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19 14:37:01瀏覽674|回應1|推薦5 | |
台灣潛艦大小 不斷地變變變 2014年12月29日民進黨立委蔡煌瑯先生於立法院質詢時,再次提出台灣應該興建如同北韓滲透用的特攻作戰型小潛艦,針對蔡委員的毫無專業的言論,網路已經掀起一陣撻伐,個人不再批評贅述;不過,殊不知蔡委員的建議,與2014年3月民進黨提出第五號國防藍皮書《2025年中國對台軍事威脅評估》,由民進黨前主席蘇貞昌於序言中,直接提出主張「二階段潛艦國造」的構想,以及2014年9月由主席蔡英文簽署公布的第七號國防藍皮書《振興台灣核心國防產業》,目標為研製6艘以上1500噸級新型潛艦的民進黨國防政策,兩相違背差之甚遠! 就長期的觀察,針對台灣潛艦的噸位國防部對外官方說法也變來變去反覆無常:2001年4月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同意出售台灣8艘潛艦,在當時潛艦出身的李傑上將主導之下,堅持採取軍售購買2,000噸級以上之潛艦,及至其卸任之後海軍仍然維持此立場數年不變;直到2013年才開始有所鬆動,2014年12月10日國防部次長高天忠中將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CSBC)、經濟部、科技部及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官員同列席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就國防科技自主研發與潛艦國造提出報告時指出:「依建案計畫和工期規畫,需求是1,500到2,000噸級的潛艦,首艘最快約在2024年完成,經過評估後的最佳方案是由美國提供技術支援,進行國艦國造。」 但是2014年12月29日海軍參謀長蕭維民中將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答詢時表示:「美智庫建議的120噸級小潛艦,不論就戰備或執行任務需求都不符合,目前海軍經過『系統分析』確認,已送交國防部準備核定的第一階段合約、藍圖設計案,潛艦國造來未需要的潛艦構型,按戰備需求,是要建造1,200到3,000噸級的潛艦。」這種由2,000到1,500再到1,200至3,000的變化,也真是令人感到奇怪和困惑! 過去美國潛艦專案辦公室(PEO-SUB)為台灣評估潛艦構型需求經費係以噸位為計價基礎,因此才有了台灣潛艦「獨立預算評估」(ICE)這份報告(二百餘頁,花了十餘億台幣);然國民黨立委林郁方2014年12月29日在立法院質詢潛艦國造計畫的進度時,國防部副部長邱國正上將說明,國防部已審竣潛艦國造的投資綱要,完成建案作業,2016年可如期進行潛艦國造的「合約設計」,將繪出設計藍圖。海軍預計於2016至2019年執行合約設計,約耗資30億元台幣,國防部將先從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撥款1,000餘萬元(這點錢令人質疑),補助海軍進行前期準備工作,潛艦國造計畫正式啟動。 個人不禁要問台灣潛艦噸位的規格到底是多少?潛艦的專用術語是「浮航排水量」和「潛航排水量」,一般對於潛艦的標準定位皆以後者,國防部與海軍總不能說不清楚未來新型潛艦之定位,或者是以1,200至3,000噸這樣含糊籠統的粗略範圍,殊不知1,200噸與3,000噸的經費需求相差可能3至5倍以上。 當然我們並不知道如今重新建案的「潛艦國造」,其「作戰需求」與「系統分析」文件內容,因為這屬於軍事極機密等級;不過由如今官方的公開論述也能分析得知,既然已經進入「投資綱要」的階段,那噸位的規範必然要說清楚,即使是初步的合約設計潛艦藍圖也是必然(之前向美國提出軍售的「海星計畫」案,就是明訂2,000噸級以上),如果噸位規格存在這麼大的空間,這「作戰需求」、「系統分析」與「投資綱要」一系列文件不就都是純屬「唬弄」(為了通過而制定)!而國防部和海軍這一連串的公開說明,也可以說是刻意內行人說外行話,為的可能就是矇過不懂的人罷了;當然這可能也真的還不清楚,或無法對外講清楚,那是因為可能還需要和美國海軍「喬」! 本文原刊源自詳細請參閱: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50119/bkntw-20150119000521015-0119_04411_001.html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