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冬常見的小兒腸胃炎
2014/09/06 09:13:49瀏覽49|回應0|推薦0

      經過數個月的酷熱炎暑,對於兒科門診而言,接下來的秋冬季節才是重頭大戲,除了流行性感冒的盛行外,小兒腸胃炎也是

幾常見的疾病。

      秋冬季節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除了一般發燒(尤其易發高燒)嚴重肌肉酸痛、頭痛、畏寒並有流鼻水喉嚨痛及咳嗽外,有些幼兒易合併有腹瀉、嘔吐、腹脹等腸胃症狀

      腺病毒感染是整年都會造成呼吸道感染,在嬰幼兒期感染以呼吸道,經口糞、結膜感染為主。其潛伏期約2-14天不等,臨床表現有發燒、咽炎、結膜炎、頸部淋巴腺腫、鼻炎,持續約4-5天,合併較久的倦怠、嗜睡、無力及頭痛。一部份嬰幼而亦會有腹瀉的症狀。

      輪狀病毒是過去冬季流行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以往也是令家長最頭痛的小兒疾病,尤其在嬰幼兒時期,首次感染會引起中度至重度的腸胃道疾病,然而在青少年時期或成人再度感染時的症狀反而比輕微。此病毒主要侵犯上段小腸的上皮細胞,如較嚴重擴及整個消化道包括小腸及大腸,嘔吐多半持續3-4天腹瀉7-10天,故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格外重要。幸而輪狀病毒疫苗的研發成功及臨床使用,已可大幅降低此病毒所造成的嚴重程度,只可惜在我國尚未列入免費的疫苗常規注射。

       諾羅病毒是近年來每次寒冬在台灣造成家長們恐慌的一種急性腸胃炎之病毒,尤其好發於03歲的幼童,其它年齡層也是無可幸免。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嘔吐、腹瀉、發燒及合併呼吸道的症狀。此病毒的傳染力很強只要有100隻病毒污染食物或口沫,便可以造成感染而其潛伏期約12天,但發病期也只有2-3天,但是造成的腸胃道症狀,若未妥善處置會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故不可以掉以輕心。此病毒傳染力很強,因此常常造成全家大小皆受感染。近年來諾羅病毒的感染率成為急性腸胃炎的第一名,民眾唯有透過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工作,注意食物新鮮,才可以避免諾羅這位毒客來訪。因為細菌性感染以大腸桿菌族群最為常見,除了會引起腹瀉甚至會在月子中心、托兒所及幼稚園爆發大流行。嚴重者有的會造成出血性大腸炎,有的甚至會變成溶血尿毒症候群。

        沙門氏桿菌是另一種細菌性感染,可經由受污染的食物(:牛奶、蛋、家禽)或是接觸過受感染的動物而因此感染。尤其是幼兒應格外小心,因其感染後所造成的毒性症狀更為嚴重,除了常見的腸胃炎。嚴重時會造成毒性巨大結腸症,甚至腸穿孔。因此,食物務必要完全煮熟,餐前便後須確實洗手是預防沙門氏桿菌的不二法門,若不小心被感染者而沒有完全治療,有些會成為慢性帶菌者,如:舉世聞名的“傷寒瑪麗”而可能到處散佈傳染。

       另外一種常令家長學校聞之色變的腸病毒,並非以腸胃道症狀為表徵,而是主要侵犯呼吸道包括:咽峽炎、口腔炎,手足口病,甚至嚴重者會有呼吸中樞抑制及心肌炎等,甚至造成不幸的死亡病歷。在此特別提出,以免家長常因小孩有上吐下瀉時,將腸胃炎誤以為得了腸病毒。

        總結上述,小兒腸胃炎的預防與治療,不外乎清淡飲食支持性療法,如:補充水份、電解質。個人良好衛生勤洗手及食物的保鮮衛生,而確實煮熟。在流行季節要減少出入人口眾多的公共場所及補充足量的營養及充分睡眠,有良好的體力及免疫力才足以抵抗嚴重的病菌,而能快樂的迎接新年的到來。

 

** 本文作者:

 

呂慶城 醫師

現任:晨新診所院長

前亞東醫院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兒童胸腔專科醫師

台灣結核病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學美容專科醫師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sclinic&aid=1699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