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誌公禪師與觀世音菩薩
2012/05/20 10:25:07瀏覽427|回應0|推薦1

誌公禪師與觀世音菩薩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17322.html

誌公禪師傳略

寶誌(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齊、梁時高僧,又稱“寶誌”、“保誌”、“保公”、“誌公”。

俗姓朱,金城(在今陝西南鄭或江蘇句容)人。年少出家,參禪開悟。劉宋泰始年間(公元466年—471年),常往來於都市,居無定所;口中有時吟唱,頗似谶記,眾人爭問禍福,所言均驗,稱為“神僧”。

齊武帝以其惑眾,命拘捕入獄;然日日見師散步街頭;及查看獄中,則師仍在牢房打坐。齊武帝聞悉此事,請師入華林園供養,禁其出入。但師並不受其約束,仍常來往於龍光,淨名,興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國,始解其禁,並尊奉為國師,時常長談,請開示法要。

師於梁天監13年(公元514年)12月圓寂,世壽96歲,敕葬於金陵鐘山獨龍阜,並於墓旁建開善寺,谥號“廣濟大師”。後代續有追贈,如:“妙覺大師”、道林真覺菩薩”、“慈應惠感大師”、“普濟聖師菩薩”、“一際真密禪師”等。

師著述計有:《文字釋訓》30卷,《十四科頌》14首,《十二時頌》12首,《大乘贊》10首等。(見《梁高僧傳》卷10。)

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
慈航法師
http://www.ebusa.org.tw/?p=1075

梁朝,寶誌大士,最初金陵,東陽,有一位姓朱的婦人,她聽到鷹巢裡面有一個小孩在哭,拿梯上去一看,是一個男孩,就把他當自己的兒子來養。

後來出家,歡喜習禪。宋太祖初,忽僻異,他的杖頭常掛著剪刀和鏡子;有的時候,又掛著布帛。在齊建元時,稍稍現出了一些異跡,不時和人說話,最初,人 聽了之後不大懂,後來都有靈驗。梁武帝很崇拜禮敬他,並且讚歎他說: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懼,語其佛理,則聲聞於上云云……。

嘗命張僧繇代他畫像,寶誌 現出十二面觀音,妙相非常的莊嚴,或慈或威,繇不能畫。又陳征虜全家的人,供事寶誌,所以現出真形,光相完全和觀音大士一樣,其餘的靈跡,不可勝記。(高僧傳初集)


(編者按:後世眾人皆認為誌公禪師是大智大力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化身。)

誌公禪師勸世念佛文

回頭好,回頭好,持齋念佛隨身寶
有有無無都麻煩,勞勞碌碌幾時閒?
人生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
古古今今多變故,貧貧富富有循環。
將將就就隨時過,苦苦甜甜命一般。
貪利求名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閒。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六道輪迴易循環
勸君早覺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一盞孤燈照夜台,上床脫了襪和鞋。
三魂七魄隨夢轉,未知天明來不來?!

生老病死苦,人生那個無?
若不念彌陀,怎的免三途。
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
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要免輪迴苦,及早念彌陀
生前多念佛,死後生極樂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來浮生總是空。
天也空來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來月也空,來來往往有何功。
田也空來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來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來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經中空是色,般若心經色是空。
朝走西來暮走東,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做成蜜,到頭辛苦一場空。
夜後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
從頭仔細細思量,便是南柯一夢中。
不信但看桃杏樹,花開能有幾時紅?!
何如觀看公卿相,死後埋入泥土中。
身歸黃土氣隨風,一張臭皮果血膿。
敗壞不如豬狗像,唉!何不當初問誌公?

一切惟心造,心字最重要。
一鉤如新月,三點似星照。
種瓜方得瓜,種豆才得豆。
染香則有香,染臭必然臭。
諸惡切莫作,眾善當奉行。
因果真實有,切莫認為無。
只是有遲早,三世定有報。
佛以慈悲心,講的真實道。
作惡墮三途,為善享福報。
前者無邊苦,後者方為妙。
要免三途苦,誠心多念佛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了脫生死苦,立成菩提道。
往生極樂國,那才真逍遙。
盼君早覺醒,選擇走正道。
勸世念佛文,就此終結了

誌公禪師講因果輪回警世

南北朝時代,佛法盛行,民間辦喜事、喪事都禮請僧人誦經祈禱。有某家舉行婚禮,請誌公禪師為誦經祝福,誌公進門一看,口中高唱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兒娶祖母。”
(眾人驚問,誌公禪師回答說:今天的這對新娘和新郎,在前一世是祖母和孫兒的關系。祖母患病垂死時,捨不得孫兒,緊緊抱著孩子痛哭,就這樣死去。前世種的因,情愛所牽,今世便結成夫婦。誌公禪師這段話,說出當年的情景正是這樣,眾人無不歎服。)

女啃母之骨,子打父皮鼓。”
(座中一個婦女,嘴裡啃的雞骨,正是他母親變雞後的骨頭。樂隊一個青年吹鼓手,他所打的鼓,就是他變牛的父親的皮制成的。)

豬羊席上坐,六親鍋裡煮。”
(喜筵上坐的賓客,其中有的前世還是豬羊,罪業受完,今生變人。鍋裡正烹煮的雞鴨,有的正是這家人前世的親屬。)

眾人來賀喜,我說:苦!苦!苦!
(眾生在六道輪回中,既互為親屬、互相依戀;一旦改頭換面,又互相宰殺,互相啖食。誌公禪師以慧眼觀察生死輪回的痛苦,一片悲心,應機說法,喚醒迷夢。)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http://www.amituofohouse.org/viewthread.php?tid=221

昔日蕭衍帝,即梁武帝,心中樂善好愛修行,禮拜誌公和尚為國師。惟有郗氏皇後,心不信善,造業深重,死後墮落,作一蟒蛇之身。武帝得師,究竟指明,心向修行。一日宮中夜臥不睡,起往乘涼,須臾之間聽得殿下蟋蟀之聲。武帝舉眼一觀,只見一條蟒蛇,直至殿下。帝見失色,歎而言曰:“朕宮嚴潔,何更有此蛇怪?”

只見其蛇,口作人言,告知我主:“不要心驚。妾今不是別怪,乃是王宮中郗氏遭貶。妾因在生,不信佛法,至今墮落,得此苦報。尚且無穴藏身,肚中肌餓,遍身鱗甲,多諸毒蟲,恆抱痛苦,無有休息。只得奔投,乞賴我王,慈悲為懷,憫念昔日,夫婦之情,施恩救拔。吾若得脫此苦,銜環當報,不負主恩。”武帝見說,魂飛魄散,悶倒龍床,良久方蘇。不見蟒蛇,坐守天明,嗟歎而曰:“人苦不能行善,豈有超升之分。”是故即發誠心,投拜誌公和尚。

啟問師曰:
“不知我郗氏夫人,何因緣故,死後墮作蟒蛇之身?”

誌公答曰:
“此郗氏娘娘。只因不信佛,嫉妒六宮,不敬三寶,不修片善,只說此間,便是天堂,不必另求天堂。倚福受福,不信因果,不懼罪業報應,廣造無邊惡業。不堪言也。所以隨業受報,打失人身,作一蟒蛇之報也。”

帝復請曰:
“乞賴我師,佛力究竟。云何懺悔,得度他去?”

禪師答曰:
“若要救拔超度,然當我主發心。合宮齋戒大辦齋供,延請五百高僧,啟建道場,稱揚佛法。我皇親自禮拜,檢尋藏典,禮懺誦經,求哀懺悔。畢竟出離苦海,超生天界也。”

武帝見說心生歡喜,即發誠心,合宮齋戒,依師之言,命請五百聖僧,修建道場,投佛懺悔。聖僧檢尋藏典宣出大藏靈文十卷,號曰梁皇寶懺。帝乃誠心懇切,仗承三寶威光,接引郗氏靈魂,現出蟒蛇之跡,直至道場。壇下盤纏幾匝,醜惡驚人。僧眾登壇禮佛誦經,行道繞旋。果然郗氏受恩薦拔,即脫蟒蛇之體,獲得天人之身。影現雲端,禮謝而去。良因已竟,因果昭然。自後武帝,又加信心,精進修行時時不昧良因,刻刻搜尋義理。

帝又復曰:
“已蒙指示,超拔夫人。如是觀之善惡業緣,受報好醜,如影隨形,果然不昧。吾今復問:‘寡人今作一朝人主,未知前世,作何功德而來?’請師究竟。”

誌公答曰:
“我主欲問前世,修因之事。吾今不便言說。”

武帝聞言,心中慚愧。又復問曰:
“朕今拜你為師,云何不說?弟子願欲聞知。”

誌公答曰:
“我皇前世,是個樵夫。只因上山砍柴,遇見山間靈壇古廟,庵宇朽爛,惟有古佛一尊,雨淋日曬,無人侍奉。汝自發起善心,將己頭上箬笠一個,遮蓋佛身。佛以天眼觀見,有此善心,贊言:“善哉善哉!貧苦布施,甚為希有。汝於來世,當作上人。”是故今生,得此福報也。”

…………………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節錄(海濤法師選輯)
http://book853.com/show.aspx?id=253&cid=25&page=5

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
心上無瞋無價寶,無罣無礙是真常。

01、為人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事三寶中來。
02、為人大富,從布施中來。
03、為人長壽,從持戒中來。
04、為人端正,從忍辱中來。
05、為人勤修,無有懈怠,從精進中來。
06、為人才明遠達,從智慧中來。
07、為人音聲清徹,從歌詠三寶中來。
08、為人潔淨,無有疾病,從慈心中來。
09、為人長大殊好,恭敬人故。
10、為人短小,輕慢人故。
11、為人醜陋,喜瞋恚故。
12、生無所知,不學問故。
13、為人顓愚,不教人故。
14、為人瘖啞,謗毀人故。
15、為人下使,負債不償故。
16、為人醜黑;遮佛光明故。
17、生在裸國,輕衣搪突故。
18、生馬蹄國,著屐履佛前行故。
19、生穿胸國,作福布施,悔惜心故。
20、生獐鹿中,驚怖人故。
21、生墮龍中,喜調戲故。
22、身生惡瘡,鞭撻眾生故。
23、人見歡喜,見人歡喜故。
24、生遭縣官,籠繫眾生故。
25、聞說法語,於中兩舌,亂人聽受,後墮耽耳狗中。
26、聞說法語,心不餐采,後生長耳驢中。
27、慢貪獨食,墮餓鬼中,出生為人貧窮飢餓。
28、惡食飼人,後墮豬貓蜣蜋之中。
29、劫奪人物,後墮羊中,人生剝皮,食噉其肉。
30、喜偷盜人,後生牛馬為人下使。
31、善說妄語,傳人惡者,死人地獄烊銅灌口,拔出其如,
以牛耕之罪畢得生,生居鴝鵅人聞其聲,無不驚怖,
皆言變怪,咒令其死。
32、喜飲酒醉,後墮沸屎,泥犁之中,罪畢得出,生猩猩中,
猩猩罪畢,後得為人,頑無所知,人不齒錄。
33、貪人力者,後生象中。
34、夫處富貴,為人上者,鞭扑其下,為下之人告訴無地,
如是之人,死入地獄,數千萬歲,受諸苦報,從地獄出生,
生水牛中,貫穿鼻口,挽船牽車,大杖打朴,償往宿債。
35、為人不淨,從豬中來。
36、慳貪不忠恕已者,從狗中來。
37、狼戾自用,從羊中來。
38、為人輕躁,不能忍事,從獼猴中來。
39、身體腥臭,從魚鱉中來。
40、為人含毒不息,從蛇中來。
41、人無慈心,從虎狼中來。

如經所說,其可怖畏,一切大眾當依佛語,改往修來,勿生毀謗。
經云:不信之罪,眾罪之上。
古人云: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武帝又問,
誦經功德,福田如何?

誌公答,
念經功德,不可思議,如何所說有,上中下三等。
何以故,若人延僧到俗家,誦經者為下品。
若人山間野地,作個供寮祈福者,為中品。
若往山門中作福,誦經者,為上等。

◎拜塔禮佛,功德無量,須當預先齋戒,沐浴更衣,禮佛一拜,滅罪河沙。
◎贖命放生者現世保病延生,未來當証菩提。
◎施袈裟者,七世不脫人身。
◎捨(布施)戒衣者,生生世世飽暖。
◎捨鐘鼓法器者,出世為人,音聲嚮亮,得好名聲之報也。
◎捨鞋襪者,再生不用入廚房,有人事奉。
◎捨草鞋者,出路有人扶助。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rtisyen74&aid=647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