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科幻小說其實是一種語言學,因為要替不存在的世界或現象不斷創造新辭彙;但科技進步神速,小說家描寫的狀況萬一成真,原本使用在虛擬科幻情境的專屬辭彙會變成現實裡的常用字。科幻小說暢銷、改拍成電影,使用的辭彙也常融入大眾文化語言。
舉例來說,科技界積極發展的「機器人」(Robot),大概是數十年來科幻小說最常見的角色,還衍生出機器戰警、變形金剛等大家朗朗上口的辭彙。Robot這名詞,最早是捷克小說、劇作家恰佩克(Karel Capek)1920年在劇作《羅素姆萬能機器人》(R.U.R.)中機器人的名字。1923年,《羅素姆萬能機器人》第一次英譯出書,《倫敦時報》引用時提到Robot,從此,Robot變成國際通用的辭彙「機器人」了。另外,科幻小說家使用數學界的「多維空間」(Hyperspace)名詞,開創了「超時空」定義,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和想像力。
由於科幻小說和大眾文化辭彙關係密切,充滿糾纏的歷史情結,美國的辭典編纂專家普契爾(Jeff Prucher)特別編了《美麗新字彙:牛津科幻小說辭典》(Brave New Words: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Science Fiction),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印行。
這本年代最新的科幻辭典,收錄三千多條科幻小說條目,不僅解釋科幻小說辭彙的意義,也深入探究科幻小說名詞發展歷史,以及與大眾文化的關聯。每個條目從科幻小說中的定義寫起,再敘述不同時代的意義或用法,並羅列使用該名詞的科幻小說作品。
這本辭典特出之處在於,假若某個科幻小說名詞與大眾文化有不同定義或用法,會列出另種定義和用法,做為比較對照。比如Space Cadet在科幻小說中通常指「少男、少女太空人」或「正在受訓的太空人」;開始自以《星艦戰將》(Starship Troopers)等書聞名的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1948年Space Cadet一書。但Space Cadet另有「看起來像脫離現實,好像嗑藥,或是瘋瘋癲癲、古怪不正常」之意;這本辭典便收羅這第二層不同的闡釋。
本書附錄的兩種書目:「使用過本書辭彙的書目」(Bibliography of Books Quoted)及「科幻小說、非小說和參考書書目」,是研究科幻小說不可缺少的參考資料。書評家公認是本書最佳賣點。儘管高度專業的科幻小說迷對本書並不十分滿意,認為深度、權威比不過渥飛(Gray Wolfe)1986年編的Critical Terms for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一書,但他們對附錄多達數十頁的書目讚不絕口,認為以此做起點,可以挖到更多更好的寶藏。本書對學術及科幻小說讀者有參考價值,對語言學有興趣的人,也是極有用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