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領上班族薪水‧桃花招財‧變身富翁
2007/03/03 18:59:28瀏覽566|回應0|推薦1

領上班族薪水‧桃花招財‧變身富翁

 

2007年過年期間最熱門的新聞之一是林義傑 超級馬拉松選手 ,參加影星麥特戴蒙贊助的活動完成史上人類壯舉111天跑了7500公里橫越非洲撒哈拉沙漠﹔其中有100天都在邊跑邊哭泣中渡過,這是怎麼了 ?

其實這行為充分展現了,易經中「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內涵。當然,這是筆者個人的淺見。跑沙漠,這是何等困難的一件事,日夜溫差50c加上路程長達7500公里,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第四集。如果給你一筆錢要你去跑沙漠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白癡 !不可能這是最有可能的反應吧!因為你會說﹕跑沙漠,這並不是困難任務而是不可能的任務。要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只有哭吧,我想。唯有哭才能發洩這不斷的跑,日也跑夜也跑,怎麼跑不完阿,7500公里有超過25個台灣的長度,哭吧,唯有哭可以發洩壓力,內心不累積壓力明天才能再跑下去,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其實在人的生命長度上也有類似的研究紀錄,根據壽險公會在使用的第四回合生命表:女性平均壽命是79歲,男性是75歲﹔有一項研究發現,女性長舌的功用是隨時發洩生活中的壓力,女性在吐苦水時候,並不是尋求方法解決而是舒緩生活壓力,男性不懂這種免費又健康的釋放壓力方式,往往藉酒精或是其他金錢方式再度累積壓力在自己身上而非舒壓,勞財傷身,生命長度上自然遜色於女性。

 

易經中「艮」卦專門討論「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時行時止。有學者指出,人和時的關係是主體和客體的關係,行為和環境的關係,順時而動,必定獲吉,逆時而動將導致災難,主體行為是否得當,不完全決定於主體本身,而主要決定於是否適應環境的需要。」順應天道自然的規律,依時而行,就是不失時機,因應時變,有所作為。金景芳先生(中國近代哲學家)解釋說:“止的意義並不簡單,不能以爲停止不動才是止。其實止還包含著行的意義在內。這一點一般人不易領會,所以孔子特別加以說明。止於止是止,止於行也是止。我們堅持不懈地幹一件事情,就是止於行的止。後來我們發現情況變了,這節事情必須停止,不宜再幹了,這就是止於止的止。堅持幹什麽,是止於行;堅持不幹什麽,是止於止。兩種止實行起來都要看場合,就是要‘艮其背’。這個場合不僅是空間上的場合,也是時間上的場合,而且歸根結底是時間上的場合。‘時止則止’時要求止於止,就止於止。‘時行則行’時要求止於行,就止於行。或止於止,或止于行,時是決定性的因素。”(金景芳等:《周易全解》第359頁,吉林大學出版社,1989年)

 

上述的解釋,辨證色彩濃厚,意義也很深遠。所以才用淺顯的林義傑和女性釋放壓力的「哭」來解釋「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簡言之,順應時勢而採取行動,才能把握機遇,才能無往而不勝。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時起,千秋偉業世長談,把握機遇雄心逞,今生不枉走一遭。

 

話說三國時期,最不為人稱道的便是曹孟德,謂之曰「奸雄」。然熟知「奸雄」背後的深謀遠慮,苦心經營,方位極人臣。漢帝無能,天下離亂,此時不起,更待何時?且又佔「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便,夢徳佔盡天時地利,大好機遇,正待出手把握,其便是,敢於出手把握才圓了一世英雄夢,見機而握,成大業之所需也。民國以來,蔣介石、毛澤東,不也是如此麼?

 

機遇者,人皆可遇,論把握,還需真英雄。思我輩,正值青春年華,機遇錯過,還是有機遇,但是若不想把握,任多少機遇有付諸東流了。坐等機遇是不可取的,常把壯志迎胸,莫道英雄天成,感於試鋒芒,才有機遇可秤。把握,把握。

 

常想年輕,縱使不合業務個性,也去闖它三個月、半年當過業務,否則人生幾十年豈不是永遠都是困守死薪水的上班族!

 

想成為富翁,縱使身為業務也必須備有第二條路,完全確保除了努力以外,可以單靠時間成為5000萬富翁的目標;確認自己能達到目標,一條是完全可靠的漫漫長路,另一條則是需要機運方法努力的捷徑。

 

每一個人都年輕過對不對﹖可是根據統計,目前退休人口中,可以靠自己過退休生活的100個人只有9.8個人,其他90個人需要工作或是他人資助才能活下去。

社會福利可靠麼﹖

 

例如建議:

 

1每一天花50元去簽樂透,一年共花費18250元,中獎就是千萬富翁,這是一條致富捷徑,但是,機率很低!

 

2第二條路是一樣每天存50元到10%的共同基金帳戶,時間56年後,5000萬富翁就是你!完全不會失敗。領死薪水‧桃花招財‧變身富翁,人人辦得到。

 

所以,投資專家說:我不擔心你沒有錢,我擔心的是你沒有「時間」讓錢長大。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elong&aid=78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