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4 05:58:31瀏覽243|回應0|推薦3 | ||||||
請再看下一篇報導 豐枯比拉大 台灣旱澇交替更頻繁 作者:朱淑娟(本報特約記者) 而另一方面,5月至今的四場梅雨,卻瞬間解除了台灣民眾缺水的危機。5月20日,水利署才剛發出缺水警訊,但這份警訊只維持了三天。 於是,雨讓人喜、也讓人憂。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認為,氣候變遷後,過去台灣地區豐枯比是9:1,現在如果以365天來計算,變成80:1到90:1。乾旱、水患將變成常態,而且同時存在民眾的生活中。 乾旱 + 水患 改變了生活 氣候變遷已成為活生生的生活體驗,雨大、雨小都牽動民眾的生活。 1~5月台南、高雄雨量只有平均值的25%,水利署警告,如果持續不雨6月就可能出現缺水危機,須啟動限水,嘉南水利會二期稻輪流供水或暫緩供水。正當民眾擔心即將到來的限水之苦時,不到三天即降下梅雨,高雄縣桃源鄉、阿里山單日雨量達260毫米,全台水庫進水6800萬噸,缺水危機解除。 接下來幾場梅雨,水庫繼續進水,民眾到年底都不必擔心沒水可用。但水多了卻傳出災情。高雄縣桃源鄉豪雨造成交通不便,縣府宣布全鄉停班、停課;那瑪夏的三民國中、民生及民權國小, 那瑪夏 路斷橋毀 好不容易進入那瑪夏,才發現進入民生村的的便道已被沖毀,民眾轉從西安吊橋通行,吊橋狹小、承重有限,只容許小車通過。貨物必須分裝後再用小車送進村裏。到民權村上學的孩子,由大人用小車接送才能順利到校。 三民國中、民權國小在八八水災後毀損,目前正由民間贊助覓地重建,大光社區協會理事長顏順政說,三民國中的學生75%都住在民生村,未來學校重建如能建在民生村,是所有村民共同的願望。 從民生村越過楠梓仙溪進入民權村,洪水滾滾,泥黃一片。周六的那瑪夏街頭冷冷清清,雨一陣又一陣,三民國中家長會副會長周明德四個在外地的兒子,原本假日會回到山上,因為路斷全都取消行程。那瑪夏的周末原本遊客多,八八水災後遊客也不來了,餐廳、民宿已半休業狀態。 周明德家的電視外框上貼著「凡事感恩」,八八水災時他的房子被土石流沖毀,暗夜逃家,命撿回來了,但家已淹沒在土石下,還好還有父母親留給他的老家可以回, 梅雨 不再是綿綿細雨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正常的梅雨是綿綿細雨,是好雨,滋潤大地又不致成災,是一年中除了颱風以外最重要的雨季。但氣候改變後,梅雨季的降雨,有時會變得更強、更多。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謝明昌表示,梅雨季主要下雨時間在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每年都有 謝明昌提醒, 氣候變遷下 豐枯更明顯 楊偉甫指出,氣候變遷後,豐水年水量增加明顯,枯水年水量減少也很明顯。過去可能17年、13年發生一次枯水年,現在每三年就會發生一次。而豐水年間隔時間也愈來愈短,從過去的18年,逐漸變成8年、7年、2年。 人均可分配的水量 變少 水利署副署長楊豐榮指出,台灣雨量雖很大,但扣除蒸發、快速流入大海等因素,每人每年可分配的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2萬噸的1/5,是世界第19缺水國家。加上台灣河川坡陡流急,很難把水留住,全台42座主要水庫淤積嚴重,例如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淤積率已達20%到30%,導致蓄水量減少。 但可用的水也不見得安全。楊偉甫表示,下大雨時沒水喝的情況很多,因為水太髒、太濁、還有土砂的問題,例如去年八八水災時,高屏溪取水口被土石堵住,水源連送到淨水廠都有問題,有時即使送得出來,太濁的水也無法處理供水。 台灣七成人口 受三種災害威脅 楊豐榮表示,台灣環境處在高風險潛勢地區,颱風、土石流、缺水問題嚴重, 工程保護只能保護一定規模,超過這個規模,就無法防災。世界十大災難,水旱災占了七成,台灣73%人口同時受三種災害威脅。 楊偉甫表示,未來缺水問題會更嚴重,水災可以避災,但旱災的影響非常深遠,會造成生態環境災害。「台灣現在的水庫生病了,水庫要不要再繼續蓋?沒水庫水要從那來?」這些都要審慎評估。 氣候變遷,導致許多過去的估算都失準。楊偉甫以高鐵為例,談到水資源沒管好,將危及公共工程安全。雲林地區地下水使用過度導致地層下陷,高鐵因而產生安全顧慮。他表示,高鐵是高架的,地盤下陷敦柱會產生折角,如下陷速率惡化,有一天將超過極限值,水利署於是向高鐵提出警告。 楊偉甫指出,全台持續下陷總面積從2001年的1539平方公里,到2009年的533平方公里,總量雖減少,但局部地區,例如彰化就佔了90%。嚴重下陷區幾乎都在高鐵附近,當初高鐵已避開沿海、地層下陷區,「但那是10年、20年前的事了」,現在地層下陷持續往內陸延伸。 缺水 恐引發糧食危機 老家在雲林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對家鄉持續地層下陷感觸特別深。前些日子他回家,看到房子好像又比之前低一點,問爸爸:「是不是前些天來鋪柏油路?」爸爸說,「沒有啊,是我們家房子又往下陷囉。」 徐世榮說,地層下陷是因為水資源管理出了問題,政府重工輕農,濁水溪從上游就截流專管送到麥寮或其他工業區,導致東北季風一來就有風沙,「濁水溪在我小時候水量多大啊。現在呢?台灣最大的溪流已經看不到水了。」 徐世榮指出,一旦缺水,政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農民休耕,然而休耕對自然生態、地下水抑助,都有深遠影響。他質疑,水不斷被抽取,地層下陷如何解決?農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大危機,不只水的品質出了問題,量也嚴重不足。 愈先進國家愈保護農業,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0%,日本有40%,之前為了衝1%的糧食自給率,花了多少精力。徐世榮說,農業用水受到工業用水排擠,如果變成常態,台灣必須正視糧食自給率不足的問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