生活,我父親為了強健我孱弱的身體,帶我到台北新公園(現為二二八紀念公園)找國術師父練拳。誰也料想不到,幼時駭人的經驗卻成了日後我站在台前分享壓力與情緒管理活生生的教材。這應驗了詩人所說的:「…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同時也驗證比爾所說的:「唯有危機可以提醒我們注意過去行不通的模式以及已經不堪使用的生活方式。」此時此刻正是跨越心中險橋絕佳的機會。

【信心之躍】

在電影《印第安那瓊斯III-聖戰奇兵》中,瓊斯博士為尋找傳說中的聖杯歷經千辛萬苦,通過「神之恕」、「神之名」前兩關後,終於來到第三關「神之路」。他面對前方萬丈峽谷,但卻絲毫不見有任何道路連接兩座山,瓊斯博士只記得一句話「躍過獅頭者能證身」。瓊斯博士推敲半晌時間,才領悟出要「信心之躍」。勇敢踏出第一步,向前直走,瓊斯博士的腳下出現光橋,是通往聖杯之路。

類似上述場景的故事出現在羅得的人生經驗中,當天使預告所多瑪與蛾摩拉兩城將被毀滅時,儘管羅得一家人初開始還以為是戲言。直到天使催逼,羅得與其妻、兩個女兒才驚覺事態嚴重,於是逃離他們舒適的居所。然而,天使給的警告語中力勸羅得一家人千萬不要在逃命時回頭看。羅得的妻子並未聽從,於是她變成了一根鹽柱。

當危機來臨、情緒崩潰,唯有秉持信心向前走,穿越人生的廢墟方能經歷秋雨之福。否則一如羅得的妻子般,停駐原地向後看,留戀過往的美好,那就像投資股票失敗,入住套房,若不能認賠殺出,恐怕會將畢生資產一同陪葬。

記得有位朋友因情感受創,遲遲走不出分手的陰影,大學畢業後雖投身軍旅,也積攢了些錢,但退伍之後始終留戀過去的情感,也無心找工作。光陰一晃十年,當初的積蓄早已花用殆盡,最後得靠家人接濟方能維生。原本看似擁有大好前途的有為青年,卻因為情感的創傷而導致一厥不振,如同羅得妻子回首過去,卻徒留一根鹽柱,人生停格。

【情緒日記】

不可否認地是,情緒對人的影響力遠非想像中的輕微,就連世界衛生組織也將憂鬱症列為本世紀三大疾病之ㄧ,與癌症、愛滋病並列。除非做好準備,否則誰都難以預料何時會被情緒颱風給掃到。

阿潤‧甘地(Arun Gandhi)在十二歲時從南非去印度探望祖父,印度聖雄甘地給阿潤上了很重要的一課,名為「憤怒的日記」。甘地教導阿潤在每次憤怒時,先停下來,然後將所有與憤怒有關的想法和感受記載下來。當第二天情緒平緩時,再將前一天所記載的憤怒日記拿出來反省,並將之導向好的事情。

對於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孩子而言,這樣的功課做了沒多久,阿潤開始感到厭煩,認為記錄自己的憤怒是浪費時間。於是阿潤折斷手上的鉛筆,將之擲過於他的肩頭。甘地並未因此而生氣,反倒溫柔地向阿潤說:「那鉛筆只是一根小枝,但想像倘若世界上二千萬的男孩都丟掉一支鉛筆。想想有多少棵樹會被砍下。想想那些將鉛蕊放進鉛筆的工人。想想那些無謂的浪費。」在隨後的一個小時內,孫子與祖父借了電筒趴在地上搜尋那支鉛筆。漸漸地,阿潤學會了如何控制與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後來的阿潤則延續家族的傳承,成為一位民權領袖,最後在美國主持「甘地非暴力學會」(M.K. Gandhi Institute of Nonviolence)。

這樣的經驗讓阿潤印象深刻,使他自己不被情緒所主宰,讓他自己成為了情緒的主人。許多人在面對危機時,可能被隨之而來的負向情緒所吞噬,有的壓抑自己個人感覺,而漸漸演變成憂鬱;有的則是爆發式地渲洩情緒,形成極大的憤怒。如果將這些隨著危機而來的負向情緒記錄下來,變成個人的「情緒日記」,稍晚待情緒不再那麼抑鬱或激動時,再重新檢視過一次,將情緒日記賦予一個正面的意義,對於危機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撰寫「情緒日記」為跨越心中險橋的先前準備工,當風暴來臨,秉持信心踏過,「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7)。如此應許是做好情緒管理的寶藏,使徒保羅為他的情緒生活做出精采詮釋,而他的秘訣也足為眾人典範,在之後的文章中,我們將會更深探討情緒管理的各項方法。但首要的是,以信心跨越心中險橋,這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後記】

今年因為偶然的機會下,應某基督教雜誌邀請,要寫為期兩年的情緒管理專欄,所以整合了一些過往的文章,將之化為如今的第一篇文稿。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jiat&aid=10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