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29 10:55:27瀏覽1350|回應2|推薦5 | |
由美國立場觀察台灣潛艦國造 (本文簡版刊登於自由時報,2014年12月29日,版A15) 近年來,潛艦國造的議題甚囂塵上,國防部和海軍都有若干積極的布局和作為;如由海軍司令陳永康親自主導於2013年9月在國防大學召開潛艦國造學術研討會、2014年6月召開潛艦國造相關技術研討會、2014年11月召開潛艦國造管理研討會等,參與的有來自美國、德國、法國、瑞典、荷蘭、意大利,澳洲等國家的潛艦專家、學者和將領,更實地考察台灣現行產業的建造能量。 2014年9月10日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表示:「潛艦國造是國防部既定政策,與潛艦軍售並行不悖」。2014年10月1日國防部部長嚴明於立法院指出:「國防部已讓美方瞭解,軍備第一優先獲得是潛艦,其次才是新一代戰機。」國防部軍備副部長邱國正2014年10月6日在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嚴正表示:「台灣期待獲得潛艦多年,至今遲未獲美國供售,因此已經正式啟動潛艦國造準備的工作。」2014年12月10日國防部常務次長高天忠於立法院表示:「我國確實曾私底下去探詢日本出售或引進建造潛艦技術的可能性。」 然不論潛艦國造的獲得來源,可能是歐洲、日本、南韓、新加坡還是澳洲,關鍵的因素都是「美國必須同意」,姑且不論過去自2001年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同意出售8艘潛艦之後,因美台雙方內外諸多因素而未成;但是近期觀察美國之動態,確實開始認真思考協助台灣或的潛艦。 2014年9月8日美國海軍軍令部長葛林奈特(Jonathan Greenert)在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舉行的「亞太再平衡」研討會表示:「已就此與台灣對口官員討論」;主持該會議的包道格(Douglas Paal)會後亦指出:「亞太地區需要更多潛艦,提供台灣潛艦對美方有利,美台在相同價值觀與共同利益下,美方可信任台灣維護區域安全與穩定」。2014年9月9日立法院「台美國會議員聯誼會」訪美團拜會美國國務院、國防部與國會議員,率隊團長國民黨立法委員林郁方先生表示:「美國已開始嚴肅看待台灣的潛艦國造案,美方以前可能沒有那麼強烈的感覺」。2014年12月06日前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於新台灣國策智庫與華府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舉辦的「2014年亞洲新態勢與台灣角色」國際研討會表示:「美國政府應核可美國工業參與台灣自製防禦潛艦計畫,潛艦對台的戰略益處與執行任務的多面性,值得美國全力支持,不管台灣決定要獲取哪類型的潛艦。」 2014年12月18日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與薛瑞福共同發表「台灣與西太平洋海洋領域認知」(Taiwan and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 in the Western Pacific)報告,內容分析指出台灣能夠透過雷達、聲納等系統,有能力偵蒐中國大陸解放軍由日本海至南太平洋的活動,台灣整合電子訊號、聲納、人資與圖像情報,能詳細掌握周邊海域情勢,對區域相當重要;但這方面的能力卻被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低估,台灣可提供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重要資訊,並與西太平洋國家各軍種合作,改善台美軍事互動模式;建議整合美台海洋領域認知戰力與建立預警架構,符合美方利益,雙方可交換雷達與聲納資料,但仍維持獨立行動能力。 檢視美國現今對售台立場的轉變主要仍然基於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國家利益」和「戰略布局」,由於美中兩強關係正處於「戰略性競爭」階段,美日兩國共同強化發展新的水下監偵技術和系統,分工進行防務部署已有十餘年,不過發掘一個嚴重的缺口出現在台灣南、北端海域。薛瑞福主張台美必須合作,提昇彼此戰略夥伴關係,如在適當情況下交換雷達及聲納資料、發展直接交流與分享作戰資訊的能力,其深層的意涵亦就在於此。 美國軍方認知這一戰略前沿的缺口,意識到必須彌補才有利於美國,因此開始認真思考協助台灣建購可能性和可行性,國防部與海軍亦深知此因此積極運作;如今潛艦國造得策略推動未來能否成功,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此。不過也基於「管控」和「掌握」,美國並不會給予台灣最先進的潛艦技術,台灣能夠獲得什麼樣等級的潛艦也有待觀察。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