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訓詁學與六書
2010/07/05 09:45:50瀏覽628|回應0|推薦0

訓詁學與六書

    「研六經以訓詁,括萬妙而為師。」

    我開這一欄,目的是要證明我對中國文化發言的地位。那些搞白話文的人,
對文言文的解讀能力根本就差,假藉著「科學方法」,一知半解地就對中國文化
胡說八道。你要談中國文化,中國哲學,至少你要很懂中國的古書,特別是經典
。還有,洋人不希望中國人愛中國,自然不希望中國人懂中國文化。甚至曲解中
國文化,污衊中國文化,你也跟在屁股後面跑,出賣靈魂,然後領國科會的研究
獎金。什麼玩意兒?

    我講過,要真正讀懂中國古書,必須懂訓詁。對古書的每一個字,來龍去脈
,都很清楚,不然對古書就是一知半解,騙騙外行吧!

    訓詁學是字義之學,但是卻建立在字形、字音的基礎上。六書是什麼?它是
中國文字創造與運用的原則。懂了六書,自然可以打開訓詁學的大門。

    我曾有一篇文章,〈六書:中國文字的鐵律〉,登在新竹師專國教世紀 16
卷 11 期第 2 頁。1981.5.31

    六書的說法甚多,名稱、次序各異。比較理想的,名稱採許慎、次序採班固
,較為合理。

    一、象形:照著具體之物,畫它的形狀。當然比圖畫簡單些。例如「日」「
月」,在造字當時,都是模擬日月的形象而成的。由圖形可知字義,意義在圖形
之中。

    二、指事:畫抽象之物,叫做指事。例如「上」「下」,是在一條橫線的上
麵、下面,畫一些標誌,表示在橫線的上面或下面。由形象可知字義,意義在圖
形之中。

    以上二者,都是單獨一個形體,謂之「文」或「初文」。故曰,「獨體為文
」(文是物象之本,為數不多,大約只有幾百個)。以下二者,為合兩者或兩者
以上所造的「字」(字有滋生眾多的意思),故曰「合體為字」。

    三、會意: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放在一起,經過人的領會,產生新
的意義。例如,「武」字,是「止戈」,阻止干戈的就是武力。「信」字,是「
人言」,人講的話必有信用。(如沒信用,就不是人講的話,這是中國人的道德
觀)

    四、形聲:我的老師林尹先生說:「一邊主形以歸其類,一邊主聲以注其音
」。形聲字分兩部分,形符和聲符。分別代表意義的類別與聲音。(因為聲音有
古今、南北的變化,所以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大致還是可以察覺的)

    以上四種,都是造字的原則,稱作「四體」。以下兩種,是文字運用的原則
,於文字的意義亦有關係,稱作「二用」。

    五、轉注:注,就是註解、解釋。轉,就是輾轉、互相的意思。兩個字可以
互相解釋,就是轉注。轉注大約與聲音有關。之所以需要互相解釋,是因為在造
字之時,多造了一些字音相同、意義相近的字,為了互相溝通,所以要相互解釋
,以解決文字的多餘。例如,「考」就是「老」的意思;「老」就是「考」的意
思。

    六、假借:假就是借,借也就是假。簡單地說,就是借甲字當乙字來用的意
思。之所以要借他字來用,是為了補文字之不足。假借大約也與聲音有關。例如
縣長的「長」字未造出,而實際需要表達一縣之長的觀念,就借用發號施令的「
令」字來代替。這就是假借。林尹先生說:「中國文字的創造雖是形符,中國文
字的運用仍是聲符。」

    由上可知,中國文字是很科學的,也是很容易學的。至於先有六書再造字,
還是先造字才有六書?我想是先造字,以後發現中國文字的創造和運用怎麼都離
不開這些條理,所以這六書自然成為中國文字的鐵律了。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z&aid=419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