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歷史認識中國醫學---兩漢篇(醫學博士JAMES JIANG)
2022/05/23 12:46:55瀏覽3|回應0|推薦0
台北聖仕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攜手財力雄厚之財團及優質鑑定團隊 致力於推動精品藝術品的交流和呈現 將長年全台最高價收購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油畫,瓷器,古籍繕本,郵票,陳年普洱茶 , 紫砂製品,明清古董家俱,玉器文玩,雕塑,珠寶翡翠,名人政要之書畫,器物,信札等各類雜項,同時也力求以台灣為基點,輻射全球徵收精品藝術品。 並將全年收購總價的百分之五,奉獻非營利慈善機構為慈善公益。

從歷史認識中國醫學---兩漢篇(醫學博士JAMES JIANG)
兩漢,前後共歷四百廿六年,是中華文化最盛時代,也是中國醫學頂盛時期。譬如醫學的最高典籍,如「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卒病論」等書,都是在此時期出現。因此,古來中醫中藥,常以「漢醫」、「漢藥」稱之。
兩漢間之名醫,值得認識的有三人,漢初的太倉公淳于意,三國時的華佗,以及東漢的張仲景,其事跡貢獻分述於下:
甲、漢初名醫太倉公-淳于意漢初,有太倉公,姓淳于,名意,山東臨淄人。隨學於郡公乘陽慶,傳得扁鵲之學,故能「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史記)由於醫術精湛,醫名之盛,求治亦多,以致常有人延請未得,因而發生怨恨,後遭陷害入獄。判至肉刑,幸得其女緹縈,上書文帝鳴冤,才得免除刑罰,此即家喻戶曉,感人至深的「緹縈救父」的故事。
乙、世界上第一位外科醫家-華陀


稱讚某醫家醫術卓越,常冠以「華佗再世」,此表明華佗神技,傳於千古,究竟華佗的神巧在那裏?其貢獻為何?
【品高技巧】
華化有精湛的醫術,更有淡視名利的高尚品格。當其時,沛國宰相陳珪舉其為孝廉,太尉黃琬勸其為官,華佗都拒絕。其不慕富貴榮華,不願為仕宦卻以在民間行醫、濟世活人為樂。但不幸竟因拒絕任曹操之侍醫、為曹操所殺,時年九十七歲。蔣昌孝醫學博士
【外科絕技】
華佗學識淵博,加以不斷鑽研,各科皆能,尤擅長於外科。後漢書和三國志二書,都有華佗列傳,記其事跡。其在醫學上有二件大發明:一為麻醉術,二為外科開腹術。自創「麻沸散」於手術前,令患者以酒服之,使之麻醉,可免其苦。其手術法之高明,能「刳破腹背,抽割聚積,若在腸胃,則斷截滌洗,除去病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癒,一月之間,皆平服。」(後漢書方術傳)
【創五禽戲】
「五禽戲」相當於現代的體育療法或運功醫學。華佗乃應用「戶樞不※,流水不腐」的思想,闡揚五禽戲的道理,能使血脈流通,病便不生。所謂五禽戲,乃是模仿虎的前撲,鹿的伸頸,熊的臥側,猿的縱跳,鳥的展翮等五種姿態,連貫組成的一種運動。華佗經常教一些身體不適者,練習「五禽之戲」,直到汗出,身輕為止。其弟子吳晉,即以勤習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耳不聾,眼不花,容顏煥發,精神旺盛。
【民間紀念】
華佗雖遇害,但其一生行跡,卻一直流傳民間,後人建立「華陀廟」、「華祖墓」等,迄今依舊存在。
丙、中國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是後漢傑出醫家,創立中國醫療上的「方藥治法」,並發明「辨證論治」的醫療規律,留下「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兩部不朽名著,故後人尊之為醫中之聖。
【著書因緣】
當時荊州疫癘流行,仲師目睹宗族多死於疫病,發憤研究。序中有言:「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元以來,猶未十稔,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因而悲天憫人「留神醫藥,究心方術」,苦心造詣,完成傷寒卒病論。蔣昌孝醫學博士
【創經驗派】
仲師之偉大,不但能「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以內經的理論為基礎,更進一步發展辨證論治的法則。所以傷寒卒病論能集先聖之緒言,定治病之軌則,令後世治醫學者,皆莫出其範圍。又此書成為中國現存最古的臨床醫學專門著述,其於實用臨床之價值地位,末學以為可相對於古代理論醫學之「內經」,而稱之為「外經」。仲師於中國醫學源流上,開啟經驗學派的先河,如今日藥方施用莫不循其規章,其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方藥治病】
傷寒論中,計有百一十三方,且方方恉是仲師精密思慮,高超判斷所創立,果能辨證準確,一方即可中的,故稱仲師之方為「經方」。經方者,相對於「時方」,方中藥味簡而不繁,不可任意更動,收效敏捷,猶如聖賢君子。時方者,乃後世醫家所創,藥味多而繁雜,可任意加減,療效緩慢,雖不對證,亦不被覺察,但時久必見弊端,猶如小人。又述及湯、散、丸的用法,在其自述言:「欲療諸病,當先以湯,蕩浟五臟六腑,開通諸脈,治道陰陽,破散邪氣,潤澤枯朽,悅人皮膚,益人氣血,以水能淨萬物,故用湯也。若四肢病久,風冷發動,次當用散。散能散邪,風氣濕痺,表裡移走,居無常處者,散當平之。
次當用丸,丸藥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癖,進飲食,調和營衛,能參合而行之者,可為上工。故曰醫者,意也。」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各科的診療原則,仲師的主要貢獻乃創立此原則。所以六經辨證論治始于「內經」而確定于「傷寒論」。
證者,證候也,由幾個症狀綜合成為一個病證,中醫稱證候。故有證同而病不同,可以「異病同治」;又有病同而證不同,則當「同病異治」,由此可知,中醫臨證,辨識證候,是首要問題;病名診斷,反而是次要的。
辨者,辨析也,中醫辨析的利器,即是「望聞問切」四診,運用四診,再把握三個要訣,辨析清楚,則疾病不難判識。此三訣即是辨主次、辨同異、辨真假。故中醫所稱「疑難雜證」,不外病情複雜,主次輕重不易分,或病情隱蔽,真假難辨但能掌握上述三個要訣,就不難洞見病情,找到疾病的本質,達成「治病求本」的目的。
傷寒論中六經辨證的涵義,即在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的證狀中,仲師以其卓絕的智慧及長期的經驗,找出其在生理上和病理上的共同性與必然性,按這些規律,把證候分成若干類型,以便臨床掌握,進一步有系統的了解疾病的本質,作出適當的治療;故「證候分類」成為中國醫學最大特色。
【卓見醒世】
凡欲以湯藥針灸之治,宜應精思,必通十二經脈,知三百六十孔穴,榮衛氣血。知病原由,流動移轉,四時逆順,相害相生,審知臟腑之微,可以為醫。是以,古者上醫相色,中醫聽聲,下醫診脈。
醫中更有良醫、庸醫之分,良醫者紹先聖之心源,為民命之主宰,培養元氣,猶良相之治國也。庸醫者,究義理之未精,向市塵而鬻術,其貽害眾生,亦猶庸臣之誤國也。故仲師於傷寒論自序言:「怪當今居世之士,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貴,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哀乎趨世之士,又馳競浮華,不固根本。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蒙蒙昧昧,惷若遊魂,忘軀殉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仲師具悲天憫人之懷,抱仁民愛物之念,生當喪亂隱淪之時,立德以醒世,立功以救世,立言以傳世,誠良相之典型,治國之模範,不愧為醫中之聖也。

祝願大家身體永固!健康快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6066ab2&aid=17444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