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退回至中間路線
2006/04/02 23:49:32瀏覽182|回應0|推薦1

   馬英九退回至中間路線                  2006.4.2.

觀察馬英九最近二個月來,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是「維持現狀」,尤其在阿扁元月底提出廢止國統綱領、國統會後,此種立論益加趨於明顯;除在國際媒體專訪、赴歐洲訪問等各種場合,不斷表白外,馬主席旅美期間,力倡台海維持現狀,不遺餘力。從部分角度而言,其主張確實不妨礙美中交往秩序,及創造台灣未來生存發展環境之需。

若從另一角度觀察,也可解釋為:馬英九藉著「維持現狀」,企圖解決兩岸僵局與對外困境,係在討好美國,緩和中國顧忌,以及安撫連戰一派極度親中路線與主張;乃是著眼現實主義,採取比較務實態度,回歸到中間路線,也可以說是從泛藍親中的極右情緒,退回到中間偏右的立場,以台灣利益、台灣優先的台灣主體意識為主軸,發展出最新的對內、對外暨對兩岸政策主張。

馬英九雖然對「維持現狀」主張的「現狀」,闡述其定義,不過,他的定義不見得是美國或中國所願意接受的「現狀」;況且長久以來,以迄目前為止的「現狀」是動態的,從未曾經呈現「靜態」停止過。五十餘年前,當時的「現狀」是偏右,長時段落在傾向歸統的政治光譜上;近十餘年,因本土化與台灣優先意識大力推行,台灣主體意識逐漸擴展成形與影響,「現狀」的政治光譜逐漸調整為傾向中間偏左趨勢,直至去年四月連戰「和平之旅」成行,才稍稍扭轉光譜原有傾向。可見每一時期有不同的政治光譜傾向與落點。

當然,由於台灣主體意識不斷強化,台灣利益優先持續成為國人強烈共識,台海現狀乃是國內政治角力,國際政治交叉互動影響,多重變項動態演化的事實與結果。不僅藍綠各有論調,國際上與兩岸關係上也自有定義,但最終仍應落在台灣主體利益的「在地考量」,才是台灣全民所最需要的。

因此,為因應當前國際情勢變化,美日友邦外交環境轉變,美日中三邊外交互動影響,及順應國內人民愛台灣心情等等內外因素考量,採取「動態維持現狀」政策,根據動態情勢演變,機動調整台灣維持現狀的因應措施,係台灣當前最適宜策略,既不否定美中定義,亦可自我肯定保障台灣本身「自我利益」的正當性,也是呼籲藍綠兩黨政治,回歸最多選民可以接受的中間路線,最有利於大眾利益的極大公約數,更是創造國際、兩岸暨國內政治多重力量,通通有獎的利多好辦法。

馬英九預定4月3日與扁公開會面晤談,宜鑑諸扁會連前主席、宋主席之惡行前例不遠,謹言慎重應對。馬主席訪美期間,媒體記者嘗詢及是否見阿扁,自喻將非常小心應付,實乃明智之識。今既會面成真,唯難免再遭扁借力使壞招,不僅壞了馬主席美意初衷,恐將平添泛藍不幸折傷,破壞國內政治消長均勢,且助長阿扁及綠營士氣,穩住岌岌可危政權;故允實不能不防。

馬英九若遭受阿扁無禮屈辱待遇時,宜毫不客氣,昭告天下人,點出阿扁近年來,肖想卸任後,搶坐李登輝台獨盟主之陽謀,搞終統、正名、制憲、憲改、激化兩岸對立的把戲,實在對不起李老先生,當年提攜栽培之恩,並且此等老招式已無法再像過去十年間一樣,繼續謀取高度政治利益,不僅民眾看破手腳,連老共都已改弦更張,變更對付台灣及台獨的策略。此舉不僅告示台獨及時回頭,並應強化人民認同堅守「台灣利益」、「維持現狀」的中性中立理念與主張,讓台灣本身利益成為台灣全民關切的核心。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oichi2006&aid=2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