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議華人的科學探索精神:讀鄭也夫教授大文有感
2021/04/15 14:35:42瀏覽2648|回應38|推薦17

有朋友傳給我北京大學社會學者鄭也夫教授的一篇文章“摧毀創造力的中國社會及其教育”(2019.4.9) 。我覺得寫得很好,也大體同意他的說法,並認為值得大力推介https://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122070?fbclid=IwAR1M8E2c3U142YZQ0_W-YTnQ8F_HM9vVbH2guUmQnTNt2aAhEKNefsxO_n0

 

鄭教授在文中說:“中國現今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對學生創造力的摧毀。中國當代社會最嚴重的問題也正是創造性人才的缺乏,獨立性恪的缺乏,社會生活中人們趨同、從眾的趨勢極其嚴重。當然這是多種因素與教育合力的結果,...要教育承擔全部責任是不合理的。歷史、文化、社會的因素都滲透到教育中,政府、家長、學生的需求都作用於學校。可以說教育是社會竭力去摧毀其成員的創造力的代理部門。...從教育領域可以集中透視出我們對創造力的摧毀。”

 

他又說:“漢民族...是世界上幾乎絕無僅有的未被宗教征服的民族。...我們的性格中有最為深厚的唯物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少形而上的關照,少不切實際的幻想。從某種程度上我們最理性。理性不是與科學接近嗎?但哲學家陳嘉映告訴我們那是“罕見的、奇特的結合”。在更大的概率上,更慣常的意義上,理性更容易與技術結合。因為技術可以給人類直接的、切實的幫助。而最初的科學思考與神話和宗教一樣,不當吃,不當喝。它們是超越現實生活、遠離實用功能的。直觀地看,投入到此類活動中,實在不理性。而神話與宗教的思維特徵也確實是非理性。”

 

“兩種態度與神話和宗教對峙,即理性的態度和現實主義的態度。...理性的一個側面就是現實主義。其另一側面無疑是指邏輯指引下的思考。理性的這兩個層面在世俗生活中每每便利、融洽地結合在一起。科學最大程度地發揚了理性的一個層面——邏輯思考,與此同時,與另一層面至今保持相當的距離。”

 

我試著理解他的說法,即:華人的理性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態度;而理性的另外一個側面是由邏輯指引思考。後者才能促進科學,而前者則不然,甚至反是。所以,華人重技術,在技術層面上容易有進步;但是科學的發展卻遲滯不前

 

鄭也夫教授和陳嘉映教授兩人提到華人缺少一種“不實用的、超越現實的”思考傾向。但是,在教授的後續討論中,對此似乎沒有太深入去開展討論。而我認為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

 

在我讀到過的文獻裡,曾經有人強調“上帝”這個概念的歷史突破意義,認為上帝概念就好像阿基米德的立足點,可以移動地球,也就是能夠帶動歷史的突破性改變。這個說法我也深以為然。舉例來說,哥白尼在所著的“天體運行論”一書序言裡,就宣稱他研究天文學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要呈現宇宙的均衡、有序、和諧。換言之,在進行研究的同時,甚至之前,他其實是持著一種“信念”:關於世界或宇宙狀態的信念,特別是關於秩序、規則性的信念。所以,找出秩序的奧秘、尋找那些規則,就變成是一種使命,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活動。就此來說,“信仰”的力量在這裡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對超越事物的信仰,就不太可能有預先的超越現實的想法,更難持之以恆地去追尋這個不現實的問題答案。

 

鄭教授並沒有去強調事情的如下這一面:關於對秩序、規則,乃至超越存在的“信仰”的作用。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的。我隱約覺得,他可能還是受到現代科學的洗禮,對於信仰有一種要保持距離的思維傾向。

 

但是,我恐怕存在如下的一種可能性:即使人的思維極度強調邏輯性,未必就能夠增強科學創新的能力。除了思考的邏輯性外,科學創新可能還需要另外一些特質:超現實事物的信仰或想像力。

 

我大體上還是相當同意鄭也夫教授的上述意見。上面的商榷意見比較是我從社會學文獻的閱讀中逐漸獲得的一些想法,或許可以用來補充相關思考。

 

如果另外還有什麼商榷意見,大概可分從幾個方面來說。首先,其實我會期待鄭教授先對究竟什麼是“理性”做出定義。否則,理性幾乎可以指完全相反的意思。譬如,按照康德的意思。理性應該是指與知性不同的一種認知能力,是對於形上層次事物的認識能力。而鄭談到華人的理性能力,則是指一種非常務實生活態度。兩種理性幾乎找不到交集,甚至互相矛盾。

 

在我讀過的文獻中,關於“理性”的定義也是非常分歧、多元。我自己覺得比較能接受的定義,大致是強調“行動依循一貫的邏輯原則”。如果華人一貫強調現實關照,這也確實可以說是一種“理性”態度。

 

但是,在一貫關照現實的前提下,華人的行為可能還是存在諸多的矛盾,就此而言,這和我所定義的“理性”卻是有很大出入的。譬如說,華人在對神靈或所謂magic(巫術)的態度上,可能就未必符合邏輯的一貫性原則。許多華人可以把不同的宗教一爐冶之(如一貫道),而且並不覺得這裡面存在什麼矛盾之處。”獨一神“與”多神“信仰之間的明顯矛盾也可以無視。再者,世界究竟依循什麼原則運轉,有神與無神之間、獨一神與多神之間應該是非常不同的運轉模式,但是,一般華人也並不太介意這裡面可能存在的矛盾。華人可以去不同的廟裡拜拜,然後也很認命於自求多福的邏輯。也許也就是在這樣的態度下,華人的宇宙觀始終模糊,而一般人也懶得進一步去弄清楚;或者不認為可以弄得清楚,所以也不必白費力氣。

 

過於現實或務實的態度,容易讓人習於隨波逐流、隨趨勢而行,具體來說,就是“從眾”(conformity)從眾也就是缺乏獨立性與創新性。值得指出的是,從眾性可能另外受到人際權威差序效應的影響。這其實是另外非常值得深入檢討的一環。

 

總之,人對於神靈的那種信與不信間的模糊態度,也可以是從眾行為的結果(大家信,我就跟著信;大家半信半疑,我也就半信半疑)。當然,不從眾往往對自己會有立即的危害,基於現實的考慮,從眾可能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不過,這種有利,很可能只是短暫的、浮淺的利益。而所犧牲的創新性卻大大影響文明的進步可能性。

 

對事物的背後原理要不要深究,人們對此的態度也還是可能受到”從眾性“的影響:大家都不去深究,那麼,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我也不去深究。當然,深究是不是會碰觸到什麼危險的事情,本來也就讓人戒懼。特別是關於神靈/神鬼,裡面更可能包含一些世俗認為不可深究的內涵,人們自然更容易迴避思考。從而,相關的研究或前研究就不太可能出現。

 

我以為,人際權威差序,很可能是這裡面一個關鍵性作用的行動阻力。面對在上位的權威,人們不敢擅自行動,不敢於有自己的新想法;縱使有,也往往不敢付諸行動。如此,創新性自然會大大被壓抑。這一點,似乎在鄭教授或陳教授的討論中,並沒有被作為焦點予以突出討論,多少有點遺憾!

 

受到師長、在上位者或多數人的有形無形壓抑或拘束,人們輕視、忽略或不敢探索新想法探索事物背後的普遍原理。這可能是科學難在華人世界生根的關鍵因素。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61127409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你和台独能辩论些什么呢
2021/04/16 12:07
台独要独立 你也没有要被中共统

不被中共统,你说你要统中共,那你倒是来啊,你说等中国人民觉醒

那让中国人民觉醒的方法是什么?是自己的版上写废言骂中共,可是台独也在骂中共

你等中国人民觉醒推翻共产党,台独也在等中国人民觉醒让台湾独立

那反正都是骂中共,反正都没什么自己要做的,反正都是等中国人民脑子短路,等着打仗美国日本来帮忙,那你们有什么能拿出来辩论的呢。我是建议你们不要吵,搞好关系啦,以后逃到美国还要相互帮衬着过流亡的日子呢

謝謝太嘎加入捧殺共產黨的行列
2021/04/16 12:02
st60

一個是道,一個是器。
道器之別,你瞭了沒?

taiga
看看中國人殖民新疆的狠勁,
日本人根本不是中國人的對手,中國大勝!

給1樓
黑心食品,假疫苗……等沒有底線地氾濫,
真的蔚為世界奇觀,宗教算個屁,別人的死活是甚麼東西?有錢就是上帝!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6 10:26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主張滿滿,辦法全無。

版主不孤單
批判罷,多多批判罷,
2021/04/16 08:19
統一後,大陸的民主大業就拜託版主囉。。。

ST60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6 01:11
三十年前專利申請前十大公司、多為美國科技大公司如IBM、貝爾電訊實驗室、GE、摩托羅拉等包辦,WIPO(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2019年報告,全球十大、四家是中國公司,美國只Qualcomm(高通)上榜!

華為:4,411

日本三菱:2,661

韓國三星:2,334

美國高通:2,127

中國Oppo:1,927

ST60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6 00:50
最能代表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是專利申請!

一世紀前西歐國家專利申請超過全球半數,四十年前美國專利申請佔全球五成,WIPO(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2018年專利申請件數

中國:1,542,002

美國: 597,141

日本: 313,567

南韓: 209,992

歐洲: 174,397

台灣:  73,431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4-16 07:29 回覆:

""最能代表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是專利申請!

這個說法我並不很同意。有人曾經說,一個相對論,可以抵一百個諾貝爾獎。我或許可以類比一下,一個新科學理論,可以抵一百個專利發明。當然,這種數字本身都沒有太大意義。

在科學史學者T. Kuhn的典範轉移理論,科學或許可以分成常態科學與新典範兩大類。常態科學的發展大體是跟著已經確立的典範(理論、參考架構、觀點、假設),繼續延伸做研究。研究的內容大體不背離既有的典範;而新典範的出現則比較可視為是一場科學革命。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人大體都是物理學界裡的新典範創造者。但是,還有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則是跟隨著他們所樹立的科學典範繼續前進。

所謂典範,應該又可以分成大典範、小典範。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的理論可能也算是一個典範,不過大概沒有相對論典範那麼高層次。如果以是否能夠樹立科學典範為準,那麼上述的專利“數”就沒有太大意義。專利比較接近主文所謂“技術”層次。


版主不孤單
應該是吟吟小詩,賞賞小花
2021/04/15 23:53
一篇接一篇唉唉、啼啼、哀哀。。。。

血癌,要全身換血,版主眼中漢族、中國人一無是處,去換血罷!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4-16 07:39 回覆:
其實我在和台獨主張者爭辯的時候,我也曾經提到中國文化之美。我提到的主要是詩詞藝術方面,政治、科學方面,我大概沒有什麼好話。而現今的中共政權,我意見更多。不過,我還是要澄清一點。我也幾次為共產黨做了些有限的辯護。只是,我不必為了獲得你的接納而強調這些。我覺得對今天的中國,我批判得遠遠不夠。只可惜保守勢力太強大,改革勢必因此受阻。

路人乙
2021/04/15 23:04

有人曾經說過這麼個故事, 與諸位讀友分享.

一位醫師因生前犯下醫療過失致人於死, 往生後被嚴羅王判下十八層地獄,正在忿忿不平搥胸跺足之際 忽然聽到樓下有人說你不要跺腳了好不好; 醫生很奇怪還會有十九層地獄嗎? 醫生就問到, 你是幹什麼的? 犯了什麼錯呀? 樓下回答到我只是個老師 ,我既沒殺人也沒犯法,可是嚴羅王說我 誤人子弟, 所以判我下了十九層地獄.

格主言," 在我讀到過的文獻裡,曾經有人強調“上帝”這個概念的歷史突破意義,認為上帝概念就好像阿基米德的立足點,可以移動地球,也就是能夠帶動歷史的突破性改變。對這個說法我也深以為然。"

“有人”, 請教是那些人?

"上帝", 請教是"耶穌基督",或是"阿拉 ",或是"釋迦摩彌佛"?

格主言," 舉例來說,哥白尼在所著的“天體運行論”一書序言裡,就宣稱他研究天文學,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要呈現宇宙的均衡、有序、和諧。換言之,在進行研究的同時,甚至之前,他其實是保持著一種“信念”,關於世界或宇宙狀態的信念,特別是關於秩序、規則性的信念。所以,找出秩序的奧秘,尋找那些規則,就變成是一種使命,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活動。某個程度來說,“信仰”的力量在這裡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沒有對超越事物的信仰,就不太可能有預先的超越現實的想法,更難持之以恆地去追尋這個不現實的問題答案。

 請教"如果哥白尼"信仰"的是天神宙斯, 他會不會有"信念"去發現天體運行的規律 ?

如果不會 ,"我們現在是否也仍還在觀測滿天星斗的階段?"

本人認為, 有沒有哥白尼的"信念", 天體的運行, 在過去, 現在, 和未來都一樣的運行不止.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4-16 12:22 回覆:

“有沒有哥白尼的"信念", 天體的運行, 在過去, 現在, 和未來都一樣的運行不止”

抱歉,我實在不明白你的意思是什麼。

天體怎麼運行是一回事,人怎麼論述天體運行是另外一回事。天體運行不會因為人們怎麼論述而隨著人的論述改變。但是,我在說的是人會提出什麼樣的論述。中國人的特色是少談直觀可見世界以外的事物,即使談也往往是文字簡短而籠統、模糊,甚至不知所云。信仰則逼使人們要去把這些問題問到底(或者堅持既有意見到底,別人如果質疑或反駁,信仰者則努力辯護)。總之,信仰可能形成一種推動的力量,有助於讓問題得到更明確的答案。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