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外來他者」?---陳芳明: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815123.shtml
擔任黨主席以來,蔡英文便致力於改善並提升民進黨形象。她的努力卻往往招來黨內或黨外的非議。有許多問題也許不是以黨魁之尊就可解決,建黨以來的一些特定議題,其實是結構性的思維所致。蔡英文在面對台灣社會時,恐怕也有必要回顧黨內的結構性問題。
蔡英文是第一位沒有美麗島事件包袱的黨主席,按理無需揹負沉重的受難意識。構思將近半年的「十年政綱」,預計在今年黨慶正式提出。這份政綱幾乎已被視同民進黨再出發的宣言,但有些思考與措詞卻提早遭到批評。政綱的第一章優先提出族群議題,本來是要表達對台灣多元族群的開放態度,在初步發表後卻引起強烈反彈。問題究竟出在那裏?民進黨必須嚴肅看待。
其中受到嚴厲批判的政綱內容,是強調「戰後大陸移民不應再被視為外來他者」。對民進黨建黨傳統而言,這可能是寬容氣度的展現,但是對於1949年以後來台的住民,可能已經構成傷害。語彙背後傳達的精神,仍然還是以福佬漢人獨尊。這是深層意識說溜了嘴,無論以「多元」、「開放」、「尊重」的修辭來辯護,民進黨至今並未克服族群議題的障礙。
遠在2005年,民進黨就已公布一份「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裏面洋洋灑灑寫出許多義正詞嚴的文字,如果說那是一篇漂亮的文章,亦不為過。一個黨的文化態度並不是訴諸平面文字,而應有相應的具體實踐。那份漂亮宣言完全無法抵禦陳水扁「愛台灣」的高傲言行。阿扁傷害族群的語言,就足以戮破「族群多元」的假面。
相較於五年前的族群宣言,這次政綱所提出的看法,反而是倒退而保守。「不應」「再」「被視為外來他者」所洩漏出來的語意,正好彰顯福佬意識的自我獨尊。彷彿是說,以前的態度「應該」是正確的,「大陸移民」永遠是被看的對象。這種語彙是民進黨長期累積「被害意識」與「被出賣危機」的真實浮現。
民進黨作為民主政黨,理應相信民主制度的精神。這個政黨在中華民國政府正式註冊登記,並且也被中華民國國民的合法投票下,一度成為執政黨。如果到今天黨內還有人說中華民國為流亡政府,如果還認為競爭對手國民黨要出賣台灣,民進黨應該有勇氣與膽識翻轉成為革命黨,無需參與中華民國體制的運作。
國民黨的黨員結構,福佬客家籍的人數絕對遠遠超過大陸移民的外來他者。如果國民黨會出賣台灣,福佬黨員不就是共犯?福佬人出賣福佬人才是事實,並非是外來他者。「大陸移民」指下1949年以後來台的住民,60年來迄今還被視為他者,如果這種說法可以成立,福佬客家人在原住民眼中,才是不折不扣的外來他者。民進黨若是不能克服被害、被出賣意識,則任何有關族群的議題,都將成為永遠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