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前世與今生的靈魂輪迴故事
2010/08/20 13:18:40瀏覽621|回應0|推薦2
 

前世與今生的靈魂輪迴故事

還原星圖相位裡的意涵

 

 

 她星圖月亮處女落子女宮(情愛宮)刑8宮(原欲轉化宮)海王人馬衝11宮(朋友同好宮) 穀神雙魚。小時候被媽媽送到外婆家由外婆養到5 歲才返家,長大後的自己雖然知道當年母親有不得已的苦衷 ,但常常會不自覺的陷入自己好可憐 、沒人搭理 , 什麼也不想做的情緒狀態裡; 在愛情的世界裡, 愛人在哪裡的虛無感常籠罩著自己 陷入淡淡的、無以名之的感傷與哀愁..... 。因此我建議星圖解析後就"內在小孩"進行潛意識的溝通與回溯,重建當年沒有被母愛滋養與照顧的內在失落。

 

輕鬆的聊天手法下,當倒數數數請她的潛意識在倒數數數中,自動去搜尋造成成年後的她始終有說不上來的情緒無力感的童年記憶時 ,當數數到了12歲那年,她卡住了 !一堆的淚水奔湧而出。12歲那一年,最疼愛她的阿嬤過世了 !內在景像裡奔喪的她看到的已是阿嬤封棺後的木棺,當時她極度的無助與哀傷,她難過再也不能跟阿嬤睡在一起,天南地北 無所不說。在這時我讓她經由時間線回到11歲那年,再一次的重溫祖孫濃濃親情,然後把這個記憶收藏在心房裡,讓這一幕永遠在心底有個位子。

 

時間線倒退下,當數數來到3歲時,她又忍不住嚎哭起來,喊著為什麼你們把我丟在這裡 ?  內在景像是她一個人被丟在一個不知在哪裡的房間 ?  房間好暗, 她好害怕。這時我請她找一個人來幫她 、救她離開 。直覺的她請了觀世音菩薩來,於是我請觀世音菩薩為她開示:「為什麼她要一個人在這裡 ? 為的是學習什麼 ? 」待開示完畢後,順勢請3歲的她跟著觀世音菩薩穿越時間線 ,穿越冥河回到前世,回到造成今生她何以小時候不被母親養育的因果故事,回到何以她今生常會處於自艾自憐的情緒源頭之因果故事裡。(此為這一次潛意識溝通的關鍵主題)

 

慈悲的觀世音菩薩帶3歲的她回到前世了, 她看到空曠草原裡一個6歲男孩,直覺的知道小男孩就是她的前世。 然後精彩的前世故事一幕幕的階開了今生之謎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清朝時期 6歲的小男孩在母親病床前,雖然答應臥病而臨終的母親(今生某個她非常喜歡卻沒能交往的男人) 要好好照顧父親 (今生的母親) ,但卻因母親臥病期間始終覺得父親只顧公務忽略母親, 而自以為是的認定母親是被父親的忽略給害死的 ,因而種下了恨父親的惡念, 嘴巴雖允諾了母親的遺言, 卻在母親過世後與父親之間冷淡以對, 20歲那年離家考上秀才後, 自此未再返家探望父親, 就算娶妻生子了, 也依然遺棄年邁父親, 直到父親病死才草草返鄉辦喪事,為的是怕人議論而非盡孝。

 

潛意識溝通狀態下, 在觀世音菩薩的聖靈協助下,她很順利的我讓她明白了原來前世他身為人子、 棄養父親 ,又辜負母親遺言的欺騙作為, 種下了今生她被母親(前世父親)形同棄養的童年命運, 也種下了她眼睜睜看著長年愛慕的男人(前世母親)與別的女人談戀愛, 自己形單影隻承受愛的幻滅與孤寂之果, 解開了今生長久以來心中的疑團。 然後我讓她在潛意識狀態下跟觀世音菩薩懺悔前世罪業 ,祈求靈魂的寬恕 ;祈求慈悲的觀世音菩薩能送給她一個禮物,讓她時時記起這份真誠的懺悔, 今生得以把寬容與愛落實在生活裡 。內在的她看到觀世音菩薩送給她一顆杉樹種子 ,我引導她把這顆杉樹種子種在心田裡 ,化心田為福田, 種子長大成為一棵枝葉茂密的樹 ,蔭涼給來到她生命裡的每一個人。

 

待杉樹茂盛後,再請潛意識狀態的她觀想自己就是那棵枝葉茂盛的杉樹 ,以愛來滋養她生命裡的每一個人。 然後請她恭敬的請示 :「生命中的良緣何時來 ? 」請她直覺的去補捉我說出來的年份, 當她回應2011年後 (兩年後),我請她再請示觀世音菩薩 ,當良緣已至時,她需要再學習些什麼  ?  菩薩告訴她:「 不要自己又亂編亂想壞了良緣, 要穿越自已想出來的幻象才能真正珍惜愛的良緣。」(此呼應了個性上因月亮處女落入5宮, 對愛的安全感需要秩序卻又因剋相8宮的海王人馬而不安, 衝11宮的穀神雙魚而失望於對愛情滋養的需要與對友情餵養需要的拉扯與衝突)

 

從旁引領了其實是觀世音菩薩來帶領的前世今生因果緣由探索的潛意識溝通, 清醒後個案感觸良多, 也感覺終於解開心中疑團。 36歲的她好似重新看清了自己生命裡承載的童年與前世曾發生過的事之因果關係, 36歲的她願意以健康的心態來迎接2年後終將來到的愛情 。而我也好開心 ,因為觀世音菩薩幫了她, 也等於幫了我, 讓我順利的完成一個具有因果業力輪迴關係釐清的前世今生個案心靈服務。 感恩!

 

珍妮佛 99/8/20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c88&aid=433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