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留學是人生中最珍貴的幾年?
2015/12/10 11:28:50瀏覽65|回應0|推薦2

出國,對於很多人來說,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自己活的更清楚了,也更孤獨,也正在變得更強大。

 

一、留學對於
都有各自不同的意

 

我還記得第一次遇到我的老板,聊到各自的留學生涯,他對留學的描述是如此簡單乾脆:「我來英國就兩個目的,一個拿綠卡,一個名校身份。」

因此雖然他的留學之路遇到了各種困難,過程中絕非一帆風順,但歷經打拼,他拿到了劍橋的博士和當地的永久居留權。「看到身邊的朋友都回去了,我也很辛苦,但我總會跟老婆說,想想咱們來着是幹嘛的,沒拿到綠卡,沒拿到劍橋,絕對不能回去。」

這就是他16歲出國,學費沒向家裡要,最終獲得劍橋博士歸國的故事。如今回到中國,雖然還沒到40歲,也已是身價上億,事業有成了。

留學篇配圖6    

與我的老板不同,我也有賓大的同學覺得留學不過是職業發展的一個跳板,所以當他看到職場發展的機會的時候,學歷或者身份的結果就變得不重要了。

他在碩士第一年暑假回來的過程中,通過一封「用戶建議信」獲得了當時人人網產品經理的賞識,直接越了各種流程拿到了產品團隊的高薪offer,於是他秋季就沒有回到賓大,辦理了休學,開始了他事業打拼。後來人人網上市后,他的期權也得以套現,如今跳槽在另一家互聯網公司,拿着高薪同時自己業餘時間還搞著小型創業,也是不亦樂乎。

這兩條軌跡,都是成功的人生之路,但他們在留學過程中的選擇卻是完全相反。所以留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沒有標准答案,重要的是自己要記住自己的初衷和目標,這樣才能在關鍵的時刻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然而沒有標准答案,卻絕對不是可以沒有答案。也有一些同學告訴我,現在還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所以想出去看看。在這種情況出國,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講,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二、有目的的留
不是好留

 

我有一位朋友,當年准備出國學金融,本科畢業以后同時獲得了英國倫敦政經和美國普渡大學的錄取通知,因為沒有真的想清楚究竟要去哪,所以一度很猶豫。最后她懷着美國比英國好就業的想法,放棄了名校,而投奔了美國名氣稍遜的普渡。

然而在她研究生畢業那年,遭遇了2008金融風暴,美國人都被各種裁員,更別說剛畢業的國際學生了,於是背離了最初的目標,匆匆的回到了國內,卻發現國內金融圈裡,學歷並不比關係重要多少,而離開的這段時間,相反沒能得到這方面的積累。最後又以新人的身份進入了四大,和很多大學本科畢業生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留學篇配圖7    

這就是傳說中最常見的,「走一步看一步」式人生規劃由於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還容易走回頭路,這時哪怕腿腳再強健,也走不出個章法,更發揮不出潛力。這位同學的第一個錯誤,在於把目標建立在一個不真實的假設前提下,那就是美國畢業容易在當地留下。

 

她沒有評估這個「留在美國」的目標:

 

1. 對於她是不是足夠重要。如果是的話,哪怕拿一個不要薪水的OPT實習,也應該先在當地工作一段時間,克服困難也要留下;
2. 實現的風險是否過大,不確定因素多不多。事實上哪怕沒有經歷金融危機,美國金融業也不輕易招募大批國際學生。所以從一開始這個目標設定本身和她當時的狀態,就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段留學日後出彩的機率較小。

 

但是中國學生,找不清楚個人的定位,看不清未來的形勢,摸不准自己所適合的方向的人是多數。從小在獨木橋上打拼過來,學校、家長和老師都告訴這條路是唯一的路,不用考慮選擇的問題,只用考慮努力的程度。

於是伴隨着和同齡人競爭所帶來的安全感,一直回避做出對自己負責的選擇,直到上了大學,就好像是一直在游泳池學游泳的人突然進了汪洋,不知道要向何處游,怎麼游,搞不清楚人生的意義,不知道大學的價值,更不知道畢業以後要做什麼,多數連大學專業也是蒙著眼睛,基於各種假設或父母的建議選擇的。

留學篇配圖3  

獨立思考和自我決策也是一種能力,不是一夜頓悟就能熟練掌握的。處在懵懂狀態選擇留學,就和很多學生選擇考研,或者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一樣,並不是一次主動的選擇,而變成是一次對自我反思的回避,希望把最最困難的問題留的未來和未知來解決,當外力逼迫時自己再解決,而這個根本性問題,那就是「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三、找意
和目的的方法

 

出國留學從成本面來看,首先包括直接經濟成本:留學學費,留學生活費,留學申請費用,語言學習費用等;然後是直接時間成本:出國讀書的時間,申請留學的時間,提高語言成績的時間等等。

然后還有機會成本的經濟部分,留學期間沒有工作或者大學准備留學期間沒有兼職所以少掙的錢,以及機會成本的時間部分,原來可以用來工作、旅遊或者課餘玩樂的時間現在用來准備留學和留學。

所謂風險自擔,責任自負原則,就是當你清楚的算出來這些成本以後,你評估自己留學的預期收益乘以獲得這個預期收益實現的概率,仍然是大於成本總和的時候,你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沒問題,我這麼留學是一個合理的決定。

留學篇配圖4  

如果說經濟成本對於大部分中國孩子不能感同身受的話——因為大部分實際上都是從爸媽身上借過來的錢;那麼時間成本,則是真真正正每個人身上要發生的開銷,父母再努力,也沒法還你一個青春,因此這幾年時間的成本,恐怕是同學們真正要算清楚的。

所以找張紙,把能算出來的成本寫在左邊,把出國的目標寫在右邊,就像淘寶購物似的比一比,這個價格是不是太高了,要買的東西有沒有那麼想要。

 

假如你經過一對比,感覺這個成本太高了,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來留學,這個投資風險太大了,那麼就有兩種選擇——

 

1. 討價還價:選擇一個成本更低的留學方案——比如申請獎學金,比如選短期的項目,比如申請容易上的大學,所以縮短準備的時間;
2. 要贈品或者換東西:選擇一個收益更大的留學方案——比如同樣開銷,不如去個名校,或者既然出去,不如在外面把錢掙了再回來,或者其他。

 

四、在被清零的境里,
你如何找方向?

 

除卻學會面對孤獨,變得獨立之外,留學真正面臨的,其實——在一個人際關系、社會認知都被清零的環境裡,你如何克服懶惰,只靠自己找尋方向並且活下去?

對於留學生來說,父母能夠提供的只有錢財,你唯有一個人面對這個陌生而龐雜的世界。很多機會,不會有人通知你,只能靠你自己去掌握。

 

知乎用戶蘇菲有一段話,在此引用:

 

一個聚會,你不去主動認識人,也不要抱怨為什麼人家事事都辦得成你卻朋友甚少。你的禮儀不到位,改不掉遲到的毛病,就別怪自己得不到工作機會讓別人搶先。不要還玩在父母懷裡任性的那一套,每個人都在外面奮斗,大家會互相扶持,但必須記住沒有任何人有義務為你的幼稚無限買單。

留學篇配圖5  

可與此同時,付出責任,你將會獲得「獨立」和「自由」。在國內很多時候你抬望眼就能看到三年五年后的自己,然而留學是屬於你自己的一段時間,有著不確定性,且由你決定。

你的世界,是你自己的。

誠然,很多知識國內也可以學到,很多令人敬佩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出過他們生活的地方。只是對很多人而言,對生活的熱情、不浮躁的心態、獨立思考、不功利的善意、自律、反思、照顧他人等等,剛好是在留學這几年才真正學到並積累下來的。比起「留學的意義」,更准確來說應該是「成長的意義」。

這幾年脫離了一直以來被家里圈養的狀態,從以前的沒為任何事情做過任何努力、不知真正意義上的愁滋味、幸福得犯抑郁症的小孩,一下被推出門,變成完全放養、所有事情自己決定、生活自己安排、問題自己解決的大人。

累嗎?當然累,但是那些過著累而充實日子的每一個人,都會非常自信地告訴你,自己有多麼不願離開這樣的生活,並且以此為傲。

總之,出國不會只是得了一紙文憑。是成長的催化劑,讓人修練或是墮落。

 

世界是可以很廣闊的。

大致如此。

 

本文節錄自微信公眾號G.P.A,作者為常成、劉子黎。

NINE認為這是一篇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文章,希望閱讀的各位也能有所收穫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versification&aid=3831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