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7 20:19:21瀏覽605|回應0|推薦0 | |
王芳艷;陳植 “寵兒”變成“棄兒”,白銀只用了一周時間。隨着白銀價格一周大跌20%,衆多新進散戶投資者哀鴻遍野。 “尤其是2-3月剛剛進場的散戶投資者,基本是看好白銀上漲而來的,金額少的數萬元,高的則達到數百萬元。但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把投資槓桿放到6倍最大化。”一家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機構負責人指出。 一家股份制銀行貴金屬業務負責人預計,這輪下跌中白銀T+D投資者虧損較多,如在4月25日進場,按照20%的保證金比例,如今已虧損達125%。 “客戶是按照炒股票的心態來炒白銀,投資者教育不足的問題需要引發高度關注。”他呼籲。 白銀“陷阱” “我不得不提醒,現在投資白銀要非常小心,白銀從4000漲到7000元多,現在就是一個陷阱。”早在4月25日,上述股份制銀行貴金屬交易負責人就在一次業務推介會上,向客戶敲響警鐘。 此時,白銀價格上漲已接近瘋狂。數據顯示,去年8月以來,國際金價累計漲幅近30%,但白銀比黃金更加瘋狂,國際銀價去年8月以來持續飆升,累計漲幅接近130%。 近幾周,白銀的狂熱更是達到了高點。單單4月裡,白銀價格大漲了近20%,並在4月25日創出49.77美元/盎司歷史紀錄,這令堅守着白銀多單頭寸散戶紛紛進場,大戶也集體投資期貨與選擇權合約。 上述銀行人士表示,國內的白銀交易量從此前一天二三億躥升到200億元,“市場已經非常不理性。” 然而泡沫終究要被刺破。5月2日當美國宣佈本?拉登被擊斃,白銀忽然如水銀瀉地般“從天而降”,短短幾個交易日暴跌近20%。 5月2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復盤後,一度出現國內白銀T+D品種連續三個交易日跌停。截至5月6日下午4點,白銀Ag(T+D)合約報每公斤7914元,比4月25日的10500元下跌近2500元,跌幅超25%。 隨着銀價波動劇烈,上海黃金交易所半月內已三次調整了白銀Ag(T+D)合約的保證金比例——4月21日發布通知,自4月25日日終清算時起,調整保證金比例至15%;4月26日起漲跌停板比例調整為8%。5月5日再次發布公告,自5月5日日終清算時起,調整保證金比例至18%;5月6日起漲跌停板比例調整為10%。5月6日又一次發布公告,5月6日日終清算時起,白銀Ag(T+D)合約的保證金比例提高兩個百分點至20%,5月9日起 Ag(T+D)合約漲跌停板比例調整為15%。 “拉登之死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白銀價格早已充滿泡沫,這次下調實際是炒家獲利了結的結果。”另一位銀行人士稱。 投資者教育迫在眉睫 然而不少散戶卻深陷其中。 作為國內白銀主要投資方式之一,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展的Ag(T+D)業務主要是保證金交易,一般資金放大比例為6倍左右。由於是槓桿交易,因此國內市場開盤後,對投資者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五一前,海外交易所提高保證金比例對白銀價格本是利空,且白銀市場的投機氛圍日濃,散戶投資者已收到風險提醒。 “期間散戶投資者還是能夠儘早止損,但真正止損的並不多。”上述黃金交易所會員機構負責人表示,“他們反而在跌停盤買進多頭白銀補倉,攤薄持倉成本。” 在他看來,這是令衆多散戶投資者投資買漲白銀面臨巨虧的直接原因,他們直接照搬國內股市逢低買入“抄底”的做法,卻沒有考慮全球白銀投資氛圍正悄然變化。目前,關於索羅斯基金拋售白銀的傳聞已瀰漫整個白銀投資市場,正引發一大批資金開始跟風撤走白銀多頭陣營。僅5月5日全球最大的白銀上市交易基金(ETF)iShares Silver Trust的白銀持倉量為10387.26噸,比上一交易日驟減521.8噸。 “但當周五散戶投資者已發現市場氛圍偏向空方時,巨額浮虧已經出現。”一位參與國內白銀T+D交易的投資者向記者透露,他身邊的個別投資者已在過去一周損失上百萬元,損失額接近40%。 上述銀行人士則表示,如果客戶在4月25日進場,則已經虧損125%。 他認為,對諸多散戶而言,其投資白銀的方式存在諸多風險。其一是白銀T+D是槓桿投資,很多客戶沒有設立止損點,導致損失慘重。其二是許多白銀投資者仍然以炒股票的方式來炒白銀T+D,但股票可以長期持有,而白銀T+D卻是要每天結算損益,但客戶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白銀大起大落之間,有輸家,也會有贏家。記者調查發現,多數國內白銀現貨交易商不但安然度過一劫,部分交易商還從中沽空白銀賺取價差。 “多數白銀現貨商做白銀套期保值時,槓桿繫數並不高,自己把保證金提高到30%-40%,即使白銀大幅下跌,沒有爆倉風險,而且他們多數在46美元附近已開始轉多為空。”上海經易商貿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進華向記者指出。 白銀現貨商的轉變,來自他們對1980年白銀衝上50美元後迅速暴跌的歷史教訓。“當時亨特兄弟操縱白銀價格衝上50美元時,正是交易所提高保證金等相關措施,令白銀價格迅速暴跌。如今的情況相當相似,上周芝加哥交易所連續兩次提高白銀保證金,讓現貨商擔心歷史會重演,在節前轉手平掉多倉,甚至增加白銀空單。”陳進華表示。 “投資者教育迫在眉睫,希望協會、監管和銀行都要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上述銀行人士表示。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