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機蔬菜--山蘇花
2009/08/08 23:51:11瀏覽5446|回應0|推薦8

台灣山蘇花屬鐵角蕨科,鐵角蕨。學名Asplenium nidus L.多年生大型著生植物。俗稱鳥巢蕨、山蘇花、歪頭菜、雀巢羊齒等,原產我國及東南亞一帶,全省平地至海拔1200公尺左右山區,均有它的蹤跡,常著生於陰濕的樹幹或岩石細縫上。葉片如海帶細長條形,葉形優美,切葉是插花時最好的陪襯材料不易凋謝,嫩葉光滑鮮綠,作為蔬菜調理時,適合以炒、煮、燴、涼拌等方法烹調,烹調時又不易變色,食用時香脆可口,無苦澀異味,在野菜餐館為一道可口上等美餚。

  1. 園藝特性及栽培環境:
    台灣山蘇花根莖短,具有黑褐色、密生鱗片的根莖緊緊包圍,葉片叢生於根莖頂端,輻射狀向四周展開、直劍形,單葉長可達1.2公尺左右,寬在1015公分間,中央部較寬,中肋呈得黑褐色明顯,粗達0.50.8公分,小葉脈平行與葉脈幾呈垂直,葉緣微波浪、波浪或缺裂葉,尖端多呈圓形或凹裂甚至分叉;三年以上之成株,上葉背中肋兩側,夏季會長出褐色之孢子囊群,呈線形生長,內有粉狀小孢子,供繁延後代。
    台灣山蘇花性喜溫暖、通風、濕潤的環境,生育環境在2025度,光照不宜太強,一般以6070%遮陰、濕度在75%以上,並以微酸性、排水良好的腐質土生長最佳。
    目前本省栽培以花蓮縣最多其次為台東、南投等地區,種植面積估計約有6070公頃左右,由於售價高,利潤自然理想,面積逐漸增加當中,所生產之產品大多供應高級野菜餐廳之用,栽培品種以闊葉台灣山蘇花最多。

  2. 品種:

    1.  

    2. 台灣山蘇花:葉片較狹長,葉片先端較突,葉緣呈波浪狀,葉背孢子囊線形,長於葉片上半葉兩側中央,中肋較粗,作為蔬菜生產時產量較高。

    3. 圓葉山蘇花:葉形較寬闊,呈長橢圓形,邊緣較平整,作蔬菜生產時產量稍低,但烹調時,由於綠色葉片面積較多,顏色較為美觀。

    4. 大波浪山蘇花:葉緣波浪起伏更大,呈深淺不同的波浪,少作蔬菜生產。

    5. 裂葉山蘇花:葉片呈大波良,先端開裂,成不同長形態,少作蔬菜生產。

  3. 繁殖法:山蘇花之幼苗之來源有四:

    1. 山採:最初台灣山蘇花,多發現於山區樹上,採回後種植於庭院、水池旁,以觀賞為目的。經開發為蔬菜後,大量幼苗多由山區採回定植,逐漸擴大成栽培園。

    2. 分株法:由栽培之母樹葉叢下部,切取幼苗繁殖,再培養成株,繁殖速度緩慢。

    3. 孢子法自然繁殖:夏季山蘇花成株,葉背兩側,長有許多孢子囊,當變褐色成熟時,將其刈下,於水苔、泥炭土上,保持濕度,隔一個月即可發芽形成原葉體,再經過一個月發育成幼株,俟幼苗長到510公分即可移植。

    4. 無菌播種培養:取乾淨之孢子,用洋菜、肥料等作成培養基,殺菌後作無菌播種,一個月後形成原葉體再發育成幼株,經相當之馴化期後,取出外界定植。

  4. 栽培方法:山蘇花栽培模式如圖七

    1. 種植地點選擇及設施:選擇天然林之樹下,自然通風、排水良好、向南之山坡地,冬季寒流不易吹襲、夏季太陽不會直射之樹蔭下、及不易遭受颱風侵襲之地栽培為佳;若無此種地點,則必設置5070%之遮蔭網,避免烈陽炙曬,冬季北面應用檔風牆或用塑膠布檔風,避免寒流侵襲而凍傷。

    2. 培養土配置:苗取得來源後,依據山蘇花之栽培習性配置培養土:以碎石頭、粗砂、蛇木屑、泥炭土(腐植土)粗糠及腐熟堆肥各11來配置並攪拌均勻,必需具備疏鬆、保濕、通氣、排水良好等條件之介質均可使用,值在6.57.0左右為佳。

    3. 定植株數:每分地約可種植2,800~3,000株,行株距約75公分定植一株,定植前每株先放入5公斤之栽培土,俾促使植株快速成活。

    4. 噴灌設施:為增加溼度,需充分供應水分,以人工噴灌較為省水、省工,旱季時,每天需噴水二~三次,每次30公鐘,冬季減少噴水次數,每天一次即可,依情況調節。

    5. 施肥:山蘇花對肥料非常敏感,濃度不可太高,濃度過高易造成肥害,一般以5001000倍化學液肥濆灌,每月噴布12次,粒肥則每月施用一次,秋、冬減少施用。每年於根莖四週加施35公斤介質堆肥,以固定植株養並可增加產量。

    6. 收穫:苗以510公分小苗定植需3年才能成株,中苗1尺左右較快,亦需12年,定植大苗45公分者,於成活後即可採收嫩葉。採收長度約1215公分,以手或剪刀剪取,以剪刀於基部剪取較整齊且不會拉傷。採收之嫩葉以4左右,綁成一梱,用塑膠籃裝妥再框噴些水蓋上報紙,保持濕度即可以供販售,成株採收量夏季每分地每天約可採收710公斤左右。

  5. 利用及烹調法: 山蘇花較早為原住民食用之蔬菜,為一種具利尿,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的良好蔬菜,本身具有維生素A、鈣質、鐵等對人體有益。山蘇花之烹調,經研究多以煮、炒、燴、涼拌等方法調理:

    1. 炒食:

      1. 山蘇花調理去硬梗洗淨,先放入蒜頭、薑、鹽、玉米筍、丁香魚、紅蘿蔔、蝦仁等拌抄,再放入山蘇花快炒數下即可上桌。

      2. 以薑絲、福菜等清炒山蘇花。

    2. 燙食:調理好之山蘇花川燙後,與蒟蒻涼拌,或加沙拉涼拌均可。

    3. 燴食:先調理山蘇花去硬梗,香菇泡開後下鍋和薑片炒香,再下髮鬚菜、胡蘿蔔共煮,再加蒟蒻、肉片、山蘇花、最後放入太白粉勾芡起鍋。

    4. 煮食:

      1. 以薑絲、肉絲(或魚片)煮山蘇花,再加些胡蘿蔔片襯色。

      2. 稀飯煮好後加入山蘇花及蛋調味即成。

  6. 未來展望:由於山蘇花本身不具苦味、澀味、顏色又青翠,吃起來脆嫩,口感滋味鮮美,因此在山產店頗受歡迎。山蘇花因病蟲害少,不需噴灑農藥,即可生長良好,夏季雨水多,葉菜類供應不足時,可增加提供一些蔬菜貨源。惟山蘇花產量不高,售價較高昂,偶兒品嚐,不失為一種高級的健康清潔蔬菜。

 

/

三、整地 /

1.   以天然林大樹樹蔭栽培。

2.   整地並架設80%遮蔭網栽培。

  1. 設置噴水設施,每天固定噴水,以保持濕潤。

/

1.   用分株法、山採法等預措優良種苗。

  1. 每分地2800~3000株以不苦、形態優雅生長速度快者為佳。

/

1.   畦行距2m預作排水溝一條,行株距75公分

  1. 土壤拌有機質、石粒。樹皮、粗砂、蛇木屑、泥炭土等。

/   /四、定植 / /五、田間管理 / /六、採收 /1.2m2約定植9株。 2.以春季定植較佳 3.除冬季外均可定植。 /

1.   山蘇花耐候性強。

2.   不耐肥,故施用時需注意以免傷到葉及根。

  1. 無蟲害病害之問題。

/

1.   嫩稍約10~15公分長以剪刀剪取莖部。

2.   四兩裝成一小把販售。

  1. 收穫後產品保持高濕度,才能維持鮮嫩狀態。

一種野生植物群落若逐漸稀少,就表示其價值性愈高,以往原生在海拔1,200公尺以下垂手可得的山蘇花,現在只能在較深山難摘取的樹上或岩縫中尋見,可見山蘇花是原生台灣600多種蕨類中利用價值最高者。山蘇花品種多,除了南洋巢蕨(Asplenium australasicum (J.Sn.)Hook.)、台灣山蘇花(Asplenium nidus L.)和山蘇花(Asplenium antiguum Makino)三種主要原生種外,尚有圓葉山蘇(Asplenium nidus cv.“Avis”)、羽葉山蘇(Asplenium nidus cv.“Fimbriatum”)、波浪山蘇(Asplenium nidus.)和魚尾山蘇(Asplenium nidus.)等栽培種或外來種。不同品種有不同的用途,本文就山蘇花從觀賞用、切葉用和食用各方面,說明其栽培管理和利用方法。

盆栽或觀賞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所有山蘇花的品種皆可種植在各種不同栽培容器或蛇木柱()上,但以圓葉山蘇、羽葉山蘇、波浪山蘇和魚尾山蘇因葉形奇特觀賞價值較高栽培較多。

1.栽培環境:山蘇花為半日照植物,非常耐陰,盆栽生產的地點雖然不一定要遮雨但簡易的遮光網設施是必須的,建議在平地最好用一層80%或雙層60%+50%的遮光網,以防止日照太強造成葉片黃化或日燒。

2.種苗來源:盆栽山蘇的種苗皆以孢子播種為主,孢子播種雖然耗時但可獲得非常大量的種苗,以台灣山蘇花或南洋巢蕨為例,從孢子播種經二次假植,然後種植到四吋盆,培養至葉片長3040公分時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苗期在夏季生長旺盛期給予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可以縮短苗期。羽葉山蘇和波浪山蘇因無孢子,以組培苗供應種苗。

3.栽培介質:山蘇花為附生性蕨類,故栽培介質最適合pH值為6.37.3,以通氣性好及保肥力強較佳,故用含有機質成份較高的介質,如泥炭土、腐熟樹皮、蛇木屑、蔗渣和稻穀等混合介質。亦可將根部完全用水苔包圍,固定於蛇木板()上。

4.水分和肥料:水分是影響山蘇花生長最重要的因子,為了省工利用人工噴灌方式澆水,在夏季可增加濕度及降低溫度,提供山蘇花最佳的生育環境,在夏季乾旱時一天可噴灌23次,冬天則一天一次。山蘇花對化學肥料較敏感,濃度不可過高,建議在生育旺盛期每個月施用含氮肥濃度較高的液態肥料二次可促進快速生長,濃度2,0003,000倍即可,另外每34個月可在盆裡施用緩效性肥料如好康多或奧妙肥以避免營養缺乏。

切葉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1.栽培環境:大部份切葉用山蘇花種植在平地以集約管理,雖然生性強健,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灌排水方便且土壤疏鬆為佳,與盆栽觀賞用山蘇花一樣利用簡易的黑色遮光網設施,將植株直接種於地上,畦寬2公尺者可種45行,畦寬80公分者可種2行,畦面上行株距6080公分,每分地約可種植2,5003,000株。種植之前在己挖好的洞穴中放入少許有機質,且注意不能整株埋入土裡,要露出基部的生長點,否則可能導致植株缺氣氧腐爛。畦面以稻殼、花生殼、蔗渣或其他有機廢棄物作敷蓋,可以保水、保肥及防止雜草,且日後變成有機質,對於山蘇花有促進生長的功用。

2.種苗來源:切葉用山蘇花品種,葉子不能太寬太長,選擇葉片筆直光亮,葉緣具波浪或其他形狀者較佳,故以原生較高海拔的山蘇花或波浪山蘇做為切葉生產較佳。以前所需的種苗皆以山採為主,現在已有自行孢子播種的山蘇種苗供應。但切葉用山蘇不必要種大苗,以葉長有4060公分即可。

3.水分和肥料:切葉用山蘇若葉片太過於軟弱,易失水不耐貯運,水分和肥料要節制不可太多,尤其是氮肥要減少。供水也可以用畦溝灌溉即可。

4.病蟲害防治:山蘇花病蟲害少,只有軟體動物如蝸牛和毒蛾幼蟲會啃食幼嫩的新葉,可用聚乙醛來防治蝸牛,而在種植太密通風不良的栽培園也有粉介殼蟲和粉蝨危害,可用藥劑防治,但先以小區域試用確定無藥害後再大面積施用,以免發生藥害。

5.修剪與採收:山蘇每一輪有1020片葉子,當葉片老化或有病蟲危害時應剪掉,以增加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以增加光合作用。切葉是以葉片完全展開且成熟為採收標準,尤其是葉尖須成熟老化,否則未成熟部分易失水,不耐運輸。

食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食用山蘇栽培方法與切葉山蘇類似,但食用山蘇為了清潔健康,必須全用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農藥,水分的供應和遮光程度應更注意以提高食用品質和產量。

1.栽培環境:台灣目前山蘇花種植面積最大就是食用山蘇,其栽培的環境(地點)有三種第一種為在原始的森林,只將雜草去除,而山蘇花直接種在地上,因在原始林中樹林茂密、光線陰暗,故幾乎不用遮光網。第二種在檳榔園或其他果園內種植,又可分種植於地上或用籃子種植,此地點有時光線仍太強,最好用一層5060%的遮光網以防日燒,另一種為在平地種植,此方式與切葉栽培相同。

2.種苗來源:食用山蘇的品種以原生種的南洋巢蕨和台灣山蘇花為主,選擇葉片大、產量高且較不苦澀的品系。為了要儘早採收大多以山採為主,苗愈大愈早進入量產期,但大苗成本高,有時每株高達100150元,大苗種植後,待新芽長出即可採收。

3.水分和肥料:食用山蘇因可當有機蔬菜,故儘量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為了增加食用品質和產量,在4-9月生長旺盛期要給予充足的水分,所以無論在原始林、果園或平地大面種栽培最好有噴灌設施,可增加濕度和降低溫度。為了有機栽培最好在植株周圍覆蓋有機肥(),且定期噴灑液體的有機肥料如魚精、蝦精以促進生長,施用有機肥的山蘇吃起來較無苦澀味。

4.採收和處理:山蘇食用的部位為幼嫩的新葉,有兩種採收方式,一種為植株留外圍12輪成熟的老葉以行光合作用,新葉長至1520公分時從基部切取,此方法若外圍葉片損壞或過老化則要重新留一輪葉片,且植株需要較大的株距。另一種採收方式是每次讓新葉長至30公分時,用手折去頂端1/3處作為食用,其餘基部2/3讓其繼續長大以行光合作用,此方法因老葉截去1/3,株距可縮短,食用山蘇採收期以涼爽的清晨為佳,每公頃每年可採5,000公斤以上。

山蘇花之利用

1.盆栽觀賞用:山蘇花是室內常見的觀葉植物,也是組合盆栽良好的素材,而種植於庭園樹下或水池邊,有原始自然的感覺。外型宜選擇株型完整,葉片均勻生長且無病斑蟲孔的盆栽。雖忌日光直射,但在室內也要放在明亮的地方,除冬季低溫期外,水分供應要充足。將種在蛇木板的山蘇花置於水盤中放在桌上,可使室內充滿湖邊清涼的氣氛。

2.切葉用:山蘇葉片翠綠筆直,瓶插壽命長,是很好的葉材,以葉長6080公分為標準,需求量最大,而較大的葉片需求較少。山蘇切葉曾在1979年外銷日本高達179萬枝,目前山蘇切葉市場已趨飽合,外銷以一把10片,國內市場一把7片。山蘇花在花藝設計上可扮演很多角色,可當舖底或線條,也可當主角以整株方式表現出山蘇自然生長的型態。

3.蔬菜用:山蘇幼嫩的新芽早為原住民的野菜,本身含水91.23%、粗蛋白2.82%、粗纖維1.19%,每百公克含維生素C 78.9mg、鈣37mg、鐵0.68mg、鋅0.51mg等營養素,有益人體健康,可預防貧血、高血壓和糖尿病,已逐漸成為餐廳的可口佳餚,食用山蘇採下後在秋冬室溫下可放12天,夏天則最好冷藏以維持品質。山蘇可以炒、燙、燴或煮食。山蘇因較不吸油,故油可少放,下鍋前可先經水燙或用大火快炒方式風味較佳。山蘇可以搭配福菜、紅蘿蔔和蒟蒻成為素食美味,也可炒牛肉、蝦仁或小魚干,變化很多。

4.煮茶和山蘇露:山蘇除了可食用外也可煮茶和製酒。山蘇老葉清洗後直接用水煮並加入冰糖,據說有利尿的功能。山蘇製酒是以山蘇、高梁、山甘草、山肉桂和糖為原料,山蘇嫩芽先經殺菁及烘焙後,在釀製高梁酒的過程中加入,最後再經蒸餾製成酒精成份30%38%的山蘇露。

結論

山蘇花生產雖然初期設施和種苗費投資成本大,但生產技術簡單,栽培省工。目前以食用山蘇栽培量較大,是值得推廣的新興蔬菜,尤其在夏季高溫期是產量的最高峰,可填補夏季蔬菜短缺的空檔,且種植後不必更新,植株愈老產量愈高。目前產地每台斤仍有150元,利潤相當不錯,平地想栽培者愈來愈多。山蘇花為本土植物,將來除了供應國內市場需求外,若大面積專業生產,須提升品質,供貨量大且穩定,或可開拓外銷市場。

野生類 ›› 野菜 ›› 山蘇花

 


山蘇花

名稱 :

山蘇花

( 興趣嗜好收藏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c1a&aid=320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