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
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捲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水錘效應
水管內壓力超過一定限度,只要水管內水壓發生變動,就有可能產生水壓撞擊管壁的聲音,這聲音就是水錘,有如重物撞擊水管壁一般.一般水錘都產生在五樓以上房屋,使用吊管方式施工的地方.
月暈效應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月暈效應」。就是一個人表現好時,大家對他的評價遠遠高於他實際的表現,就像我們看月亮的大小,不是實際月亮的大小,而是包含月亮的暈光。反之,一個人表現不好的時候,別人眼中所認為的差勁程度,也會遠大於他真正差勁的表現。
月暈效應(Hallo Effect)又稱暈輪效應,指上司在考核員工時,只根據某些工作表現(好的或壞的)來類推做為全面評核的依據。正如古諺說:「恨和尚連袈裟也恨」,使部分的印象影響到全體。
在這種效應下,主管者常會陷入對自己寵愛的部屬較高的績效評鑑,對不喜歡的部屬則給予較差的績效等第,特別是在團隊裡,職位較低者的考核結果,常常被打折扣,職位較高者的績效成績,又常被高估的現象。
觸角效應
指對員工評值過低的現象。例如一個全年表現超越平均水準的員工,可能再打考績期的前幾天犯ㄌㄧ個錯,而得到比實際更差的評值;另外,一個表現超乎水準的員工也可能因依實與主管的意見相左,而得到較低的評值,因為管理者容易怨恨部屬不支持他的意見和建議。
霍桑效應
員工感受到自己正在被評值,而行為表現異乎尋常。
熱島效應
晴朗無風的夏日,海島上的地面氣溫,高於周圍海上氣溫,結果,在熱力作用下形成海風環流以及海島上空的積雲對流,如果有盛行風的影響,在島的下風方出現積雲對列的出現,是海洋熱島效應的表現。近年來,由於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交通擁塞,大氣污染嚴重,且城市中的建築大多為石頭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熱傳導率和熱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築物本身對風的阻擋或減弱作用,可使城市的年平均溫度比郊區、農村高,從而形成城市熱島效應。這種效應造成降水量增加、空氣污濁、能見度惡劣、冬季多霧的天氣,甚至工業區下風處會降有害的酸雨。城市熱島效應在冬季最為明顯,夜間也比白天明顯。
溫室效應
自地球形成以來,大氣的成分,無時不變,尤其是微量氣體,其量雖微,但對全球環境之影響佔有決定性角色。其中地球溫暖化的原理,就如同溫室(Greenhouse),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之長波輻射,再反射回地面,藉著此種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表之溫度。
都卜勒效應
當聲、光或電磁波的波源本身處於運動狀態之下時,觀察者所接受到的頻率會發生變化,這叫都卜勒效應,這種效應是德國物理學家都卜勒(Christian J. Doppler 1803-1853)於1842年首次提出的。
柴嘉妮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Zeigarnic(柴嘉妮)曾提出有名的Zeigarnic effect(柴嘉妮效應),即:殘缺,不圓滿的事物,在腦海裏更能留下痕跡。
拖曳效應
1916年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認為,一個質量與地球相當或超過的大質量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可以扭曲時間與空間所形成的結構。在愛因斯坦提出他的觀點二年後,其他科學家們也推測如同地球一樣的物體旋轉時,應該會拉扯其所在的『時─空』結構,使時空結構扭曲變形。
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破窗理論”不僅僅在社會管理中有所應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現代企業管理中。
近因效應
最近、最後的印象,往往是最強烈的,可以衝淡在此之前產生的各種因素,這就是近因效應。有這樣一個例子:面試過程中,主考官告訴考生可以走了,可當考生要離開考場時,主考官又叫住他,對他說,你已回答了我們所提出的問題,評委覺得不怎麽樣,你對此怎麽看?其實,考官做出這麽一種設置,是對畢業生的最後一考,想借此考察一下應聘者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如果這一道題回答得精彩,大可彌補此前面試中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會由于這最後的關鍵性試題而使應聘者前功盡棄。
青蛙效應
從前有一則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衹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會縱身而出;如果把一衹青蛙放進溫水中,它會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後你再慢慢升溫,即使升至攝氏80°,青蛙也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待在那水裏。隨著溫度的繼續上升至90°- 100°時,青蛙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在此情況下,青蛙已經失去自我脫險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為止。在第二種狀況下,青蛙為什麽不能自我擺脫險境呢?這是因為青蛙內部感應自下而上威脅的器官,衹能感應出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卻不能及時做出感應。這就是一種“青蛙效應”。
“青蛙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于憂患,死于安逸。”
美人效應
羅馬一家自助餐廳的老板想出一個賺小費的妙計。他請來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櫃臺邊收錢,以便使男客們神魂顛倒,慷慨解囊。誰知那位姑娘上班後沒過幾天,就對老板說:“我想,我不如以前漂亮了。”老板忙問:“這是怎麽回事呢?”“現在,所有的男客都在櫃臺邊反復地數找給他們的零錢。”
鯰魚效應
西班牙人愛吃沙丁魚,但沙丁魚很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後的環境。用不了多久就會死掉。為延長它的活命期,當地漁民想出了一個辦法,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裏。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在有限的空間裏快速游動,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經濟學上講的鯰魚效應。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懼者必然會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的就越快。○
暈輪效應
暈輪原指月亮被光環籠罩時產生的模糊不清的現象。暈輪效應是一種普通存在的心理現象,即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會因對他的某一品質特征的強烈、清晰的感知,而掩蓋了其他方面的品質。
畢業生在求職應聘中,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這種暈輪效應,把自身的優勢充分地展現出來,一定會給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贏得對方的賞識,取得面試的成功。比如,當招聘者問及你的英語水平時,你便用英語熟練地與其交談,必然會引起招聘者的極大興趣,很可能當場便與你拍板“成交”。但在運用這一效應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環”效果,那種虛妄做出的行為,往往適得其反
木桶效應
在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是指用一個木桶來裝水,如果組成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麽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這個木桶中最長的木板來決定的,而是由這個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決定的,所以它又被稱為“短板效應”。由此可見,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短板”的長度決定其整體發展程度。正如,一件產品質量的高低,取決于那個品質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決于那個品質最好的零部件;一個組織的整體素質高低,不是取決于這個組織的最優秀分子的素質,而是取決于這個組織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質一樣。……此種現象在管理學中通常被稱為“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對你有何啟示?
馬太效應
《聖經》馬太福音章節中有這樣一段故事:“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那領五千的,隨既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在這裏。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科學家羅卜特.默特把故事中的現象稱為“馬太效應”——即任何個人、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現實生活中“馬太效應”無處不在。
金魚缸效應
過觀賞魚的人都清楚,一大缸魚反而比一小缸魚要好養。這一結論可能會讓人覺得意外,但實際上確是真理。養一小缸魚的話,如果出現什麼問題,可能很快就會惡化而無法收拾,風險就會很大;而養一大缸魚的話,即使個別魚出了問題也會有一個緩衝期,並能夠給人以充足的時間作出反應,以防止整缸魚遭殃。這被稱作「金魚缸效應」。溜溜球效應
yo-yo dieting 就是溜溜球效應
也就是體重如股價般上下震盪﹐如同玩溜溜球般。和股價變化最大的不同是﹐股價變化是怎麼上去怎麼下來﹔體重的變化卻是上去越來越容易﹐下來越來越難。因為在減重時﹐是全身的組織一起減(肌肉和脂肪一起減)﹐增加回去時﹐絕大部份增加的都是脂肪。如此脂肪的比例就越來越高﹐熱量的新陳代謝率就越來越低﹐身體需要的熱量越來越少﹐也就越來越容易胖﹐最後成為惡性循環。 動眼效應
優勢眼 :當兩隻眼睛看著同一物體時,自然地負起主要辨識功能的那一隻眼睛
一般人兩眼中通常會有一眼為優勢眼(dominant eye),所以會造成兩眼的度數產生不一樣的發展。但也有人認為可能和唸書的習慣,寫字用左右手的習慣等有關,有人認為右撇子的左眼度數會較深,因左眼會比較靠近書桌。不過,大部份的原因都未受到證實或認定。 鐘擺效應
動力學名詞。一般鐘擺是上面支撐,下方吊重物,故振動時左右均衡,而成固定週期的擺動。倒鐘擺相反,上重下輕,擺動時幅度大,週期不穩定。蓮花效應
蓮花效應主要是指蓮葉表面具有超疏水(superhydrophobicity)以及自潔(self-cleaning)的特性。由於蓮葉具有疏水、不吸水的表面,落在葉面上的雨水會因表面張力的作用形成水珠,換言之,水與葉面的接觸角(contact angle)會大於140度,只要葉面稍微傾斜,水珠就會滾離葉面。因此,即使經過一場傾盆大雨,蓮葉的表面總是能保持乾燥;此外,滾動的水珠會順便把一些灰塵污泥的顆粒一起帶走,達到自我潔淨的效果,這就是蓮花總是能一塵不染的原因。 虹吸效應
虹吸原理主要是利用倒過來的U形管(一邊長一邊短),當管中裝滿水再插入左邊高處的盛水器中時(或是從右邊將虹吸管中的空氣抽空),盛水器中的水便會自動向上流,再從右邊流出來,注入低處的盛水器中。兩邊的液面都有一大氣壓,但因液面高度不同,故有一個壓力差P=h×d存在驅使水流動,日本沖繩縣的石垣島,販賣一種土產叫做教訓壺,就是運用這種原理哩! 光電效應
光電效應是量子現象之一,當一個光子撞到金屬物表面時,如果光子的能量夠高的的話,就會激發出一個電子,多餘的能量就變成光子的動能。藤原效應
如果兩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相互作反時鐘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由兩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旋轉時通常較小的一個走得快些,較大的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亦可能合而為一,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先生最早研究此種雙颱風旋轉現象,故稱此現象為藤原效應。加持效應
「加持效應」又稱為燕尾服效應、裙尾效應、衣尾效應、裙帶關係影響等等。(燕尾服效應是我較常聽到的)
新任總統挾其聲望可發揮對同黨議員選情所產生的提攜的效果,即所謂的「衣尾效應」(coattail effect)。寒蟬效應
「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是新聞學領域的名詞,源自於美國。指的是新聞傳播媒體受到政府或是上層階級運用建制內形式(如:法律. . .)或是建制外的形式(如:執照換發與否. . . ),進行對於新聞傳播媒體的控制,造成新聞傳播媒體無法有效擔任「第四權」的工作,也就是進行監督政府施政、以及守望社會善盡社會責任的功能。之所以使用「寒蟬」二字,是因為chilling的意思是寒冷發抖,而噤若寒蟬的「寒蟬」二字較接近原意的概念,因此翻譯成為中文時便使用「寒蟬效應」。
什麽是蝴蝶效應?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衹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膽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征: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
經典動力學的傳統觀點認為: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對未來狀態所造成的差別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論向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衹蹄鐵;
壞了一衹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些看似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一定要防微杜漸,否則,悔之晚矣。
“蝴蝶效應”啟示錄,古往今來知多少?
比馬龍效應
解釋一:「比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 是近代教學研究的重要發現,管理人若能適當地應用「比馬龍效應」,大有機會能有效地啟發下屬的上進心。
「比馬龍效應」意思是指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學生」,即使他們其實並非真正的資優,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亦會自自然然地成為資優學生。解釋二:又稱自行應驗效應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指被期望的高低好壞,會影響結局的高低好壞。
如老師或父母對孩子有高度期望,會使孩子表現出高度才能;
反之,常罵孩子笨,他就會愈來愈笨。
此效應的大意是說:當你把孩子看成「馬」或看成「龍」,
他就會生龍活虎般的如你所期望,
如果你把孩子比做「蛇」或「泥鰍」,
他也如預言般的應驗了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