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時代的悲壯 小故事的烙印
2014/12/24 00:26:11瀏覽893|回應3|推薦9

 

寶島一村門牌號碼99

圖片來源:http://msnews.n.yam.com/mkarticle.php?article=20081215006206

 

大時代的悲壯 小故事的烙印

 

近期重新觀賞過去已經親身現場看過,由知名的賴聲川老師和王偉忠先生於2008年所聯合編劇、導演的《寶島一村》舞台劇,當時這部戲劇取材自王偉忠先生的眷村經歷,在其口述的一百多個眷村故事,經由賴聲川先生濃縮成25個之後,再濃縮成三個眷村家庭的組合,呈現自1949年起立六十年來三代人的故事;剛開始於台灣巡迴獲得台灣人民眾多讚揚,在增場加演之後,續受邀擴大至海外於新加坡、洛杉磯、舊金山、休士頓等地演出,甚至更受到大陸上海、廣州、東莞、深圳、杭州、北京、澳門、香港等地的歡迎。這個《寶島一村門牌號碼99號》即使是我曾經親身到場觀賞事後再多次重複觀看,但我還是會再次感受到1949年大時代產生的「顛、沛、流、離」。

 

然這樣的歷史烙印也同樣發生在個人身上,我印象至今非常清楚;十七年前(1997年),當時我還是個服務於海獅潛艦擔任作戰長的小少校,適值納編東部海上定期偵巡,偵巡任務完成後進入蘇澳軍港整補;周末艦上開放官兵在東部地區(宜蘭、花蓮、台東等)的眷屬參訪,因此個人亦邀請宜蘭的恩師前往參觀,並陪同到訪蘇澳美麗的後山風景;等此一遊之後緩步走回泊地碼頭時,發現隊上的弟兄都在慌忙到處在找我,急忙詢問才知道艦上獲得左營基地戰隊部的通知:「父親病危速回」。

 

當時楊艦長急派車將我送到蘇澳火車站,由於交通不像現今方便,搭乘火車最快的班次抵達台北,之後再轉乘遊覽車連夜趕到鳳山,都已經是清晨的時候。抵達醫院只見內人與妹妹在旁守候,但父親未能等到我回來已經去世,不過他們商量後決定等我回來做最後的拔管動作。傷痛之餘,妹妹告訴我一件驚人的事:「爸爸走之前曾經告訴我,說我們並不姓『王』,其實是姓『鄧』!」

 

在短暫處理後事,才逐漸瞭解其中緣故;在1949年那個時代國民黨軍隊於大陸逐步撤退(共產黨稱之為逃竄),撤退的過程部隊多有逃走之官士兵,因此也就在此過程沿路沿村「抓丁補員」(當然並不是所有國民黨部隊都如此,但它確實存在),我的父親就是因此被迫跟著部隊到了台灣,後續也花了所有積蓄,買了個非常年輕的台灣鄉下女子結婚定居。父親並非國民黨員也不是高知識份子,由於補了部隊這個姓王的排副職缺,自年輕起人生就以他為名,之後在台灣晉升至上尉即退伍轉任小小基層公職;而在此時我也才真正地知道,為何後來我打算放棄正在就讀的宜蘭高中重考軍校(中正預校),他強烈反對甚至不惜斷絕父子關係的原因。

 

我並不知道小時候為何我們家不像其他那些一樣是軍人的叔叔伯伯是住在眷村,只是知道家裡很窮很辛苦,而且經常三不五時父親會帶著我和妹妹去眷村,拜訪當時他部隊的老長官(連輔導長),經常一聊就是數小時,我也不知道他們聊些什麼,卻經常見他老淚縱橫。我並不懂為何父親直到臨走前才透露這樣的重大訊息,但也由於僅僅知道這片段口述,沒有文字、沒有資料、沒有信件、沒有族譜,沒有紀錄,在什麼都沒有的困難情況,我與妹妹都決定接受這個現實,活在當下不去追尋過去與目前可能還有的連結;我不敢說我的父親是多麼偉大,但在他被迫到了台灣的四、五十年中,仍然認份默默地對台灣這片土地貢獻;這樣的故事很多,也相當深入人心,但同時也隨著老一輩人逐漸凋零而逝去,年輕人所知越來越少。

 

「眷村文化」會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是因為她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當時因為時代的劇烈變遷,造成這些無數的大時代小故事,其多數「悲大於喜」,但也常「先悲後喜」。現今國軍的眷村已經不單純是眷村,他充滿無限的回憶;即使目前眷村多數已經拆除,且改建成為新世代建築,但這樣的「眷村文化」經由一代、二代、甚至三代,在台灣實體社會中的開枝展葉,結果形成不同多元更創新的文化,其實質已經不知不覺融入台灣人各個群體之中,其對社會的貢獻豈是一言一語所能道盡;任何政客或人,若要再拿族群或意識形態來挑撥分化外省本省的分野,都應該被嚴厲譴責!

 

本文原刊源自詳細請參閱: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224/bkntw-20141224000515656-1224_04411_001.html

 

 

知名的賴聲川老師和王偉忠先生

圖片來源:http://msnews.n.yam.com/mkarticle.php?article=20081215006206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twjp7&aid=19791507

 回應文章

不信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7 01:35
眷村文化是一個獨特但是無法全部說得出來的景象,您說寶島一村在休士頓演過,我卻錯過了,這樣也好,免得在劇場大哭一頓,反正每看到眷村的故事就忍不住流淚,在劇場流淚與家中獨自流淚實在無何差別,唉! 年老了,提不得往事。

albertheij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10:24

家父是由招兵而進入部隊, 並隨之到了台灣, 從下士(嚴格說起來他是當一天二兵後直跳下士)當到砲兵中尉報退, 再自己考大學, 最後到大公司的高階主管退休. 他如果留在大陸的話大概什麼都不會是, 頂多只能靠著關係當個小共幹. 我家從來沒住在眷村過.

那家外祖父在大陸是國軍正規軍官(上尉)退到台灣, 當年也是很苦, 但他的三個男孩(就是我舅舅)全是軍人, 其中一位還把性命報效給國家了. 家母一家倒是生長在眷村裡, 我小時候也很愛回去那個現在已經被都更掉的眷村. 但我的印象裡跟他們編出來的眷村總覺得相差甚遠, 或許我們待的那個眷村還不夠悲, 不夠苦吧.

所以每個人對於眷村的感受其實有很大的差別, 恕我直言, 或恕我無知, 我總認為那些戲劇是編給"想當然爾"的那些人看的.

王志鵬(cptwjp7) 於 2014-12-24 12:07 回覆:
不,這劇很真實反映出眷村各種情景!

江湖外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難過也有一種鞭策的力道
2014/12/24 02:30
除了您說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其實最主要的是故事的"真實感"中帶來的人性中愛自己家園故土的本性。我年紀大了深覺這樣的情操不必求誰的體認,有這種本質自然會給自己帶來意志和力量。
王志鵬(cptwjp7) 於 2014-12-24 12:07 回覆:
您說的很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