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3 03:59:44瀏覽62|回應0|推薦0 | |
日本311大地震至今已兩年光陰,核災在日本肆虐的殘跡還未抹滅, 本書作者長期居住日本觀察,告訴我們:核災還是進行式。 輻射放射物質測量值依舊超標, 核災是不可逆的毀滅性傷害,是無論怎麼整理都回復不了的, 本書循序漸進地呈現各種核災影響面相、揭開不為人知的核電謊言, 人生短短數十年,比起核災的漫長影響,人的壽命只是九牛一毛。 作者簡介 劉黎兒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 基隆人,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台大歷史研究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為《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周刊》《新新聞周報》《La Vie》《瑞麗伊人風尚》等刊物專欄作家,書寫對於日本都會情愛和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 親身經歷日本311震災後,積極奔走、聯繫日本各地反核團體,促成《核電員工最後遺言:福島事故十五年前的災難預告》一書中文版的翻譯出版,並採訪各領域核電廠工作人員,揭開核安的潘朵拉盒子,讓令人感到荒謬至極的核電廠運作實況,揭露在讀者面前。誠心希望她摯愛的兩個地方,台灣與日本,不會再發生可怕的核災。著有《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台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 前言 第一章 福島核災還是現在進行式 第二章 福島核災真相,台灣不要成為下一個福島 第三章 誰說福島核災沒死人 第4章 如果台灣發生核災 第5章 核廢料,無解 第6章 若不廢核,台灣將成為下一個福島 第7章 原來核災離我們這麼近 第8章 老朽核電必須趕快停轉 第9章 核災發生就來不及一定要事前阻止 第10章 核電核災充滿謊言 第11章 福島核災後的世界廢核、減核趨勢 第12章 邁向無核世界 第13章 台灣廢核條件世界第一,許給孩子安心的未來 推薦序1 核災,熔毀人類文明核心 從福島回來後,耳朵仍然幻聽到輻射偵測器急促的警報聲響,背脊到手心發麻。 今年五、六月間,我在三十天內去了兩趟福島核災災區,進入二十公里內的管制區,也到了福島第一核電、第二核電的門口。到了現場,才知道過去閱讀再多的報導、論文,都沒有辦法領會到現場的悲涼的肅殺。 兩次福島重災區之行,都是初夏艷陽高照的好天氣,氣溫在二十五度至二十七度間,但兩次同行的人,都說背脊寒意深重。我回來後,一直想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這種寒意在盛夏的台北仍在心頭。 「你離我遠一點,你身上有輻射。」在台北仍有人對我開歧視性的玩笑,而福島數十萬人卻居住生活在高輻射區兩年。逃出災區的人,到了外地,同時受到在地人同情與歧視。在福島居酒屋中,當地人議論著,因為核災,可能會衝擊日本行之數百年的戶籍制度,未來來自是福島的人,子子孫孫都會受到歧視。 在福島第一大城郡山市,人口三十三萬,和三十萬人的福島市,都離福島核一約六十多公里,但我測量大部分地點輻射都高於應撤離的限值,但是政府、人民、學者者假裝若無其事,五月間大學畢業入社的新人,被老社員灌醉倒臥在高輻射的熱點上,也若無其事。過了快一個月,才悟到:核災兩年後,輻射依舊在,但在日本社會虛偽的假裝若無其事,在掩埋真相,正把文明社會中的核心給銷蝕掉,就像是蘋果的心爛掉了,而外表仍是光鮮的樣子。 黎兒的這本書,揭開了不易輕見的真相,讀後,加重了悲涼與麻木,因為我相信,台灣人民與政府的無知與無能,離核災已經不遠了,希望黎兒的書能再喚醒更多的人。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方儉 推薦序2 生命中的選擇 每天睜開眼,食衣住行柴米油鹽都要立刻抉擇,不然就得挨餓或行不得。每個人從長期生活經驗的累積發展出個人食衣住行的好惡,不假思索就可做出決定的層次,所費精力不可等閒視之。除影響個人心情或荷包外,看似無關痛癢,卻是維繫家庭社會的基礎。對於該不該用核電?許多人認為只要有電用,來源讓「專家」們決定。只是,做決定的專家如果眼中只有私利,或根本專業不足,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黎兒這本書,從細細描繪福島核災後,日本人在生活的各種細節遭遇的困境、無奈與憤慨開始,原本瑣碎生活中小小的一點快樂從此不在,食衣住行每個細節都必須考慮再三,分分秒秒都必須提心吊膽,不論老少人生就此被定格。想究責、申訴卻找不到具體對象,因為核電專家早已將他們的利益融入法制。 生活困擾只是不停下滑沉淪的開始。車諾比核災後四年開始出現甲狀腺癌,但今年福島已有學童被證實罹患甲狀腺癌;美國摩索博士調查車諾比疏散區內生物, 發現區內鳥與昆蟲多腫瘤、畸形與白內障,且雄性缺乏繁殖能力。人也類似,附近許多孩童罹癌,智障或肢體不全;實在沒有能力照顧的家庭,只能將小朋友送去孤兒院。如果輻射物質污染環境,遲早會透過呼吸飲食進入人體,影響不僅是使用核電的你我,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的子孫,就像車諾比核災區的鳥與昆蟲, 一生早在二十多年前核災發生時被決定,不得翻身。 今年底,擁核的執政者希望利用有瑕疵的公投讓胡亂拼湊的核四過關運轉;看看日本人今日的種種困擾,試想他們即將面對的未來。日本人過去沒有選擇的機會, 只能懊惱;台灣今天有選擇阻擋核災發生的機會,萬萬不可放過啊。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教授 徐光蓉 推薦序3 謝謝黎兒的苦口婆心 認識黎兒不算短的時間,不論從家庭旅遊中的相處,或報紙雜誌上的文章,黎兒給我的印象總是感性理性兼俱、觀察入微且見解中肯。但直到去年底因為康永的推薦,讀了黎兒關於核能真相一系列的書,才算真正認識她。犀利的筆鋒下、呈現巨大魄力和對台灣的真摯關心。在這本新書裡,記者的熱血加上為母則強的天性,讓她不計毀譽的一再大聲疾呼。敬佩之心再度油然升起! 必須謝謝黎兒。她的書,是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成立前,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有很多人在閱讀後驚醒,發現台灣核電廠的問題原來這麼複雜而重要。過去我和許多人的不關心(不論原因為何),幾乎讓我們放棄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幸好,現在還來得及! 其實,台灣有許多先知先覺的公民團體,一直推動核能議題的討論和覺醒,只可惜一方面因為專業複雜度高,一方面又政治化太深,讓明明應該關心自身權益的大眾選擇冷漠以對。在核ㄧ、二、三廠的核廢料超高量存放在核電廠中的現在,且逢工程品質堪虞的核四接近完工之際,這種冷漠態度正適足以陷台灣的未來於萬劫不復之地。因此,當親身見證福島核災恐怖後果的黎兒,分享她採訪報導的第一手消息,並殷切呼籲台灣民眾反核廢核時,她的影響力是巨大深遠的。我們因而得以在仍有努力空間的今天,再一次仔細看看各種資料、聽聽不同說法,分析比較何種選擇才是對台灣、對孩子們負責的決定。 只要有心、願意提前計畫努力,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不是二擇一的問題。為了保護我們的下一代、照顧台灣和地球的命脈,我們必須在擴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時,更有遠見的推展新能源和節能措施。這是世界的趨勢,更是迎向未來台灣最好的選項。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 陳藹玲 推薦序4 告別核電年代,向未來出發吧! 二○一三年三月九日,這一天,我們寫下了歷史。 成千上萬的自主公民包圍了博愛特區,讓執政者看到廢核的龐大民意,告訴政府:「請勇敢告別核電,人民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在今年上街人數衝破二十多萬的廢核大遊行中,不但有許多新生代力量的出現,也看到長年以來許多堅持不懈的身影,表達的都是同樣身而為人的基本訴求,都是同樣對生態與未來的殷殷期待,期待核能威脅可以就此終結在我們這一代。 回顧福島核災後的這兩年多來,政府與擁核集團仍然持續不斷地放出對己方有利的煙霧彈。 例如福島核災沒死一個人、福島輻射量下降沒有影響等等,想要說服民眾核災的威脅逐漸遠去,但始料未及的是,台日之間蓬勃的民間交流突破了資訊封鎖,關於核災種種駭人的真相紙包不住火,在台灣各地如星火燎原地擴散開來,各界紛紛積極發聲反核,這些公民行動的崛起,不僅僅是對於核災的恐懼,更奠基於二十多年來反核運動的堅持與積累。 作家劉黎兒可以說是這一波藝文界反核率先揭竿而起的旗手,由於她全家定居東京,對於核災的種種影響不但感同身受,更對台灣的核電危機憂心忡忡,這兩年來以極大的意志力持續不斷書寫,不畏來自擁核集團的威脅與攻擊,勇敢揭露關於福島、關於核電的種種真相,為台灣帶來最新的核電資訊,也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與角度,為反核大眾帶來強而有力的知識後盾,更影響了許多意見領袖與名人,開始一同思考加入廢核的行列。 二○一三年,台灣的廢核民意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是廢核關鍵的一年,也是廢核行動集結的一年。參加遊行的人數多少不是最大的重點,這次烽火四起的反核風潮,全台各公民團體的響應與串聯,從下而上引發多元參與民間活力,各個專業領域者自發無償地去倡議、實踐與行動,開始質疑官方長期片面壟斷的資訊,思考台灣能否有另一種發展可能,人民能夠一致行動到這麼強烈深入的地步,這件事意義重大非凡,掌權者絕對應該對此感到備受威脅。 台灣社會正面對生活方式與價值觀轉變的關鍵時刻,這是一場攸關所有人的未來之戰,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同時為下一代選擇想要的未來,一個安全的未來,一個永續的未來,一個充滿生機的未來,讓我們鼓勵更多人勇於告別核電年代,向未來出發吧!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崔愫欣 §內文1作者序 Copyrightc 2011 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