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3 13:58:38瀏覽273|回應23|推薦0 | |
特殊的建築外觀所吸引,彷彿是海平面上的一座小山,令人想一窺究竟, 去年聚餐時就想進來探訪,奈於時間緊迫而作罷,看長長的人龍就知很受歡迎 ! 物館的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以爭取最大的腹地範圍。 建築量體的形式與意象始終緊扣著單面山與烏石的轉譯層次,材料與色彩也不例外。 博物館賣店位處展館一樓,販賣杯具、記事本、織品、紙品、 生活小件及具有宜蘭及蘭博館風格特色的系列商品。 位於二至四樓,是館方再現蘭陽風情的重頭戲,將主題結合建築特色, 依樓層規劃為序展、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時光廊等。 以展現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人文軌跡,延伸觀眾廣大的想像空間。 海之層常設展 海之層敘述宜蘭海洋環境的概況, 一連串的動態影像,呈現宜蘭多樣海岸線及海的各種豐富樣貌, 引領訪客探尋海洋宜蘭的生態奧秘與人文生活, 更將各種海岸生物標本封裝在透明塊體及活頁本中, 提供參訪者探索宜蘭的海岸生態。 宜蘭作家黃春明創作的一首龜山島,深刻描寫了宜蘭遊子搭乘火車返鄉的歡喜與哀愁, 印象中的蘭陽,擁有孩童的笑靨、農人的粒粒稻作、漁夫遠航歸來以及勞動者的汗水, 在在都化為每個宜蘭人心中的夢土。 這種臺灣早期農人除草或割稻時背在背上, 用來遮陽禦雨的器具,臺灣人俗稱為:《龜甲笠》。 龜甲笠又稱「竹簑衣」或「龜甲披篷」,造型像烏龜的背甲, 是因應插秧或鋤草的彎腰姿態所設計的,足以將人的整個身體罩住, 既防曬又免雨淋,龜甲笠邊的四個稜角正好符合背脊及臀部的角度, 邊緣向外下垂,可使雨水順勢流下,是一項具有智慧的聰明農具。 龜甲笠使用的年代,大約在六十年代以前;在田間工作的農民, 披上龜甲笠,就好像烏龜在田裡爬似的,是台灣農村特有的景色, 當塑膠雨衣出現之後,這項先民的智慧已逐漸消失無蹤了。 蘭陽博物館主體建築模型 參考資料 Archifield 從古到今的人文風貌,利用各種老照片、 以及文人詩句或描寫宜蘭的文字段落, 及以宜蘭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交錯呈現不同時代的宜蘭風貌, 引領觀眾用另一種角度與觀點細細品味宜蘭,並一同向前展望未來的蘭陽。 牆上的年表分為史前、清領、日治及戰後,跳脫一般制式的大事記, 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方式來呈現蘭陽印象,並且穿插紀錄片, 透過影片來訴說宜蘭市井小民、文學家印象中的宜蘭, 以及不同時代宜蘭的人文風貌、產業與生活。 園區內原有的烏石港遺址將保留濕地生態,作為環境教育的場所, 靠近烏石港遊客中心的地方將展示早期宜蘭拓墾時期主要的海上運輸工具戎客船, 並且有生態小屋、賞鳥屋與石港春帆展示解說。 跟著人腳群步走,不知不覺繞了一圈,彷彿經歷ㄧ段時光之旅。。。 回到二樓序展廳入口旁,可見由天花板垂下多盞流光瀲灩的雨絲燈, 大面積的玻璃帷幕不僅引進豐沛採光外,屋頂及部份外牆更採用鍍膜玻璃帷幕。 蘭博傳達當代宜蘭人認同的價值觀,呈現宜蘭人的經驗特別是與環境互動的經驗。 引 格友 烏龍瑂 深入圖書館獲得這ㄧ首詩。 重定噶瑪蘭全圖偶成 / 清 . 楊廷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