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川規模6.8地震 印證了「大旱之後必有大震」?
2022/09/07 01:09:28瀏覽353|回應0|推薦11

記者林則宏/世界新聞網

y

四川甘孜州瀘定縣5日中午發生規模6.8地震,圖為中國移動四川公司正在搶修瀘定縣磨西鎮一處受損光纜。(新華社)

四川多地今年出現嚴重乾旱。9月1日,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發表一篇文章指出,「大旱之後必有大震」的說法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不料,5日四川瀘定縣就發生規模6.8地震,讓所謂「旱震理論」再度受到關注。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微信公眾號「貴州地災防治」9月1日刊載題為「話題:大旱之後必有大震,是危言聳聽還是科學預測?」的文章稱,「大旱之後必有大震」的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左丘明撰寫的國別體著作「國語」中記載: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涇、渭、洛三條河川枯竭,西周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發生地震,岐山發生崩塌。這次地震造成的破壞很大。

文章並列出:1972年中國華北地區遭遇大旱,三年半後,1976年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1986年雲南遭遇嚴重乾旱,兩年後,雲南瀾滄發生了7.6級地震,雲南耿馬發生7.2級地震;2004年,秘魯遭遇十年一遇大旱,三年後,2007年秘魯中部海岸發生了8級大地;2006年重慶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兩年後,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

中新網指出,中國地質學家耿慶國系統研究大旱與地震之間的關係,提出「旱震理論」。他認為,「凡發生過6級以上大型地震的區域,在地震發生之前的1-3年間,往往會出現非常嚴重的乾旱災害。乾旱的地域越廣、持續時間越長、程度越重,那麼之後所發生的地震強度就會越大、破壞力也越強。」

對此,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表示,耿慶國的理論本身有較為複雜的研究指標、研究要素和研究方法,不能用一句「大旱之後必有大震」來標簽化、簡單化理解,更不能在一次地震發生後來過分放大傳播這句話。在地震預報領域,也不能以一種氣象事件來簡單進行地震預測、預報。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yuen&aid=17703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