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2 00:34:58瀏覽4235|回應8|推薦6 | |
台灣空軍不要F-16C/D了!
近日媒體報導,據聞台灣空軍戰機計畫政策大轉向!軍方高層官員透露,空軍多年前一直想向美國採購F-16C/D戰機的原因,是因為做為銜接戰力的過渡機種,然而現在局勢變化已經失去原有契機,因此現在買也沒用;未來戰力發展將朝向現有的IDF、幻象與F-16A/B等現有三型主力戰機進行性能提升,並指出未來台海空戰,彼此多為視距外作戰,不太可能靠纏鬥,因此戰機只是「載台」,關鍵反在於所配掛各型先進的飛彈;此消息出,網路評論褒貶不一。 目前中國正進行10種不同形式的先進戰機研製,如最受矚目的殲-20戰機,其編號2012的第四架原型機已經進行試飛;而由沈飛製造的另一型第四代戰機編號31001的「鶻鷹」,也可能在今年的珠海航展公開亮相;依據俄羅斯的蘇愷-30MKK所仿製的殲-16戰機也已進入小批量生產,更將部屬於航空母艦上;原有的第三代戰機也儘速進行改良,首批已完成改裝相控陣雷達等先進設備交付空軍,而改裝自行生產的「太行」發動機的殲-10B原型機也在進行試飛;改良後的殲-15S首架原型機不久前也在西部某科研試飛中心;繼自製空警-2000預警機之後,更陸續發展空警-200、空警-500的平台,以搭載更新一代的相控陣探測雷達和指揮控制設備;原有的殲轟-7A進行內部性能更新,更新後的殲轟-7B可能採用全新的數位式電傳操縱系統,性能更先進的航電設備和鷹擊系列超音速重型空艦飛彈;自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第二架原型機也已經進行試飛;新型定翼反潛機也正持續積極研發中;就此台海兩岸空軍的戰力,早就已經失衡了。 其實台灣空軍並非不知道自己本身真正的需求,台灣空軍為彌補戰機性能的失衡,為因應機場跑道遭解放軍導彈攻擊後戰機無法起降的缺陷,就曾在2002與2004年向美方提出購買60架F-35B型與150架F-35A型戰機的要求。台灣空軍不僅想購買F-35戰機,更想獲得更先進的F-22戰機;不過空軍也評估這存在相當多的困境,2010年內部即曾分析指出,依據構想推估台灣於2031年才有可能獲得F-35B,若以慣例十年的預算全數投入採購,可能不夠買200架的F-35B型戰機,原F-35B每架已高達一億五千萬美元,如今更高漲至近二億美元(每架約七十億台幣)以上,未來能夠買的數量將會更少。 目前國軍不論是陸、海、空軍三軍,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一是「沒有多餘的錢」,二是「想買的先進裝備人家不願意賣」,三是「即使人家願意賣,也因高額負擔不起」。今年1月海軍司令部就海軍未來制海兵力結構與整建構想進行簡報時,提出未來海軍艦艇主要將採取「國力自建」的方向規畫,針對所有載台和戰鬥系統進行性能提升,後勤進行標準化等概念,其中轉向的主要原因也在於此;如今空軍有如此政策的轉變,其實是早知必然如此,只是過去持續堅持軍售的幻想,如今夢碎只得硬著頭皮面對問題罷了!這種務實面對「財力」與「能力」的困境,重新思考如何「有效防衛」本質的問題,其實是應該給予支持與鼓勵的! 本文原刊源自詳細請參閱: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0812/bkntw-20140812000521971-0812_04411_001.html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