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8 19:01:19瀏覽242|回應0|推薦2 | |
「勾結外國(敵對)勢力」,是大陸部分官員經常按在反對或不聽話人士頭上的大帽子。為了不讓校方找到藉口,造成困擾,喬木在選前再三推辭所有境外記者約訪。但他一直想不透,這只是個單純選舉,也從未接受境外人士幫助,為何最後變成他「勾結外國勢力」? 喬木想不透的應該還有低估了「組織」的能力與操控力,在大陸,任何人想挑戰官府與權威,是難上加難,幾乎不可能的事。 北京外國語大學選區的特殊性,讓喬木方便且快速地找到師生選民,得以直接對話、訴說政見,很快贏得選民的好感,比其他那些根本不知選民在哪裡的獨立候選人占有地利之便。 喬木從投入選舉之初就成為各界關注、媒體觀察的目標。原本校方認為他會適可而止,到已嚴重威脅校方內定人選後,校方終於採取「警察手段」,逼迫他與支持的選民屈服。 諷刺的是,中央電視台這兩天一直播報介紹基層人大選舉公開、公平的制度,要選民好好珍惜民主權利、莊嚴投下一票。 喬木不是一般候選人,他是擁有高學歷和高知識的博士教授,他提出的政見理念可供選民參考與公評。我們寧願相信,北京期待建立選賢與能的環境,讓候選人提出政見,由選民來評斷。但個別校方或單位的作為不僅違規、違法,扼殺眾多獨立候選人權利與選民的選擇機會,對多數看在眼裡的學生更是不好的示範,讓他們對真正的民主失去希望。 在北京將選出的四千三百多名基層人大中,即使一個喬木能當選,影響也有限,但當局的手段,已形同無法容忍非出自官方指派的候選人,看在台灣人眼裡,膽顫又心寒。 面對今天的選舉結果,即使喬木沒當選,他已努力過;對參與的學生來說,他們將體會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校方來說,他們也會發現,選舉想一手遮天已愈來愈難。 【2011/11/08 聯合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