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笑話的背後:"美國現在很糾結"一文的聯想
2018/10/10 11:56:24瀏覽2718|回應11|推薦17

網路上有人傳"美國現在很糾結"一文。寫得很幽默。引其中幾段如下。我並試著寫出一些聯想。

美國很糾結,不知道拿中國怎麼辦:入侵中國吧,她可能把你吞了; 你不入侵中國吧,中國人就特別“和平”地入侵你。有錢的沒錢的全來了,旅遊的,留學的,投資的,走迷路的,全來了。
............
走進美國大學,學生一半以上是從中國來的,教授也是從中國來的,有時講著講著課就換中文了,讓美國學生在自己的國土有種“亡國奴”的感覺。
說真的,中國的語言實在不是人學的。
...........
去美國大超市,只需掃一眼瓜果梨桃上面的手指印,就能立刻斷定:看,中國人剛剛來過。
...........
中國人來了。中國人如黃河之水,坐著飛機從天上下來,所向披靡地湧進美國。這時候,美國人才真正理解為什麼慈禧太后當年閉關鎖國,不讓中國人出去,就是為了不給世界國家添堵啊!
...........

上文講得很幽默,也很貼近事實。不過,因為我長期的關注點,我會立即想到,其實這個短文只是用詼諧文字表述一些事實,而它背後其實有更多的蘊義,值得深思。

我一直強調傳統中國文化的人本主義傾向,並認為它有多面的意涵,好的與壞的。在過去的200年,特別是過去的一百多年,我們看到的主要是中國的負面。不過,它的正面意義也始終不曾完全消失。這篇短文中的許多比較有趣而不帶有負面意涵的敘述,我認為大體就是這種特質的表現。如果中國再有較長期的好景,這種正面的意涵應該會有更多的展現。

當然,要能有較長期的好景,我覺得中國應該強迫自己抱持“和平崛起”路線,即使受到挑釁也不可動氣,遑論主動挑釁。可惜,目前看來,中國大陸還是有些忍不住氣,才稍有起色,就忍不住要顯露霸氣。

不過,我同樣也遺憾,外界對中國人本主義傾向的特質與意義太過忽視,既看不見中國的這種人本主義傾向特質,也看不見這裡面的積極意義,故而只看見中國的負面,而低估其未來積極發展的潛在可能性。

按照英國哲學家洛克的說法,社會與國家是兩個不同概念,而且社會先於國家。我們看待“中國”,也可分別去看中國“社會”與中國這個“國家”。

作為國家,近代中國走向了集體主義之路,國共兩黨都是走集體主義的組織路線。這個路線帶來了壓迫、不人道的現象。當然,集體主義路線也有正面意義,那就是整體的秩序與效能。今天的中國(大陸)已經和一百年前的中國大不相同,他們也自豪於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不能不說是拜集體主義革命政黨的行動之所賜。只是,這種行動也帶來許多傷痛悲劇。集體對個人往往是一種壓迫力。革命政黨對個人而言更可說是很恐怖的事物。個人很容易受到集體或號稱代表集體的個人的霸凌。想想法國革命中羅蘭夫人與羅伯斯庇的命運,大致就不難理解這一點。從而,集體主義實在不能說是什麼好東西。

不過,我們可能要反思一件事,那就是,理論上中國也可能陷入沉睡狀態,或是掉入發展陷阱。今天的中國,也可能和百年前的中國大致相同,就像我們很難分辨16世紀的中國與15世紀時有什麼明顯不同。所謂發展陷阱,就好比像許多中南美洲國家那樣,甚至是像許多非洲國家那樣,長期落後,長期混亂、無序。指出這種可能性,是為要點出發展停滯的現象是如此普遍,想要突破又是多麼困難,從而,前期國共兩黨(暴力)革命的意義自有其積極的一面。如果不經那番寒徹骨,今天很可能沒有這樣的中國。即使它仍然離完美很遙遠,但是,它畢竟沒有停滯或沉睡。

集體主義似乎與人本主義很難連結,幾乎可說是背道而馳。不過,雖然近代中國的集體主義主要是在受到列強侵略以後的被動性反應(而不是中國文化傳統),但是,它很可能也是人本主義文化彈性反應的一種表現形式。從而,它其實基本上是手段性的、反應性的事物。集體主義不是中國文化的主流。

說集體主義不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可能和許多研究者的見解相左。但是,只要想想中國文化中的家族主義的強度,應該就不那麼覺得奇怪。家族主義與“典型”的集體主義不同,因為後者更多是指次級團體的凝聚。這和家族這種較初級性團體的性質並不相同。家族主義強調初級團體的凝聚,結果,次級團體會反而更難被凝聚、強化。漢族中國作為國家之所以常常顯得很柔弱,很大一部分應該就是被家族的凝聚性所束縛,一般人為次級團體或國家獻身的意願往往偏低。

近代中國的集體主義主要是被一次次的列強侵略刺激所產生的異變反應。嚴格來說,它還需要觀念層次的洗禮,譬如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等系統性思想。這些卻是傳統中國所欠缺的事物,是近代西方所傳來的異物。為異物所主導比較是飆風驟雨,而不太可能成為常態,不太可能長期籠罩中國社會。今天的中共必須用盡一切方法,包括一些暴力手段,來維繫這種集體主義式的統治形式,部分是因為中國人的人本主義心理傾向並沒有消失。

也許這裡必須釐清一件事。集體主義與殘忍、不人道的行動手段雖然有關,但是,兩者間的關係應該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集體主義固然容易讓個人受到集體的壓迫,但是,集體會有什麼行動、是好是壞、會使用什麼樣的壓迫手段、會壓迫到什麼程度,主要卻是另外的問題層面,另有其產生機制。以納粹大屠殺而言,那是工具理性行動已經成為普遍習性才能實現的事。也就是說,在其他社會裡,即使目標相同,也未必有同等的效率。

嚴格來講,即使是納粹黨,集體主義也不能有效解釋他們的大屠殺行動。大屠殺背後有普遍的恐懼與仇恨(屬於殺人者及其支持者一方的情緒),這是更受到其他情境因素與人類幽暗意識所控制的情緒,集體主義只是將這種情緒的作用放大,但是不宜說集體主義就是這種情緒的主要成因,反而比較是其結果:因為情境惡劣,導使社會趨向集體主義。

上文所述,中國人(或華人)到了美國,會讓美國人糾結,部分是因為華人多,可能完全扭轉原本的秩序,也可以說是破壞了原有秩序。但是,另一部分卻可能是華人的行動模式可能更人性化,更易感染其他人。我們可能漸漸了解到,先進西方的行動模式,其實是相當不人性化的,是讓人必須憋著性子做事。好比說,如果我先捏捏攤子上的蔬果,就比較能挑到好些的東西。不捏,是信任,也是尊重他人的權益,但是自己卻可能因此受到損失,買到較次的食物。從利己的角度出發,做是不做?即使可能受損失,也仍然堅持信任、尊重他人,這恐怕不是一般人性,而是特殊倫理所引導的行動。先進西方的特殊倫理,主要是基督教倫理,特別是基督新教倫理,這種倫理有利於維護社會秩序,從而讓社會平順轉型、走向現代化(註一)。但是,這種倫理並不是簡單順“人性”(註二)而為的行動模式。當這種模式遭遇更人性化的模式競爭的時候,它就有可能漸漸隱沒。

具體舉例來說,就像上述的問題:要堅持信任、尊重他人,還是要減少實際損失的可能?當前者並沒有得到其他的正面反饋時,就可能漸漸式微。或許也可以說,在一般情形下,依循宗教倫理的行動模式比較難長久維繫。最後,人只能依賴作為主體的我去堅持道德,也就是回歸人本。

中國文化中的人本主義傾向,可能需要多染上些宗教色彩,並調整成更適應現代化世界特色的規條,然後,那可能是我們最能依仗的一種價值基礎。

註一:
基督教曾經被認為是阻擋現代化的重要因素,不過,晚近有一些研究顯示基督教在現代化上也扮演很基本的積極因素。這個問題當然絕不簡單。兩個影響層面都需要檢視。

註二:
“人性”是個撲朔迷離的概念。這裡所說的人性,比較是最世俗的、受肉體需要所高度制約的人性。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1756630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citihunter
2019/04/24 23:35
台湾人的奴性大概是沁入骨髓了吧,一定要以美式个人主义来评判和规制中国人,还说什么“离完美还很遥远”,不会太可笑了?又有谁“离完美不很遥远”了?台湾人还懂得什么叫完美?什么“應該強迫自己抱持“和平崛起”路線,受到挑釁也不可動氣”?自己摸摸良心,台湾人有没有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大陆?台湾人配受到圣母般的对待吗?

7樓8樓並未立基在人本主義
2018/10/14 21:24
發現9樓有誤,所以更正於下。
_______

為回覆格主,我連寫了兩天,剛剛卻完全消失了。

只能初步向格主說明,7樓是只針對格主在2樓回覆的最末所提問「人性究竟是否還能昇華」而樂觀回答。8樓則是基於『擔憂有人在尋思7樓時,誤被藏傳佛教「先以欲勾招,後令入佛智」的真假莫辨佛學資料、學佛成佛之道所誤導,難以判斷,失去方向』,因此,粗以自力他力作區別,以便提醒。

所以,7樓、8樓所寫的內容,我都疏漏了「格主是立基在人本主義,所提問的」此一前提。

先暫如此說明,其他再續。可能轉至您下一篇文章底下。
因為房東要賣房,我須另覓棲所。

7樓8樓並未
2018/10/14 21:18
為回覆格主,我連寫了兩天,剛剛卻完全消失了。

只能初步向格主說明,7樓是只針對格主在12樓回覆的最末所提問「人性究竟是否還能昇華」而樂觀回答。8樓則是基於『擔憂有人在尋思7樓時,誤被藏傳佛教「先以欲勾招,後令入佛智」的真假莫辨佛學資料、學佛之道所誤導,難以判斷,失去方向』,因此,粗以自力他力作區別,以便提醒。

所以,7樓、8樓所寫的內容,我都疏漏了「格主是立基在人本主義,所提問的」此一前提。這是後來才發現的。

先暫如此說明,其他再續。可能轉至您下一篇文章底下。
因為房東要賣房,我須另覓棲所。

自力解脫的要領
2018/10/11 11:26
(為使格主更了解一般人如何以釋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來成功昇華人性)祈請格主海涵,容補充7樓:
釋迦牟尼所示現的是:人類能以肉身「自力」成佛。不需憑藉「他力」。
這是由原始佛教角度而言。

(為何需特別說明此點?因為藏傳佛教金剛乘(藏密)是靠「上師傳承加持」才能得成就,必須視師為佛、侍師如佛,屬「他力」解脫的附佛外道。
我認為~藏傳佛教金剛乘是屬於集體理性,奉愛主義,必須阿諛諂媚奉承上師,極力供養,討上師歡心,甘被予取予求。一直被加深與上師之間的業緣緊密連結,以確保未來世上師投胎時,弟子也跟著投胎來擁護,上師卻對弟子說:「我是為你而一再進入輪迴」,讓弟子感動涕泗縱橫,深受這美麗的謊言所攫而甘被無明催眠沉醉,只因~「啊!這個人這麼愛我,只有他存在,我才感覺到自己存在意義,他照亮我,我願為他燃燒,我不能沒有他。」因此始終深陷這場永難徹底清醒擺脫的大夢遊戲(因為有很多誓言與戒律,不可冒犯違抗),理智清明甘願被綁架,失去真正判斷力。真是騙肖維,這樣沒完沒了的牽扯,要怎麼解脫呢?真弔詭)

釋迦牟尼是反對宗教與儀式的,他所親身示現的自證自修解脫之道,是發揮最高級理性與最高級情感的極致登頂,並不需要依賴誰,膜拜誰,不用阿諛諂媚奉承誰,學成佛非常簡要,最重要是「出離心」,保持正直善良單純平靜與中道,了解思維「四聖諦-苦、集、滅、道」,依「四念住」、行「八正道」、覺悟「十二因緣」,於寂地獨處。修戒、定、慧。

釋迦牟尼曾說:眾生都受無明輪迴之苦,無誰值得貪愛執著,無誰值得依靠。若你找不到可信賴的(明師或同修),那就獨處,以自己(內觀)為依歸處,不向外尋覓依歸處。

基督教跟藏傳佛教金剛乘都是藉「他力」,還有一點很像~信徒都相信自己的重擔、罪業,上帝、上師能代替承擔;相信上帝、上師必能救護自己。只要如此深信不疑,必然得救,不墮地獄。
但原始佛教在這點是非常不同!

原始佛教勉勵學佛者:只有自己能潔淨自己,他人無法潔淨自己。只有自己能救度自己,他人無法救度自己。想解脫的佛弟子,以嚴守清淨戒律保護自己。聖弟子應以戒為師,斷除無明習氣。(很想問格主,「以戒為師」自律成佛,這樣較適合歸類於集體理性或人本呢?)

也許可這樣理解~較年輕的靈魂等級,較易受宗教吸引、誘導、操控,本身也較需要集體理性的規範,較安全感、滿足歸屬感,即使在他力之下被剝削利用操弄宰制,也甘之如飴。
當輪迴於地球夠久了,累積歷練到了較年老的靈魂等級,較有智慧看穿很多事的弊端,厭倦被糊弄,渴望獨立自主,更能分辨何者該何者不該,不盲從,從累世經驗知道苦從何來,由經驗的大數據應證因果律,因此懂得自律不敢妄為,有全觀能力,了解自己與宇宙全體的關係,不再違心欺心,更易覺察無明,對一切更具慈悲心大愛,因此更適被人本對待,由此得到尊重自由,也落實尊重其他個體,圓滿自我達於至善,終至斷無明習氣,回到本源無形。

猜想,在集體理性管束壓制之下,個體的覺察醒悟,可能被視為「反叛、大逆不道」。但在人本對待下,個體的覺性,是送給他者的禮物,是協助他人~滅苦、釐清無明、更易照見本心、趨向本源,的恩典。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8-10-11 11:34 回覆:
非常感謝!不過,我還有些疑問想要再請教。容我整理一下。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8-10-12 10:02 回覆:

 關於自力解脫,我有兩點疑問想要請教。

 

首先,“解脫: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猜想,解脫應該是包括兩層意思,首先是擺脫“我執“的束縛,再是擺脫肉慾或其他欲望的束縛。

 

但是,我執也好,欲望也好,卻也包括人的基本需求,如果人不會本能地自我保護,如果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無法滿足,人就無法存活。無法存活的人,其他也就不必奢談,成聖成賢也都不可能了。或者是說,人也不可能為善了。這會是我們所嚮往的境界嗎?

 

當然,我也聽過一種說法,就是:該吃吃,該睡睡。簡言之,適度滿足基本需要是可以的,但是不宜貪多。問題是,這個“度“恐怕不好拿捏。在人們的主觀裡,基本需要就是個浮動線。好比說,對李來希而言,可能覺得原有的公教退休金額度是滿足基本需要的水準,減少了就不夠了。但是,那可能是他和某一群人主觀認定的水準。當實際真減少了以後,他們可能還是可以活下去。

 

總之,人有基本需要,而我們永遠很難清楚區分基本需要與貪欲的界限在哪裡。人的主觀性總是會進來攪渾我們的認知。

 

當我們追求解脫時,我們會不會把滿足基本需要的部分也一併忽視了?會不會無形中使人變得無力、消極?

 

再是關於“自力“的問題。

 

我以為,人不可能純依靠自力達到自我提升。想想看,一個嬰孩如果得不到別人的照顧,他很可能無法存活,遑論其他。解脫云云,恐怕是無意義的概念。我們再想想,在非洲的貧困村落裡,沒有教育設備、沒有醫療設備,當然也沒有其他文化設施,可能連基本存活的條件都嚴重不足。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能想像它會出個聖人或傳法大師嗎?

 

這當然是設想最極端的狀態。那麼,對多數人而言,一個比較貧乏的環境,是不是就已經使他們的自我提升可能性大大受到限制?李家同教授不斷呼籲關注台灣偏遠地區兒童的受教育權,不就是因為這些兒童多半難有好發展嗎?

 

最後,即使擁有較富裕的物質條件,但是,會不會因為缺少道德意識的培養,環境以致最後也難以心靈昇華?今天的台灣,以及中國大陸上一些較發達地區的孩子,是否就面臨著這種問題呢?昨天那位撞死人的少年,會不會就有這樣的問題?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會不會讓一些本來有較優良品德秉性的孩子,最後也走向歧路呢?


看完格主在2樓回覆,很確定
2018/10/10 22:14
人性可以昇華!
人人皆可提昇人性而成佛。
因為釋迦牟尼佛就是以人類肉身(觀破無明,證悟本心,成就無上智慧),示現給我們看,要讓眾生都能有信心,不看輕自己,不糟蹋自己,不看輕眾生,也不糟蹋眾生。尊重自己,也尊重眾生。眾生皆可成佛解脫。
釋迦牟尼成佛前是印度王子悉達多,在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觀(十二因緣)破無明,夜睹明星(明心見性),澈悟宇宙實相真理,智慧解脫,成等正覺時,感嘆:「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所以前輩(忘了是誰)曾說:不可以輕視任一眾生,因為眾生皆是未來佛。

註:「佛」是「覺者」,而且是內外合一,覺行圓滿,自覺覺他的至善覺者。

藏密喇嘛教, 不是佛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10 21:51

落英文要人閉嘴嗎 ?

我說的, 你懂得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8-10-10 22:21 回覆:
因為在華人語境裡,“封建”一詞的語意是很模糊的,大體是指落後的、不文明的。但是,封建的原意主要是指領主制的形態。中國很早就不是領主制,而是郡縣制。就這個意義而言,中國不適合使用封建來形容。

藏密喇嘛教, 不是佛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10 19:24

不過,我同樣也遺憾,外界對中國人本主義傾向的特質與意義太過忽視,既看不見中國的這種人本主義傾向特質,也看不見這裡面的積極意義,故而只看見中國的負面,而低估其未來積極發展的潛在可能性。

=========

中國人是封建思想

階級觀念深, 只是內含

不像印度人, 是外顯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8-10-10 19:41 回覆:

Broadly defined, feudalism was a way of structuring society around relationships derived from the holding of land in exchange for service or labour.

以上是詞典裡對feudalism的定義。你這裡的”封建“是否也是指feudalism/feudalistic呢?如果是,請問是否符合上述的定義?如果不是,請問,你所說的“封建”是什麼意思呢?


藏密喇嘛教, 不是佛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10 19:13

當然,要能有較長期的好景,我覺得中國應該強迫自己抱持“和平崛起”路線,即使受到挑釁也不可動氣,遑論主動挑釁。可惜,目前看來,中國大陸還是有些忍不住氣,才稍有起色,就忍不住要顯露霸氣。

=========

中國自古以來強盛時

都對外侵略, 哪來和平 !?

所以金小胖才說, 中國是千年敵人


深思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10 16:21
自從中共提出一路一帶,我感覺就像二次大戰結束後的馬歇爾計劃,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中國開始引領世界的計畫。

人性令人失望 是人生難題 自己卻無力更改
2018/10/10 14:48

中國文化中的人本主義傾向,可能需要多染上些宗教色彩,並調整成更適應現代化世界特色的規條,然後,那可能是我們最能依仗的一種價值基礎。

------------------------------------------------------------------------------------------------------

我前已經說過,光只是去遵守一些規條並不足以使你成為更好的人,因為你所致力的只是試圖想在外在做一些皮相的改變,但對人内裡深藏自私的本性卻絲毫無法撼動,那只是做了一些微妙卻非常粗淺的改變,而最終只能算自欺欺人,因為你只是多戴了幾個面具在做人,而且試圖作個好人,然而那只會叫你成為假冒為善的人,内裡依然污穢不堪。就如之前我曾說過的,人原本就是罪的奴僕,罪是根深蒂固存在人的本性當中,人心原有的那些自私的動機、自義、自戀、自傲、欺哄、強暴...等潛在本質靠著自己是無法改變的,即使你有心也改不過來,就如我之前所引用聖經羅馬書7章15~24節所述「因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若我所做的,是我所不願意的,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既是這樣,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 我是喜歡神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答案是必須藉著「超越的道德主體」-「上帝」才能作出改變,這改變是從内心所出發的,是屬真正的改變,而不僅是表面的偽裝。這就是為何上帝要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到世上來用祂所流出的寶血來代贖人類所犯一切的罪行和脫離罪性捆綁的原因。在此我們亦可說,人生(人性)各樣的難題,答案盡在聖經中。

(人性=自私=人本)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8-10-10 16:42 回覆:

謝謝你的費心回應。行為繼續交流意見。

對於人性,我的確也偏向認為人性傾向自私。要超越自私人性,著實不易。但是,我可能不會完全這麼看人性。因為,我相信有些人確實展現了高貴的情操。對於這種表現,我們似不宜說那不是人性。我以為人性本來有寬廣的可能性,雖然自私自利是最容易呈現出來的一面,但是,那並不是人性的唯一可能。當然,可能你會說,凡是高貴的情操,都是出於神的工作。即使如此,祂也仍然是通過人展現出來。那也就意味著人有這種可能性。這個人並沒有變成非人。凡是人的可能性範圍,我以為仍然是屬於廣義的人性。當然,人本主義似乎走向非神之路,如此,人性究竟是否還能昇華,說實話,我還沒有答案,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