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7/17 23:33:19瀏覽443|回應10|推薦0 | |
氣短遁烏江,誰人敬霸王。
昇平宣道統,板蕩助豺狼。
萬水千山盡,四維八德藏。
窮生孤注擲,向晚更淒涼。
第一句的江與後幾句用的韻不同,不過姐姐這是合法出律,聽說這叫孤雁出群格。 1、孤雁出群格 格律詩的首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出群格”(或稱孤雁帶群格,就好像一隻孤單的白雁帶著一群黑雁振翅高飛)。如:訪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聲中,(東韻) 又如:蘇軾的《題西林壁》: 格律詩的最後一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入群格”(或稱孤雁混群格。就好像一隻孤單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飛)。如:無題(魯迅): 慣於長夜過春時,(支韻) 常見的有進退格(進退韻)、轆轤格(轆轤韻)、葫蘆格(葫蘆韻)三種。這些看似鄰韻通押,但有定規,如“進退韻”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一進一退,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韻(如“東”、“寒” 、“虞”等),第四、第八句用則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冬”、“刪”、“魚”等);“轆轤韻”是鄰韻雙出雙入,即第二、第四句用甲韻,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葫蘆韻”和“進退韻”差不多,也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但它要求先小後大,像葫蘆似的,如第二、第六句押“一東”,第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二、第六句押“十四寒” ,第四、第八句押“十五刪”。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