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良與革命孰是孰非?
2011/11/05 01:32:32瀏覽218|回應2|推薦0

100年前,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保皇黨,以張之洞、袁世凱為首的維新立憲派,主張以和平的方式改革政治,使清國富強;而以孫文、黃興為首的革命党,則矢志以流血推翻滿清,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國。因此,革命黨人不僅要與清廷殊死鬥爭,還要與保皇黨、維新派進行鬥爭。

改良與革命

近年來,大陸及臺灣的大批專家、學者,如大陸的袁偉時、臺灣的龍應台等,皆著書立傳認為孫文之革命道路不可取,康梁之溫和改良路線方為王道,革命党的行為是在破壞國家建設、使人民生靈塗炭。這些專家的說辭,很容易博得大眾的認可與支持,因為他們看上去是在「為民請命」,似乎他們所指出的是一條國家良性發展的正確道路。

在任何歷史時期,主張溫和改良總是較容易的,因為他不會直接碰撞權力核心,當權力核心需要專家們粉飾時,專家們往往還會有名利雙收的回報,即使權力核心的風向有變,他們至多是有禁聲、禁言的處罰,不會有牢獄之災、性命之憂。

而選擇走孫文革命的道路,對於一個個體生命來說,是艱難的,因為往往你要隨時犧牲自己的性命,除此之外,不僅朝廷要捕殺你,貌似與你是同路人的改良主義者也在對你進行口誅筆伐。康、梁在生前身後都得享盛名,革命黨人就沒這麼幸運了,不僅可能在革命中途粉身碎骨,死後還要遭到專家學者們的指責。

就清末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革命黨所反對的一為兩千萬滿人統治四萬萬漢人不合理,漢人應成為中華的主人;二為封建帝制無法使中國進步,惟有建立共和之新中國。革命黨的這兩大訴求是否反動,還是正當正義的,其訴求清廷最終會否採納,二十一世紀的改良主義學者卻未給出答案。專家們只是大談清末所施的種種新政,已經在往君主立憲的道路上前進了。

回到1911年的10月,那時的八位內閣大臣中,漢人一人,滿人七人,不要談漢人是華夏之主人,即使是按種族平等的原則,滿人占全國人口的5%而已,內閣大臣漢滿之比7:1才顯合理,焉能1:7,這說明了什麼?此其一。

其二,當代披金戴銀,過著優渥生活的專家們,能否正面回答出,如果1010日不發生武昌首義,則施行議會政黨政治要到那年才會實現?以當時清廷之許諾是30年,就憑滿族內閣的現實,此言可信否?

筆者很難想像,孫文、黃興、秋瑾、陳天華等為之肝腦塗地的事業,為何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會被人為貶抑的可有可無,甚而成了國家的破壞者。

改良主義在海峽兩岸的盛行,背後都有兩岸政府的影子大陸官方擔心「六四運動」重現于中華大地,因此支持溫和改良主義的言論,嚴厲打擊革命黨的出現可能;在臺灣,國民黨追求和平、共存共榮,排斥一切革命言論。

改良主義與革命精神孰是孰非,一百年來爭論不息。100年前,若沒有以孫文為首的革命黨,清帝國最終會走向何方,已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

戰爭與和平

19389月,英、法出賣捷克與希特勒簽訂「慕尼克協定」,張伯倫、達拉第揮舞著和約欣喜若狂,向選民吹噓迎來了歐洲未來100年的和平,不到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便全面爆發;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大批溫和改良主義學者的壓力下,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展開和談,最終落得一敗塗地,潰守臺灣。

70年前,主張和平、共存共榮的汪精衛,是為漢奸、賣國賊;80年前,主張偏安,與北京政府共存共榮的陳炯明,是為叛徒、逆賊。汪、陳之罪行皆已蓋棺論定,然汪、陳之思想是否在當代借屍還魂,老樹新花,又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一千八百年前,漢、魏、吳三國中,蜀漢實力最弱,眾人皆求和平共存,唯諸葛武侯慨然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又有誰能與諸葛武侯同輝,留千秋萬代之英名?

孫文為何矢志革命,只因漢賊不兩立,大是大非無法共存共榮。今日之華人世界,民主與專制之選擇,大是大非之際而欲求共存共榮者,其心為何,自在人心。

凡高舉溫和改良之旗幟者,外可博開明之名聲,內無震怒天顏之憂,看似憂國憂民,實則全為一己之私、個人進退自如罷了;而革命黨人則有進無退,唯捨生取義而已。

而在大陸,溫和改良主義是否真是一條出路,筆者無以揣測。然向當局進言改革修憲的劉曉波氏,與多位獨立參選人大代表的人士,皆身陷囹圄。溫和改良,路在何方?今日海峽兩岸,關於改良主義與革命精神的論戰,若干年後,也將成為歷史是非之際,後世之人又將如何評價?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5812601

 回應文章

影幻
問題是國民黨已經成為孫文的謀權工具
2011/11/07 15:28
就舉例同為革命黨人的光復會與孫中山的恩怨
光復會的誓言是  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
章太炎也在武昌起義後說了:"革命軍起,革命黨消"
但是孫中山一派卻只想著搶權,先是陳奇美 逼走光復會人馬 自命上海督都 其後出兵南京
陳奇美搶奪上海製造局失敗被擒,還是光復會的人救他出來的
正是因為有陳奇美的支持,孫中山才有辦法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槍桿子出政權)

所以光復會人馬非常不爽孫中山一派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不同的看法
2011/11/05 04:35
改良與革命的孰是孰非,並非在於【個人進退的一己之私】與【有進無退的捨生取義】之別。

而是在於自由民主的成功之道,是否【一蹴而就】的革命與【循序漸進】的改良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