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反對的「台獨」:佔據台灣的「中華民國」別想獨立,因為那意味著二個中國,代表戰爭(中國的內戰)
2018/08/03 16:41:45瀏覽815|回應0|推薦0

美國反對「台獨」是指:盤據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管理當局別想用「中華民國」名號獨立,因為那意味著二個中國,代表戰爭(中國的內戰)

    美國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內容:盤據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管理當局別想用「中華民國」名號獨立,因為那意味著二個中國,代表戰爭(中國的內戰)。所以美國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一切動作都在實質化台灣、澎湖,全部方向只有「台灣」沒有「中華民國」。可是「中華民國」人卻蓄意把美國的「台獨」解釋成台、澎的正名、獨立建國,讓方向完全相反,與美國的原意完全南轅北轍、背道而馳。「中華民國」這名稱對美國而言,代表戰爭,是二個中國,中國持續在內戰中,美國沒興趣。

網路瘋傳youtube影片:「2006/05/10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台灣不是主權國家,台獨意味戰爭,我們不必與中國商量,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是在撞牆」。本影片被藍、綠解釋為:「美國不支持台獨,台獨意味戰爭」,經看過後,確認,美國對台灣的一貫立場清楚:不支持 「台灣管理當局」以中華民國 (ROC)名義,獨立成為另一個中國。

  影片中,美國的立場清楚如下:

1.認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

2.認為台灣是一個經濟體。

3.美國依台灣關係法 (TRA)及三公報均奉行一中政策。

4.美國支持台灣這個民主政治及強大經濟體(意謂:台灣與現處台灣的中華民國無關)。

5.不支持台獨(意謂:不支持 「台灣管理當局」以中華民國 (ROC)名義,獨立成為另一個中國,也就是中華民國不可以獨立)

6.認為台獨就是戰爭(意謂:中華民國不可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如果中華民國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表示中國的內戰還沒有結束,就是戰爭)

7.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主張平衡,一方面鼓勵台灣實施民主政治,另一方面加大經濟力量,也就是支持台灣(我們主張的台澎,這二戰後的戰利品)。一方面反對中華民國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此亦與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所解釋內容一致,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地位是相互平衡的)

  美國會把英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家的主權、安全,寫入其國內法案?向國際宣布嗎?可是他們對牽涉台灣的主權、安全等問題的法案卻是源源不絕出籠:《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一切動作在告訴國際及台灣人,台灣是美國二戰後,其未處理完畢的領土,他們有義務及責任把台灣問題處理好。當時沒處理好的原因是因為:韓戰爆發,台、澎展現其地緣戰略的重要地位,致聯合國將此問題擱置,進而美援挹助台灣,卻讓台灣人民從此被「中華民國」非法佔領並統治至今。

    1949年10月美國曾經要求蔣介石將他的「中華民國」帶去中國的海南島,讓台灣、澎湖的人民能依美國海軍所規劃的步驟,交由盟軍總部或聯合國託管,使台、澎居民能「住民自決」行使權利,惟被當時霸佔台、澎的蔣介石拒絕。 

    觀乎歷屆總統及可能問鼎總統的候選人對國名的定義:

    行政院長賴清德:「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希望任何國家都應該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這個說法正面碰撞美國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沒有「中華民國」,因它已滅亡,賴的說法違背美國、聯合國捍衛台灣、澎湖人民的「住民自決」精神,是無法走進世界舞台的。

    蔡英文:「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也是正面碰撞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中華民國」,也是違背美國、聯合國捍衛台灣、澎湖人民的「住民自決」精神,是無法走進世界舞台的。

    馬英九:「台灣是我們的家園,也是我們的國家,正式國名是中華民國,通稱是『台灣』」。內容雖婉轉于廻,惟「中華民國」已滅亡,跟上面解釋同,也是無法走進世界舞台。

    陳水扁:「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跟上面解釋同,也是無法走進世界舞台。

    李登輝:台灣認同已發展成「台灣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已經不是以往的中華民國,而是「New Republic」,也就是所謂的「第二共和」。跟上面解釋同,也是無法走進世界舞台。

      2017台北世大運,外國選手,被問到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代表哪個國家時,大部分的人都回答「台灣」,強調「台灣就是台灣」,還大讚「台灣NO.1」,反被人打成「台獨份子」。

    天佑台灣,希望下次2020年的總統選舉,能有一個候選人拒絕「中華民國」只承認台灣,台灣人民的世界之路才算走出來了。

By 曾淼泓(電機博士、兼任助理教授、台灣獨立黨主席、陸軍備役上校)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e1061de&aid=11385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