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實用養生按摩
2016/01/29 22:51:00瀏覽114|回應0|推薦0

找穴位不用太緊張,中醫「有離穴不離經」之說,只要在相對的位置上,按壓時會出現酸、麻、脹的感覺,重則有痛的反應,這樣以就有效果。

穴位和我們人體的五臟六腑經絡皆有連帶關係,藉由按壓來刺激經絡,可改善循環及促進新代謝,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長高穴位】

★百會穴

位置:

人體最高的養生大穴,是手足三陽、督脈及足厥陰眾多經脈交會處,故稱為百會。位於頭頂正中央,左右兩耳尖延伸向上至頭頂正中的線,與眉間中心往上直線的交會點。

按摩方法:

以大拇指指腹輕輕按摩,以旋轉揉壓方式至痠脹20次,休息後再一循環,共3循環。

功效:

直接對應腦下垂體,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對於頭痛、眩暈及健忘很有助益。老人家常按還可預防老年癡呆及高血壓。

小提醒:

念書念累了或使用電腦頭昏腦脹,眼睛酸澀,輕敲百會穴,也會使你神清氣爽喔!

★湧泉穴

位置:

為足少陰腎經第一穴位,又稱為「長壽穴」,位於足底,腳底五指用力彎曲,中央凹處即是。與頭頂的百會穴相互呼應。

按摩方法:

1.可利用筆或較硬的球類來按摩、滾動。或是直接握拳敲打,也可使用拍痧棒。

2.以大拇指按壓湧泉穴,按壓至有痠疼感為宜,雙腳各按20次。

功效:

腎為先之本,因此敲打此穴,有滋陰益腎強化身體機能,促進腎經充沛,加強生長發育,如同刺激成長板,來幫助孩子強筋壯骨和助眠。

小提醒:

湧泉穴刺激效果較強,建議在按摩時力道可由輕漸重,以免感到不適哦!

★合谷穴

位置:

位於大姆指食指相會合之處,狀如深谷,故名合谷,又稱為「虎口」。最簡單的取穴方法,將拇指、食指合攏,肌肉最高處就是。屬手陽明大腸經,是該經原穴,也是全身反應最大的刺激點,具回陽救急之用。

按摩方法:

以大拇指按壓至有痠疼感為宜,雙手各按20次。或利用筆桿或按摩棒做為按壓的輔助工具。

功效:

幫助孩子增強免疫力,並可活化甲狀腺激素和成長激素的分泌。

小提醒:

按摩時可下壓後用力稍偏向食指,痠麻脹痛的感覺會更明顯,代表壓的位置更正確喔!

★神門穴

位置:

位於手腕橫紋內側靠近小指的那一側,約在腕關節凹陷處,是掌管心臟的中心氣潛藏與釋放的穴位。

按摩方法:

以食指按壓至有痠麻疼感為宜,按的時候,可以默數10秒,再休息5秒,這樣為一回。一次可按到10~12回約3到5分鐘。現代人壓力大,可以多按此穴,有寧心安神的作用。

功效:

安定神經,鎮靜放鬆改善失眠現象,幫助生長激素良好分泌。有調節自律神經,增加記憶力的功效。

小提醒:

可搭配百會穴一起按壓喔!睡前輕按,入助入眠,釋放壓力。

★足三里

位置:

此穴位於外膝眼下三寸,將四指併攏,放在外膝眼正下方,小指下方與小腿骨外側交界的凹陷處。是胃腸經絡中很重要的一個穴位。

按摩方法:

以大拇指按壓足三里穴,按壓至有痠疼感為宜,每次按壓5~10秒,雙腳各按20次。

功效:

在《四總穴歌》中:「肚腹三里留。」經常按壓,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補脾健胃,促進消化吸收。若有便秘的情形,可以往下按。

小提醒:

足三里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按了以後一天可以走三里路。按壓能緩解膝腿疼痛,對於下肢容易疲勞、沒辦法走路的人,按壓後還可以讓雙腿變得比較有力喔。

★三陰交

位置:

位於內踝上三寸,小腿內側、腳踝骨上四指寬處,脛股內側、後方凹陷處。

*按摩方法: *

以大拇指按壓穴位,按壓至有痠疼感為宜,雙腳各按20次。

功效:

此穴也有助於女性月經調理,緩解經痛。每天晚上7點之前多按此穴,可以讓女生的氣血暢通,也比較好入睡。

★中脘,下脘

位置: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小腿內側、足內踝上四指寬處,脛股內側、後方凹陷處。

按摩方法:

以大拇指按壓穴位,按壓至有痠疼感為宜,共按揉20次。

功效:

刺激腸道蠕動、緩解治療胃痛、腹痛、腹脹、嘔逆、納呆反胃。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rry6886&aid=45205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