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復徵證所稅 五謬之失
2012/05/10 10:32:10瀏覽96|回應1|推薦1

2012-05-1001:14工商時報【張國仁/新聞分析】
馬英九的第二任總統之路,還沒就職,就急著把24年來最為棘手的證所稅復徵案推上台,政策一出,紛擾不斷,反對黨還沒反對,從行政部門到國民黨黨籍立委,幾乎各有立場,可見該案的成熟度不足。照理說,一個全民支持的「公平正義」,不應該有如此多的雜音,何以致之?當下復徵證所稅,至少犯了五個謬誤。

第一、謬在於人

假設馬總統是證所稅案的導演兼製片,一部24年來重拍改寫的戲碼,除了主角紅花外,一定要有很多綠葉配角來支撐,財政部,毫無疑問,是這部戲的主角,配角呢?健全財政小組是第一個配角,16個成員中,哪一位有幫劉部長跨刀?一個多月來沒看到一位。行政院呢?劉部長同屬財金部會的同僚們,都到哪裡去了?金管會和央行,看來對「部版」證所稅也未必認同。立法院呢?最佳男配角王金平院長可能連已經寬鬆許多的「院版」證所稅,都有疑慮,遑論黨籍立委了。其他如證券從業人員、企業界,都應該找一些配角配合演出的,結果是ㄧ個都沒有。這部戲要上演,如果靠劉部長一個主角從頭演到尾,票房肯定不叫座,影評保證很差。

第二、謬在於時

一件好事,推出的時機不對,好事也變壞事。當前全球景氣如何,國內經濟如何,不需要成篇累牘來形容。簡單的說,就是ㄧ個「差」字。當下復徵證所稅,就是要讓一個「差」字,變成兩個字、三個字,就是「很差」、「有夠差」。劉部長說的沒錯,台股下跌、成交急凍,不能全怪證所稅,是有很多國際及其他國內因素使然。但我們要問的是,既然有這麼多的不利因素,為何財政部要堅持在當下復徵?難道不能等到有利因素多一些的時機,再來上演這場「公平正義」的大戲?

第三、謬在做法

企業的決策或經營方針的調整,即使是董事長的意思,也要先在內部形成共識,再來推動,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國家的大政方針,更應如此。如今府院都強調先丟法案,再做內容調整,結果呢?一個執政黨,卻有4、5個編劇,再加上三個反對黨各提劇本,甭提這個戲,有夠亂的。

第四、邏輯不對

推行一項新政,邏輯上應該先討論「該不該做」,再討論「該不該現在做」,接下來才是「該怎麼做」。綜觀證所稅案一個多月來,跳過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廣泛討論,直接進入第三層,難怪有這麼多人回過頭來,檢視第一層和第二層的正當性。

第五、多重目的不對

復徵證所稅的目的,依劉部長的說法,為以下四個目標,公平正義、確保稅收、控制稽徵成本、股市流動性。如此多重目標的政策,做到最後,每一個目標都要七折八扣除以二。整個證所稅案到現在,其實,政府為了租稅公平正義,是可以犧牲每個月30億的稅收,是可以罔顧市場流動性,至於稽徵成本,從未見財政部提出明年要編多少稽徵預算,來查證所稅,似乎部裡也並非很在乎花多少稽徵成本。

學過初等微積分的都知道,一個限制式太多的積分,最後得到的面積等於「零」。在證所稅一案中可以證明,後面三個目標全部失分,即使馬政府賴以自豪的「公平正義」,又得到幾分呢?問一下健全財政小組裡面最能代表公平正義的人吧,答案大概也是「不及格」。

宋神宗如何?北宋一代明君。王安石如何?他可是被歐陽修評為「吏部文章兩百年、後來誰與子爭先」的北宋明相。明君配明相,理論上應該可以締造國富民強的大宋皇朝,結果呢?熙寧變法不成、元祐黨爭未已,大宋50年就垮了。這兩個明君配明相的搭擋,犯的就是以上五個謬誤。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ho&aid=6440810

 回應文章

半個公務員退休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未來四年,真令人擔心。
2012/05/10 13:46

編.輯.室.報.告-新閣已老2012-05-1001:15工商時報【周慧如】
以前,做學生時,讀蘇偉貞的《紅顏已老》,心裡駭然,28歲就要被視為老去的紅顏。

馬英九總統在1月14日勝選,內閣隨即於2月6日改組完成,新閣上任未滿百日,馬英九的第二任期都還沒開始,我卻覺得與馬政府好似地老天荒過了一輩子,整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新聞爆不完,已有相看兩厭之感。

陳內閣成軍以來,美牛、證所稅、油電調漲等重大議題相繼湧出,不僅是閣員們處理得焦頭爛額,我們的記者也忙翻了天,從早跑到晚,從周一至周日,看電影被call出來跑新聞,出去玩被催回家去寫稿。總統府10點開記者會宣布新電價,我們的記者就地發稿,寫到快12點總統府要打烊了,不得不截稿。新閣,沒有蜜月期,記者,加倍累。

陳內閣諸首長的學歷與專業,堪稱歷來之最,但對重大議題的民心趨向,既不貼近也不擅掌握,以致政策反覆,迭惹民怨,需要一再修正,但在修正的過程中,民怨未必能平息,而政府威信已受傷害。

以電價為例,過去凍漲的政治責任不在經濟部,但經濟部對調價的時機與反應幅度,應有一番政治判斷,國人雖不樂見台電虧掉一半資本額,但也無法忍受在漲價的同時,經濟部對台電的營運績效不彰,拿不出對治的辦法。

再以證所稅案來說,到底是要課或不課,該如何課?在政院討論時,財金部會歧見就很大,送進立院,行政部門也沒用力推,而國民黨立委版本輩出,人人都看衰政院版,當股民額手稱慶證所稅案可能無疾而終時,府院復又信誓旦旦,證所稅力推到底。

先是電價,又是證所稅,政策或者說政治風向球,幾經轉折後再推出新版本,屢見不鮮,凸顯馬政府決策思慮的草率,也讓我愈來愈看不清楚這些政治人物的面目,是真心改革,或只是表面功夫?

在作家筆下,紅顏歷經感情波折,易顯滄桑。我們做記者的,看成軍95天的內閣,步調不協、言語各異,已經有掩不住的疲態,但他們自己知道嗎?「520」將至,台灣未來四年,真令人擔心。


民進黨欠個解釋:過去給你八年做不好,現在窮的只剩扯後腿 + 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