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0 08:07:23瀏覽452|回應4|推薦2 | |
海軍應定訂海上緊急應變手冊
對於南海情勢,2012年5月16日美國戰略之頁(StrategyPage)即指出,台灣曾透露面對南海問題,已經組建了一支應援部隊,如有需要該部隊可在4小時內抵達,部隊將搭乘一架或者多架C-130運輸機,並由F-16戰機執行護航。另依據媒體報導,台灣國防部訂有「衛疆」作戰計畫,一旦太平島遇襲,海軍陸戰隊要在第一時間應援;即使是失守,也要執行「規復」作戰立即奪回;對此國防部於2014年4月10日實施歷年來規模最大的「衛疆操演」,共出動6艘作戰艦、兩百多名陸戰隊員(包括4艘巡防艦、1艘補給艦、1艘船塢登陸艦,艦上搭載兩個連的陸戰隊,以及20輛AAV-7兩棲突擊車,還艦載S-70C直升機和無人偵察機)陸戰隊員先利用膠舟摸上岸進行偵察,主力部隊隨即搶灘。
依據台灣目前現有空軍戰機作戰半徑預估,在沒有空中加油能力或第三國提供落地加油,根本無法到達太平島領空,因此也無法保障全程的空優支援護航(僅能在行程前的局部),在飛越護航機作戰半徑外的應援部隊無疑成為脆弱的空中標靶。雖然,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CISAC)研究員薛理泰(Xue Litai)曾於2010年8月2日於《香港信報》,以「台灣將在南海遭遇厄運」一文,指出越南有可能以軍事力量入侵南海太平島。但個人長期的觀察分析,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即使越南真的有「覬覦之心、竊佔之舉」,但在美國和中國高度的情報監視與掌控之下,除非這樣的結構徹底破壞或瓦解,太平島可以無憂!
不過,就南海「非傳統安全」的威脅,發生的可能和頻率卻將逐漸升高;個人曾於2012年6月撰文分析並發表於國防大學,就南海可能發生的意外突發狀況,依據「可能性」和「敏感性」的強弱高低進行模擬推估。如:
模擬一、台灣南海作業漁船遭海盜掠奪,動力遭受破壞人員受傷,.中國漁政或海軍艦艇就近協助,受傷人員快速後送救治,並同時通知台灣當局(敏感性低、可能性高)。
模擬二、台灣商船或漁船遭海盜劫持,駛向南海某無人島嶼,台灣海巡與海軍艦艇馳援不及;中國漁政或海軍艦艇進行高速救援,有空中兵力則進行直接快速之攔截;如能攔截嚇阻,待台灣海巡與海軍艦艇馳援到達,共同合作解決;若確定台灣海巡與海軍艦艇馳援不及,逕行攔截解救後交台灣馳援艦艇。
模擬三、南海周邊爭議國家派遣漁船或武裝艦艇,進入台灣太平島鄰近海域內騷擾,太平島駐守人員高度警戒,台灣派遣艦機高速前往馳援,並採取外交手段嚴正抗議;中國可能直接宣告介入者違法入侵領域,並協助逕行驅離,所掌控相關訊息同步告知太平島守軍與台灣當局,並維持警戒嚴防後續可能之意外衝突。
模擬四、台灣運補太平島軍機,飛行途中發生故障進行緊急迫降,依據位置可分為三種可能:(一)未達航程一半,運用一切方式緊急返航,中方可能.就近派遣機、艦伴護,提供必要協助,並電告台灣當局;(二)已達航程2/3,持續飛往太平島執行緊急迫降,中方則密切注意所發生的情況,若機組人員有傷亡,則主動向提出電告台灣當局與太平島駐守人員,可以提供供相關所需協助;(三)已達航程2/3,但迫降南海鄰近其他國家所佔領之島嶼海域附近,中方可能立即派遣機、艦進行人道救援,救援人員先行後送,並對迫降飛機進行警戒或伴護,提供必要協助,待台灣後援兵力抵達後,逕行友善轉交。
模擬五、台灣海軍派駐南海巡邏艦艇,意外遭周邊爭議國家艦艇惡意挑釁並造成損傷,此情況亦區分為三種可能:(一)艦艇艉部俥葉遭漁網或纜繩絞纏,(二)海軍艦艇損傷失去動力,(三)官兵或隨行人員受傷急需救援。
模擬六、台灣運補太平島軍機意外墜落於南海,此種情況可區分為二:「台灣軍機因機械故障墜海」或「遭外界以武器攻擊墜海」;中方可能立即派遣機、艦進行人道救援,救援生還機組人員先行後送,電告台灣當局與太平島駐守人員現場情況,救難艦艇協助現場警戒,待台灣後援兵力抵達後,逕行友善轉交,若為外力攻擊,則經由情報、外交體系瞭解攻擊單位,並提出嚴正抗議。
模擬七、南海爭議國家突襲太平島,島上設施遭摧毀官兵傷亡;中方可能立即派遣機、艦進行支援,並副知台灣當局與太平島駐守人員,兵力抵達即驅逐外來任何之威脅,對於太平島上駐守人員提供必要的醫療協助,密切注意周遭國家動態以及大國(特別是美國、日本)反應,待台灣後援兵力抵達之後,雙方逕行後續合作(敏感性高、可能性低)等等,當然還可以再細分模擬推估出二、三十種以上高低層次不同的情況。
如今若干狀況已經陸續發生,由於現行海軍年輕一代的作戰艦艦長可能對於「國際關係變化」和「政治的敏感度」,存在認知不足和作為拿捏不夠精準的可能。因此一旦於海上遭遇緊急事故或奉令快速前往應援,對於詭譎多變的狀況,則可能發生「靜則不知所措,動則遭議得咎」於臨機指揮上決策的困境;也就是說保守心態者可能無所作為,僅迅速回報上級靜待指示行動,若此可能發生延誤最佳處理反應的時機;而擬有積極作為者,卻也可能因為缺乏正確的政治認知和評估,事後遭到朝野或民意的批評進而丟官去職。因此海軍不僅應該加強此類應急狀況的教育和訓練,以強化第一線現場指揮人員的思維和應變能力之外,並應積極主動制訂「海上緊急應變手冊」(特別是面對兩岸問題),給予艦艇第一線指揮官或艦長,一個基本可以遵循的「圭臬」!
本文原刊源自詳細請參閱: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120/bkntw-20141120000515071-1120_04411_001.html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