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4年的兩岸關係,為何是「克難前行」?
2015/05/05 15:20:21瀏覽11|回應0|推薦0

20141231日,大陸國台辦舉行年度最後一場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范麗青以「克難前行,穩中有進」八個字,總體評價了2014年兩岸關係的動態歷程,並且以習近平「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新主張、兩岸和平發展、堅決制止台獨、國共良性互動、堅持「九二共識」等五項內容,作為2014年兩岸互動交流的具體成果。而針對國台辦的說法,陸委會採取善意的回應表示,2014年陸委會與國台辦建立了常態化聯繫機制,完成兩岸事務首長互訪的歷史創舉,雙方能夠就共同關切的議題直接溝通,有利於增進彼此暸解,未來將繼續推動此一常態管道。

陸委會與國能辦的立場,基本上顯示兩岸在2014年的雙邊互動是和平的、值得肯定的,也讓人對於2015的兩岸關係充滿了正向的期待。然而,為何國台辦要以「克難前行」做為註腳?兩岸之間有何困難需要克服?我們認為,或許可以透過下列三件事情作為理解的切入點:第一,去年3月發生的「太陽花」事件,導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實施期程延宕,也讓進行中的貨品貿易協議談判,陷入比較困難的局面。第二,香港「占中」運動,臺灣朝野都表達了支持香港民眾爭取民主選舉權利的立場,來自臺灣的聲援,讓北京當局必須面對較為被動的窘境。第三,臺灣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執政的國民黨面臨空前挫敗,而選舉結果很可能影響2016年的總統和立委大選,這讓北京的對臺政策進入了必須審慎檢討應對的階段。上述三個北京隱而不言的難點,有共通之處,就是臺灣的民主制度和公民社會氛圍,深刻地影響了兩岸關係的拓展路徑。即使國臺辦在年底總結裡強調兩岸關係「穩中有進」,但終究是要「克難前行」;值得注意的是,陸委會的回覆並未直接針對「難點」,而是正面地思考雙方的常態互動機制與新一年的規劃期許,這也顯示了臺灣執政者原意更為友善地看待兩岸關係,至少不希望因為個別案例,破壞了兩岸難得建立的和平架構。

其實,若要客觀地評價2014年兩岸關係,「穩中有進」所佔有的份額應該不亞於「克難前行」。縱然臺灣內部有著不小的反服貿的聲音,縱然馬英九總統在國慶講話正面呼應香港爭取民主所付出的代價,然而,一波又一波的大陸觀光客與學生入境臺灣,一個又一個的集裝箱在兩岸港口或機場裝載,和平的紅利確實在2014年發揮了更為貼近現實的效果。兩岸媒體日前公布了票選代表2014年的漢字為「轉」,顯示了兩岸民眾大多認為,2014年是變動幅度相當大的一年,有專家解讀認為,從大陸的反貪腐、依法治國,到臺灣的食安風暴、太陽花、九合一選舉,都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轉變。不過,專家也從老祖宗的智慧裡找到了希望,認為根據《說法解字》的解釋,轉者,運也,所以應該要轉換思維、面對挑戰。我們認為,國臺辦看待2014年的「克難前行」,固難有大陸方面的斷量,但是真正問題的關鍵,還是民主制度所淬鍊出來的社會價值,已經在臺灣產生了難以撼動的力量,不因為岸執政者單獨的意志行為,就能完全左右臺灣人民的核心價值和群體利益觀點。就如習近平「一家親,中國夢」這樣的軟性訴求,或許能產生某種程度宣傳影響,但是像「一國兩制」這樣的主張,卻依然在臺灣缺乏市場,無法得到多數民眾的認可。而像「太陽花學運」這樣的社會群體事件,固然在臺灣內部有著不同的評價且各有支持者,但若論及香港民眾爭取自由選舉的訴求時,臺灣的聲音就會凝聚,給予香港民主應有的支持。可以這麼說,如果兩岸在歷史情結、主流價值、國家認同、群體利益、社會制度等面向無法趨近,甚至出大幅度反差情形時,兩岸關係雖然可以因為暫時地維繫和平紅利而「穩中有進」,但是如果不能在關鍵而具有普世價值的領域取得共識,那麼兩岸總是要面對崎嶇且不平坦的道路,「克難前行」。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281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