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11 13:50:15瀏覽11131|回應13|推薦19 | |
-- 寫給修習《藝術與文化》的同學
法國畫家高更( Paul Gaugain ) 在1897年,畫了一幅名為《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的畫 ( 上圖 )。我第一次見到這幅畫,是在大學唸美術系時,當時覺得,幫自己的畫取這麼一個嘮叨名字的人,一定是個愛說教的傢伙。再加上他和我喜愛的梵谷有過糾紛,所以我打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這傢伙。
一直到今年暑假,看了一部叫【絕地再生】( Island ) 的電影後,記憶悠悠地將我的思緒引到大溪地,我又想起了高更的這幅畫。
【絕地再生】說的是2019年,在一個叫「伊甸園」的玻璃建築裡,住著一群人,他們是一場自然浩劫的「倖存者」。由於地球已被污染,他們一輩子都被保護在這棟大建築裡面,每天不斷的重複同樣的工作,領導者會定期的從這些人裡面,抽出一位幸運兒,送他到神秘島,安享餘生。(據說,神秘島是唯一不受污染的人間樂土 )
在這群人之中,有一位好奇心很重的「人」(林肯6-E),他不像其他人照單全收的相信領導者的說法,他不斷的質疑這種漫無目地的生活,他很想知道這些人倒底去了那裡?在好奇心驅策下,他展開了人生的冒險,最後他發現了一個駭人聽聞的秘密。原來這群人(包括他自己) 其實是這家生技公司所生產的複製人,生技公司為有錢的客戶定做複製人,以備客戶遇到病變時,可以從複製人身上移植器官。
他們活著的目地就是將自己身上的器官,提供顧客永生不老之需,男主角發現了這秘密後,展開了他的冒險,最後戳破了這家生化公司的謊言,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個有趣的故事,引發一個問題,如果劇中的複製人從不懷疑自己的身世,他們活著的目地,就只是提供另一個人的器官移植之用。因為林肯6-e的懷疑,他開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複製人的命運恰似人類的處境,被很多道聽途說的謊話包圍,林肯6-e一定常常覺得焦慮,我猜想他的內心一定也面臨了與高更同樣的問題: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一旦被捲入了這個問題,他的人生開始經歷了一個劇烈的改變。
其實,這個故事和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另一個著名故事,有著很多雷同之處,甚至讓我懷疑導演和編劇,是有意以這個寓喻作為故事原型的。我指的另一個故事,是柏拉圖有名的《洞穴之喻》。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借《洞穴之喻》,來暗譬喻人類的處境。柏拉圖認為,人類的處境,其實很像是住在黑暗洞穴裡的人,伸手不見五指,只能靠洞外微弱的光,才能看見事物的樣貌,柏拉圖認為住在洞穴裡的人,看到的事物只是洞穴外投射進來的影子。
可憐的大多數人,都滿意於活在這些“表象”中,如果有洞裡有人開始對他眼睛所見到的事物感到懷疑,他就會開始想要循著光的指引,爬出洞外,在爬出洞外的過程其實並不有趣,他首先必須讓眼睛適應洞外的強光,最後他終於爬到洞外,頓悟洞裡的一切事物,都只是影子。
這是一個很生動有趣的譬喻,很像人類求知的過程。人類原本活在一片混沌中,因為好奇,想要知道真相,人類開始了探索自己和外在世界,在還沒有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的年代,這種活動曾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愛-智慧(philo-sophy)。
高更、林肯6-E都不約而同的在生命的轉折點上,面臨了這個首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會在你與朋友哈啦的時候出現,也不會在ktv唱歌時出現,它總在你生命中最茫然、困頓、焦慮不安的時候來襲,我為何要活著?我為何在這裡做著這件事?我活著有何意義?
對!就是活著的意義,那是每個人類最終極的關懷,每個人都問過這個問題:我總不能在這樣活下去吧? 我們常常會生起這個念頭,我想要知道每天忙著上課、下課、上班、下班、忙、盲、茫到底為了什麼?很多人應該都曾經想過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總一閃而過,很快的就被逃避、麻木和瑣事掩蓋,以致於常常被人們所遺忘。
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往何處去?
這個問題還未展開,如果您對以上的問題感到好奇,那表示您已經開始進入了一種活動,就是“思考、反省自身”的活動。用傳統的說法來給他一個名字,就是哲學的活動。
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往何處去?
如果你開始被這個問題攪亂,感到焦慮,感到好奇,那表示你正抬起頭仰望柏拉圖所說的那個洞口,開始進入了愛智慧的活動。如果你因為讀到這裡,還看不到你要的答案,而感到不耐煩,或微微失望。那問題絕不在我,問題在於你把人生的意義看得太廉價了。
有人用盡一輩子的力氣來爬出柏拉圖的洞口,人類用了整個文明來探索這個洞口,至今,科學家還在為了宇宙是什麼樣子的,而爭論不休。你又怎能奢望這麼短的一篇文章,能告訴你人類所有的秘密呢?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渴望知道洞口的樣子,那就先學會當一株善等待的金線菊吧!
( 初稿2006 年10月 ) ( 未完待續 )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