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04 06:33:55瀏覽62|回應0|推薦0 | |
今後一百年,哪十二種產業將主宰世界? 從找工作到找投資,世界最頂尖顧問公司「麥肯錫」的答案,都在本書裡。 紐約時報強力推薦:「如果你對未來感到悲觀,讀了本書保證讓你改觀。」 TESLA電動車、ZARA服飾、頁岩油,這三者的概念有何相通之處? 3D列印、物聯網、無人車,三者又會如何翻天覆地的全世界工業? 別以為本書講的都是剛起步的「概念」,它們都是已經問世的科技和計畫,二十年之內保證翻轉這世界。 全球經濟停滯,原料物料能源……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 政府空轉、新興國家汙染指數破表…… 傳統說法就是,人類快把地球消耗完了,我們的日子也快要完蛋了。 但全球頂尖顧問公司麥肯錫,花費十年時間,動員科技、工業、能源專家所完成的「能源生產力研究報告」、「麥肯錫溫室氣體減量報告」,卻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末日博士、末日經濟的預言,沒有一次是準的,而「資源衰竭,是一百年來最大商機!」為什麼? ◎前兩次工業革命前,也是什麼都漲薪水不漲 蒸汽機機械化帶來工業革命、人口暴漲都市化引發資本革命,這回全球危機又來了,又是萬物皆漲薪資不漲,這次問題出在資源。 什麼是資源革命?你得先看看頁岩油如何改變世界。當老技術創新出新用法,美國產油量立刻衝世界第一,立刻推翻了全球的權力消長趨勢。 什麼都漲,才會刺激人類創新發明改良苦思,做出更實惠的東西。 ◎資源生產力革命——舉個例子,你懂得「3D列印」的意義有多麼重大嗎? ‧汽車業帶頭開始省材料,整個製造業可以做到幾乎無廢料的生產方式。 ‧為了省能源,省到連駕駛都省下:谷歌帶頭,賓士、奧迪跟進研發狂潮,2020年以前無人車就會掛牌上路。你一定要知道無人車為什麼會帶動網路、汽車業、消費電子、電力儲存、電力網建設……的飛快發展。 ‧3D列印機製造商麥克霸,讓你從手機殼到人工關節都可自行列印,無須包裝、運輸、倉儲成本,讓庫存成為歷史名詞,製程還做到零浪費。 ‧電子垃圾如何變出黃金?「先進科材公司」研發新方法,能從各種電子垃圾提煉黃金,「開採」成本比挖金礦還低。而製程中使用的水性溶液安全無害,直接飲用也沒關係。 ◎製造模組化,就從三十天從無到完工的大樓談起: 最老派的營建業也發生革命了,其實是老發明擴大應用。 裝潢,不必現場施工,而是先在工廠完成,搬進大樓組裝,搬家時可以拆下,換個地方重組,裝修總花費不到傳統工法一半。營建業也開始引進這種製程,在工廠裡頭製造大樓,運到工地組裝,中國大陸的業者兩天就蓋完一層樓。 ◎跨平台程式語言掀起的系統整合革命: 網路上一點巧思就能更省更快,最簡單的應用範圍如奧的斯智慧電梯能設定空電梯停留樓層,一大早上班時間預設在一樓,午餐時間則自動到餐廳樓層待命。 最複雜的解決方案,則是改良電網——建立智慧電網之後,我們根本不需要再蓋電廠,反而要讓部分電廠停止運轉。 你一定得搞懂的系統整合,則是「物聯網」——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當然也改變了就業方式。 ◎本書一一分析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資源革命,提醒我們如何看清未來: ‧破壞性創新,效能提升50%就改朝換代,我們正在進行、或是觀察中的創新,到達這種程度了嗎?我們有機會稱霸市場嗎? 創新要「夠快」,但也得「夠慢」:提前兩個產品週期開始投資,等到需求直線飆高時,就能領導市場。如何拿捏呢? ‧不過,這年頭量產和商業化的本領,可能比科技領先更重要。 例如,太陽能發電系統太貴沒人要。環保?沒人在意,簡單、便宜才是誘因,廠商改讓顧客租設備生產電力,用電戶不多花錢電費還更便宜。太陽能發電就很快普及了。 ◎資源革命到現在,還亟需哪些專業人才? ‧能用網路掌控組織的人 ‧能建立標準營運系統的人 ‧還有哪些專業技術領域的人最吃香?這份報告告訴你 再次提醒:別以為這些「概念」才剛起步,其實都已經成為新興產業和商機,二十年內保證翻轉世界。 名人推薦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溫肇東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詹文男 專文推薦 「如果你對未來感到悲觀,讀了本書保證讓你改觀。」──紐約時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蒂芬‧海克(Stefan Heck)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認知科學博士、史丹佛大學教授,專長為企業創新、資源經濟學、再生能源、物流運輸改良、跨國生產。 曾任麥肯錫公司董事、資深合夥人,帶領半導體產業的研究,並且成立麥肯錫全球乾淨能源科技和永續發展的部門,替全球各地前一百大科技、工業、營建、零售、能源相關企業擔任顧問,也為美國與亞洲的國家、城市提供政策諮商。 麥特‧羅傑斯(Matt Rogers) 耶魯大學商管碩士,麥肯錫公司舊金山分部董事,曾任美國能源部長資深顧問,負責管理復甦法案三百五十億美金的款項,專精於油電資源、再生能源,替全球石油業、能源業擔任顧問超過20年,負責領導全球能源供需與削減污染議題,以極優等的成績畢業於普林斯敦大學。 譯者簡介 黃庭敏 台灣大學外文系、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外商銀行。 曾從事藝術、歷史、論文、醫學、影視字幕等中英翻譯工作。認為翻譯是種享受、也是持續一生的學習。譯作包括《那些你不解的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醫生,我這樣正常嗎?》(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目錄 推薦序 以新思維運用資源,翻轉世界的未來/溫肇東 推薦序 掌控情報、把握趨勢,就能引領未來/詹文男 前言 「資源衰竭」是一百年來最大商機 第1章前兩次工業革命前,也是什麼都漲薪水不漲 資源連動,挖東牆、西牆一起垮 第一次工業革命,還自午後散步的靈光一閃 太多人擠進都市,擠出第二次工業革命 危機又來了,這次問題出在資源 從更少資源變出更多產品,危機於是變商機 第2章輪到資源起革命:頁岩油如何改變世界 老技術新用法,美國產油量衝世界第一 賺雙重收益:善用現有科技,毋需另外發明 第3章資源生產力革命:3D列印掀起的巨浪,你懂嗎? 什麼都漲,解決之道唯有從第三要素著手 汽車業的「革命進度」 省材料不如省駕駛,無人車的研發狂潮 鋼鐵人的電動車革命 你越來越貴,我只好發明更實惠 提升「資源生產力」的商機無窮盡 電子垃圾的「含金量」大到難以想像 不過重新規劃一下,省下幾億成本 辦好事情不必面對面──包括打仗 第4章製造的模組化:從一棟大樓三十天完工談起 營建革命:可拆卸重組裝潢模組 烤麵包機,居然激發跨平台程式語言? 模組大樓,三十天蓋十五層 可替換式零件,其實是老發明再擴大應用 以軟體整合,讓挑剔顧客滿意 第5章物聯網商機:讓不同機器講共同語言的能力 我們需要的是智慧電網,不是多蓋電廠 政府建立智慧電網,民間商機龐大 系統整合,一點巧思就能更省更快 未來的成功方程式,想破壞現況你才找得到 第6章破壞性創新,效能提升五○%就改朝換代 比目前最棒的產品更好,你也未必贏 創新要「夠快」,也得「夠慢」 LED與電燈泡幾乎同時問世,演進多花了一百年 第7章量產和商業化:比科技領先更重要的本領 創新誠可貴,量產價更高 環保沒人在意,簡單、便宜才是誘因 體貼,是打進大眾市場的關鍵 讓好東西大量生產的若干竅門 「創新」這種事,怎麼管理 第8章資源革命到現在,企業最缺哪些專業人才? 用網路掌控組織,集中決策但靈活應變 單靠「標準營運系統」,獲利多一倍 哪些專業最吃香?老闆搶著要 最好的人才還不存在,產官學如何「翻轉」比較快? 將新工作交給「外頭的」新人才,品質更棒更便宜 第9章今後一百年,這十二種產業主宰世界 現在只是概念,二十年後改變世界 結語從找工作到找投資,這是麥肯錫給你的答案 序 推薦序 以新思維運用資源,翻轉世界的未來 我們往前對「未來」可以看多遠、想得多深,和我們對「過去」的歷史瞭解有多遠、有多深是相關連的。本書作者帶領我們從現在人類、地球所面臨的困境,尤其是「資源的衰竭」,進而從危機中,找出現有模式可修改之處,進而探討未來的「機會」,並持樂觀的態度看待。 在探討、深究未來的機會以前,先深入回顧了第一次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歷史,從其脈絡及過程的演進,不只聚焦在那幾項耳熟能詳的技術創新,也擴及在周邊的變革,包括人類工作、組織、管理方式等必要的社會變遷,才能「成就」一次工業革命。 書中許多內容有似曾相識之處,但透過新的敘事觀點及架構、新的洞察(insight),使我們對未來更有線索、更有想像。作者用經濟學上最簡單的「生產函數」或「生產三要素」為概念,前兩次工業革命,分別是在「勞動」和「資本」的大量運用、改良,而較忽略「土地」這個要素。 過去我們狹義地以蓋工廠所需的土地為範疇,本書則擴大解釋為「自然資源」,包括能源、資源(地表或地下開採的)、空氣、水。過去我們在「使用」這項要素時,低估其對生產及消費的效率和外溢的影響。而作者從歷史的觀點提醒我們,每次革命的起因都是資源匱乏,從而逼出創新和效率改進的機會,將人類帶到下一個境界,過去幾年能源及原物料的價格上揚,正是下個革命的契機。 目前人類面臨的資源、能源問題,主要因中國、印度等新興的25億中產階級崛起而更顯急迫,同時價格上漲也鼓勵替代品的創新。但仔細閱讀作者對前兩次工業革命的解析,除了每次都需歷經數十年,而且不只是生產要素「生產力的改善」而已,也都伴隨相應的管理創新、組織創新。過去在統計或經濟分析的解釋成長時,對三要素之外的「殘值」,也用過不同的名詞,如管理、創新、創業精神。 「第四個生產要素」相對抽象,不同於前三項較有形、容易衡量。我認為本書最大的貢獻,除了將「第三個生產要素」的範疇再定義,並且分析其中的機會,更有意思的是拋出許多的創新案例,如擴大「虛擬化」(virtualization)、「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這是貫穿本書多個章節的重點。 像是「無人車」的情境想像,在台灣討論的人太少,還停留在科幻電影的情節,並不被視為可行的未來選項。不過,無人車的相關技術日趨成熟,透過完全不同的思維,得以讓現行私有車輛的使用效率、能源效率完全改寫,交通事故發生率卻趨近於零。在技術、科技進步之後,困境成了轉機、商機。 過去的生產及消費模式,產品或基礎建設的投資,有許多浪費及無效率之處,但都沒有被正視,若能較謙虛地反思,會發現很多本來以為「理當如此」的概念和作法,改善空間極大。但每次的革命,都會遭到許多既得利益者、主流學者全力反撲,只因為維持現狀,比較簡單、容易,甚至有利可圖。 人很容易用舊思維,投射對於未來的想像,前當汽車出現時,有些人想到的難題是:去哪裡找這麼多人來當馬伕(開汽車的司機)?而沒想過,車子能由車主親自駕駛,甚至在未來,則倚賴電腦和無數感應器,達到無人駕駛的地步。 資源革命的五個重點:稀有資源的替代品、消除浪費、循環使用、改良、和虛擬化,加上可替代式零件(模組化),以及用「軟體」將零件連結起來,最後運用網路整合系統,引導出的爆發力有,可達到十倍速的破壞式效果(物聯網、智慧化)。 雖然在實務上已成功、成形的案例還不多,但這些線索及其動能(momentum)給我們什麼啟發?如果你相信六年後的工作有60%還沒被定義,今天大家熟悉的「現場」一定會被破壞、被「翻轉」,產、官、學、研的各界人士與組織都得去調適。 中國大陸最近的創議「亞投行」和「一帶一路」,透過投資基礎建設,找到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相應地對資源、能源的大量需求,與本書內容有密切的關係。新的視野、新的產業結構、新的人才、新的獲利模式,都不是危言聳聽!如果不能好好把握,就會如作者所說的「等著被時代淘汰吧!」。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溫肇東教授 推薦序 掌控情報、把握趨勢,就能引領未來 近幾年有許多分析趨勢的書籍出版,內容大多討論未來的各種可能情境,當然也會介紹可能的熱門機會與挑戰,對於該如何掌握這些機會的策略、作法,卻往往沒有著墨,也因此讓這些書籍看來大同小異,看一本等於看了好幾本。但各位讀者手中的這本《資源革命》,很不一樣。 本書作者出自全球頂尖顧問公司麥肯錫,史蒂芬‧海克與麥特‧羅傑斯,就其長期與科技、工業、能源業界合作的經驗,以及率領團隊進行調查所做的研究成果,主要在闡述雖然全球人口爆炸性成長,能源、礦物、水及糧食等各種資源逐漸耗竭,但由於新的技術正在發展累積,反而提供了更多的商機,作者稱之為第三次工業革命——「資源革命」。 有別於過去的兩次工業革命,資源革命不再著重於勞力或資本,而在於資源。如何以更少資源,更有效率的生產出更多、更佳的產品?要滿足這些需求,困境成了推力,運用新思維的嶄新產業因而誕生:開採原油的極限,與油田的蘊藏量無關,而在如何將採收率最大化;運用感應器,自動調配輸電網絡效率的電網公司,能減少發電廠數目,同時穩定供電;以全球規模進行廢物回收,將廢棄物中的可利用物質析出;工程輕量化,使用更輕、更強韌的材質替代,降低能源消耗,表現更優異。以上所舉的例子,還只是一小部分。 如何在資源革命的浪潮中勝出,在書中透過許多著名的實例歸納策略,包括改變作業思維、產品零件模組化、運用網路整合系統及新的商業模式等等,而要實踐這些策略都需要新的思維、新的人才,以及新的管理方式。因此如何調整心態,從過去傳統工業的模式,改造企業成為靈活的網路型組織、培養或從全球吸引所需人才,在資源革命時代,是企業策略思維的重點。 整體而言,作者對全球未來的資源困境,抱持著樂觀的看法。透過客觀的研究,輔以許多成功個案的分析,提供如何因應趨勢的方法與策略,不論是對於渴望掌握趨勢的朋友,或者是目前正在進行、或想投入資源革命的企業,相信都能夠在書中找到對應篇章,仔細品味!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詹文男 前言 「資源衰竭」是一百年來最大商機 「我們現在正面臨百年最大的商機。」這是我們和科技、工業和能源領域最頂尖的顧問一起研究數年後,在2006年所得出的論點。 當時,這種說法還不被大眾認同,因為大家對自然資源抱持悲觀看法,傳統的想法都是:「我們快完蛋了。」環保團體確信,汙染和氣候變遷會讓地球走向滅亡。很多書籍和報告也都預測,「我們會把石油消耗殆盡」;此外,對於銅、鐵和其他的原料,包括很多電子產品需要的稀土金屬,看法也同樣悲觀。 經濟團體擔心,國際油價若飆高到每桶兩百美元時,市場就會重挫。悲觀論者認為原物料價格會攀升,白銀每盎司三十美元、黃金每盎司1500美元、銅價每磅3.5美元、鋁價每噸2000美元、鋼價每噸900美元、玉米每蒲式耳(Bushel)6美元、小麥每蒲式耳7美元,這些預測加深了市場的恐慌程度。很多商業人士心裡都想著:情勢若真的這樣發展,全球經濟能夠承受多大的衝擊? 中國、印度和其他新興國家的財富鉅增,也加深了資源消耗的隱憂,因為不久之後就會有數十億的人收入暴增,可支配的收入極為可觀。在天然資源就要耗盡的同時,這些新興國家的人口,對於天然資源的需求卻突增。 不過,我們同時也看到其他的契機,所以結論恰好相反。未來將會增加25億的中產階級人口;工業和資訊科技的整合,會徹底改變資源運用的方式,所以突破性的大轉變即將出現。在各個領域,如能源(提高產量和節約能源)、運輸、建築、水資源、農業、金屬和其他各種重要商品,都會有大幅的進步。 這些改變不僅影響主要原物料的生產者,連帶影響到需要大量電力、燃料或天然資源的公司,就連提供產品和服務給能源密集產業的企業,也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牽涉的層面極為廣泛,所有國家的各行各業,都無法置身事外。 一般想法是資源日益稀少,因此人類面臨危機,不過我們卻認為眼前有大好機會,得以重整全球的經濟,並且創造出上百億美元利潤的商機。 事實上,下一波的工業革命早已展開,而且影響的範圍和速度,都將大幅超過以往,所以要在這一波衝擊中經營生意很不容易。革命本來就會帶來挑戰,不過經理人要是能採用必要的新方式,就能突破困境,更有效地使用資源,把握住未來最大的成長機會,在新的世紀,建立起領導全球經濟的公司。 我們提出的論點相當簡單: ● 詳細地研究生物學、資訊科技、奈米材料技術,改進了工業技術和基礎設施,實質提高生產率。 ● 新興國家擁有高生產率的經濟成長,會促成25億的新中產階級人口現身,同時也是本世紀最大的商機。 ● 這些機會需要用新的管理方式掌握。 我們知道眼前看來困難重重,目前的情況是,全球經濟成長停滯、原物料價格飆漲、汙染日益嚴重、政府空轉,美、中、俄、印度和德國之間,上演政治強權的角力與拉鋸戰。 為了配合新中產階級的需求,各式建設的需求大增,原物料的價格會上漲,供應鏈將面臨挑戰。一連串不斷的變化會把某些公司逼得破產,這使得有人認為世界在退步,而非向前邁進,尤其是新興國家的汙染指數,危險程度已逼近極限。 末日預言,將被資源革命打破 很多人、公司、甚至是國家,會試著抵抗新一波的工業革命。大家總是會抗拒革命的,像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儘管蒸汽機提高了生產力,使得經濟出現史無前例的成長,幫助歐洲脫離貧困,還是有人排斥新科技,會去破壞蒸汽機,企圖遏止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政府的空轉和兩次世界大戰也企圖打壓,不過20世紀的經濟突飛猛進,離不開第二次工業革命。 不過,總有人想法悲觀,老是叨念不休。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初,學者湯瑪斯.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就預測末日近了。到了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都要展開了,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還附和馬爾薩斯的說法。時間再拉到最近,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也對20世紀末發表了悲觀的預測。 但是從經濟和科技的角度來看,那些末日預言者錯了。這一波革命所帶來的資源生產力(指每單位天然資源可產生的經濟效益),應該能讓新增的25億中產階級人口,得以享受繁榮富庶、乾淨的空氣和水源,居住在整潔的城市裡,就如同上個世紀經濟發展蓬勃的國家;同時眼光獨到的人,還可以發現突破的商機。 麥肯錫花費十年,《資源革命》掌握趨勢 雖然在麥肯錫,來自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從未聚在一起共事,但是在2006年,卻各自得出這個樂觀的結論,這是大家協力的成果。 我們的能源人才有石油、天然氣和其他重工業的背景,還有一直相信創新和再生能源的科技人士,大家合力發展出這套「全球永續發展與資源生產力的實務」報告(Sustainability and Resource Productivity Practice)。 我們和同事一齊努力,從麥肯錫特別重視的大量分析開始研究,觀察所有相關技術和重要自然資源的學習曲線和成本曲線;每種所能想到的產業,我們都去研究其中可能會受到的影響;我們會去考慮城市、國家和全球不同區域會經歷的變化。 第一份智慧結晶是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能源生產力研究報告,撰寫人為本書作者麥特和另兩名資深董事,即史考特.奈奎斯特(Scott Nyquist)和黛安娜.法若(Diana Farrell)。 他們認為光憑現有技術,就有機會讓全球的能源消耗量降低25%;此外,尖峰需求會比最高產能提早出現。這也就是說,雖然很多人擔心石油產量已經達到頂峰,或是快要達到頂峰,但在此之前石油的需求量會先達到頂峰,然後開始走低,石油產量之後才開始下滑。 這份報告發表之後,其他研究陸續出爐,像是目前深具指標意義的<麥肯錫溫室氣體減量報告>(McKinsey Greenhouse Gas Abatement)、<美國溫室氣體減量報告>__(U.S. Greenhouse Gas Abatement),以及<美國能源效率的機會>(U.S. Energy Efficiency Opportunity)。更近期的研究則是由歐本漢(Jeremy Oppenheim)、達布斯(Richard Dobbs)和湯普森(Fraser Thompson)所寫的,這份重要的報告討論關於眼前的資源革命,並且奠定了這本書的經濟理論基礎。 我們的結論是,情況明顯會有所改變,市場一旦了解情況無可避免,對資源生產力的想法就會有革命性的變化。 我們也了解現在市場結構正頻繁重組,若想要致勝,管理的方式就得跟著改變。數十年來,經理人努力提高資本生產力和勞動生產力,卻因為原物料價格已經持續下跌了幾乎一個世紀,而對資源懷著錯誤的安全感。雖然資本和勞動生產力不斷提升,資源生產力卻衰弱不振。資源革命的同時,企業需要新的管理方式。 然而,似乎沒有人看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其他人在寫文章討論有關能源發展的新可能性時,著眼於再生能源的來源、農作物產量或是其他狹隘的領域,角度極為受限。沒有人用全方位的角度來看資源革命所帶來的威脅─以及機會。 所以在2010年秋季時,我們將重心移至寫書。那個時機點很不賴,當時經濟正在復甦,使得企業重新開始思考起商機。而且商品價格已經上揚超過了10年,這個事實不能被輕忽;情況越來越明顯,商品價格會漲,是由於供需的重大轉變所造成。 同時,頁岩氣和頁岩油快速發展,可做為最佳的例子,證明資源革命的原理。人們數十年前就知道,頁岩層裡蘊藏著豐富的頁岩氣和頁岩油,但是要開採卻困難重重。到了這幾年,因為科技進步,主要是用水平鑽井(horizontal drilling)和水力壓裂(hydraulic fracturing)兩種開採技術,通常合併簡稱為壓裂法(fracking),終於獲取頁岩層裡的原油和氣體,開採成本又不至於過高。 由於資訊科技的整合,鑽井的情況已經改變。以前鑽井依賴工人,在鑽油平台上用吊繩拉起沉重的設備,四周都是泥漿和冒著硫磺味的煙霧;現在鑽井則是離礦區現場遠遠的,在安靜的房間內,室內裝有高解析度的螢幕,坐在室內的專家用搖桿控制鑽頭,深入地質岩層,盡可能地開採出所有的原油和氣體。 當然,開採現場的情況會更複雜,還是需要安全的鑽油規則、油井套管、水資源管理方法來有效利用油田;但是從經濟、地質和環境的角度來看,與其他產油方式相比,還是能證明上述的開採方式,風險要低得多。 由於美國突然發現國內天然氣供給豐富,這件事波及了能源市場和國際政治。我們因此信心更堅定,知道本書的重要,而且正合乎時代需求。 第三個生產要素的革命,五原理完全掌握 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經濟學經典著作《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裡,定義了三種基本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和土地。到目前為止的兩次工業革命,著重在勞動和資本的改變,而非土地。土地包含的範圍可以再擴大,像是食物、水和木材等資源都算,因為從土地上種出來的、開採出來的,或是丟棄在土地上的東西都算。 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大大提升了勞動生產力,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多台高速紡織機,把棉花製成棉線,不需要動用上百人在紡紗車前手工生產。第一次工業革命也促成了有限股份公司出現,發展成更大的規模。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將石油、電力網、汽車、馬路、附電梯和冷氣的摩天大樓,還有一大票其他需要投注龐大資本的建設,帶入我們的生活中。巧的是,依靠資本的革命也促成了科學管理方法、跨國企業和現代的銀行系統。 但是前兩次工業革命,都沒有著重在斯密的第三個生產要素,也就是土地和自然資源。 而我們眼前看到的就是這個機會,我們相信這波革命帶給公司和顧客的利益,完全和前兩次革命所帶來的一樣大。在瓦特和蒸汽機出現之前,生產力的進步非常緩慢,當時一般的歐洲人和凱薩大帝時代的羅馬人相比,生活水準大概只進步了兩倍,而之間相距兩千年。等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世人的生活快速改善,平均而言,現代歐洲人的生活,大約要比1750年的祖先好上13倍。瓦特的蒸汽機掀起進步的序幕,而本書裡講到的原理,則會讓我們邁向進步的下一段旅程。 下一波工業革命的原理還在發酵當中,沒有人能夠預測20、30年後的商業情況,就如同當年瓦特也沒有料到,他的蒸汽機竟然能顛覆全世界。儘管如此,從夠多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有信心地說出以下兩件事:一、資源是要關注的領域。二、未來的機會無窮。例如,波音公司(Boeing)可以利用雷射焊接、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和閉環回收(Closed-loop Recycling)的技術,就有機會把鈦合金零組件的BTF比例(buy-to-fly ratio)從原本的30:1降到3:1,甚至是降到1:1的程度。 陶氏化學(Dow)和杜邦(DuPont)兩家公司在過去10年間,一直有系統地將廢物回收製成產品。而全球最好的精煉廠,包括韓國的加德士機油(GS Caltex)和SK煉油集團(SK Refining),都比競爭對手節省了20%到30%的能源,也會把廢物回收製成產品。 沃爾瑪超市(Walmart)非常努力地消除各種形式的浪費,像是電力、製造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包裝材料,從整個供應鏈上降低成本和風險,並且提高長期競爭力。對於美國汽車大廠來說,製造過程零浪費的概念已經是業界標準。 這些還只是先例而已,可以預見在未來15、20年內,市場會被全新型態的公司占據。也許會有廠商從廢物中提煉出黃金,從消費性電子產品裡回收白銀,或是從地熱廢水中提煉鋰。 也許會有公司專門負責各式旅遊服務:旅客只要輸入想去的地方,公司就會列出最佳路線,或是提供會自動駕駛的車子。租車公司可能不再依傳統的觀念「出租」車子,像是史普卡租車公司(Zipcar)就已經開始讓客戶用經濟的方案,以加入會員的方式租車而不必花錢買下汽車這種資本密集的資產,而且車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停著沒開,對於交通運輸,有80%的資本可以省下來。 同時,不管是新公司或舊公司、大廠或小廠,只要能提供設備和服務,讓客務運作得更有效率作,幾乎都有無窮的機會。 讓我們先起個頭,請讀者想想看,要怎樣才能達到美好的願景,所以本書一開始會先介紹前兩次工業革命如何結束,在邁向第三次革命的此刻,我們要勾勒出商業上的挑戰和機會。然後,我們會討論5種原理,可以運用在各種公司、供應商、客戶,讓大家能更有效運用資源,進而讓資源生產力永續發展。 運用這些原理的方法,又會衍生出截然不同的產品和服務,而且要用到的資源更少,效用卻更佳。也就是說,我們可沒有要東省西省,或是把餅越畫越小。我們說的是要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來。許多人常認為,資源缺乏的年代即將到來,但我們根據現況所得出的報告,結論正好相反。 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們會解釋如何掌握正確時機,以及將想法投入量產,因為當市場變化快速時,這些都是很棘手的問題。由於管理訓練很重要,我們也要探討管理架構和方式,這樣的轉變需要招攬新的人才,而且團隊組織和受訓的方式也不同於以往。最後,我們要說明如何持續進行資源革命,而不是只突破了一個瓶頸就滿足了。 就如同第一章所將介紹的,現在商業的困境,即全球所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蘊藏的機會卻也前所未見,本書希望幫助你發掘這些機會。 內容連載 今後100年,這12種產業主宰世界 情況通常像這樣,當一般人覺得出現了資源危機,就會著眼於節省;當公司討論起這個話題時,常常是因為面臨威脅。 舉例來說,投資者注意到,報紙的讀者從網路看新聞,所以報紙的銷售量下滑,傳統紙本報業的商業模式就受到威脅:公司就不會去種樹、把樹木砍下來,然後再消耗大量的水和化學物質去做紙漿。 但是,有些公司可是靠著紙賺了大錢,資源革命可能帶來了不起的成就,張茵的故事就是個例證。張茵成長在軍人家庭,家裡有8個小孩,排行老大,在她成長的年代,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 她最早是在一家紡織廠裡工作,然後到深圳一家紙類貿易公司上班,當時鄧小平宣布把深圳規劃成經濟特區。1985年,張茵搬到香港,成立了玖龍紙業,1990年到洛杉磯成立美國分公司。 她的眼光根據什麼?中國很缺紙,而且沒有樹可以砍來再製紙。然而當時中國正在轉型為世界工廠,而幾乎每樣中國製造的東西都少不了紙,包裝、外盒和說明書,都需要用到紙。 她的商業模式如下:從美國買進廢紙,1噸成本不到100美元(而1噸原生木漿紙要價超過500美元)。當時從中國到美國的貨櫃船很多,但這些貨櫃到美國卸貨後,常常空船返回。 因為中國幾乎都是出口到美國,以致於沒有什麼人會去用返航的貨櫃,回程的運費極低,所以她就這樣從美國運回大量廢紙,然後再處理成再生紙漿,生產出裝箱材料,最後再賣到中國這個長期缺乏紙類製品的市場。 隨著業務拓展,張茵投資造紙技術,只需用極少量的水就能處理再生紙。 由於玖龍紙業的利潤超過12%,張茵現在是中國女首富,而且在全世界靠白手起家,而非繼承家業的女企業家裡,同樣排名第一。 重點是,談到「節約」的話題時,大家常常被誤導。提到傳統造紙公司的模式和營運金額時,大家都說「越做越小」,擔心未來情形可能是「成本更多、但成果越少」,因為傳統的石油公司在開採和研發的錢越花越多,但油田卻越來越小。 事實上,如同本書的例證和張茵的故事可以看出,很多公司可以找出「成本更少,成果卻更多」的方法。 Copyright © since 1995 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詳細介紹網址http://product.mobchannels.com/redirect.php?k=d92a209ed7b5efb56ff70d7f343f49dc&uid1=&uid2=&uid3=&uid4=&uid5=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