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9 20:14:41瀏覽2066|回應0|推薦4 | |
澎湖三官殿(馬公市) 文澳媽宮兩要津 前清商旅往來頻 亭興五里為嘉陰 殿奉三官祐信民 幾度整修原貌杳 全番拆解現容新 木雕彩繪爐聯匾 圖錄藏收猶可親 馬公三官殿,俗稱五里亭,清‧志書則稱「嘉蔭亭」。何有此亭?蓋昔日文澳舊廳署以及媽宮協鎮署間,往來行旅休憩之亭,通判胡格捐俸倡建。時,乾隆4年(1739)之事也;何以名曰嘉蔭亭?蓋當年路旁樹木不生,行人苦於炎日烈火,建亭以供歇足,如樾之有蔭,故稱之。而自遠方來此行程約莫五里,又稱:「五里亭」。 嘉蔭亭內供奉神祇,未審肇於何時也,亦無可稽考。傳聞最早有神像三尊,中祀三官,左奉文武二帝,右配龍王。後,幾經更易,而今三官大帝為鎮殿主神,東邊配祀註生娘娘,西邊配祀福德正神。三官大帝則天官、地官、水官三尊之合稱,亦即堯帝、舜帝、禹帝是也。三帝有德高尊,位居三界,惠澤人寰,夜夜堂生畢集,群神下降,藉乩盤而救世,著寶律以勸人,時有善信不辭路遠,到此參拜,是澎區五座「闔澎公廟」之一。 嘉蔭亭於前清五次重修,原貌杳不可知。清‧方志:道光三年,通判蔣鏞於廟外建亭,前築照牆,以禦風颱。觀此,原貌應與宮廟相似。民國25年重修廟貌,後又拆去廟前之亭,擴大正殿,更名:三官殿。民國56年,以鄰近之彈藥庫(文化局現址)爆炸,殃及而損壞、漏雨,正殿屋瓦掀起修建,粉刷漆之。 長年以降,三官殿因地勢低,遇雨輒災,有司遂有改建墊高之議,以故,乃於民國86年12月16日,委由文化局代為拆解改建,原貌盡失。然,廟方感地方政府保存古廟之心,將木、石構件、彩繪作品、文物用具、匾聯,捐贈文化局典藏,俾保存匪易之舊廟原件,他日得供民眾欣賞,或局部重組復原展出,皆有心人也。文化局迺將所贈,編成「澎湖三官殿文物圖錄」一書,入澎湖縣文化資產叢書之林。 澎湖三官殿,廟內雕梁畫棟,正殿屋架裝飾,彩繪為主。大楣上,多台南名匠陳玉峰成熟之作,如「八仙過海」、「孫悟空大走南天門」等是。至若花鳥,則本地匠師王國忠之手筆也。而黃文華、黃友謙父子鑿花木雕、彩繪獨樹一幟!文華師作品散件各廟,友謙師克紹箕裘,「鍾馗趕鬼」、「郭子儀征戰」等,皆其大作。 三官殿,木雕以斗座、橫拱、束仔等小構件居多;石雕不多,木匾如:「參贊化育」、「德配昊天」,大正14-15年之物;他如:「福多怡遹」、「天官賜福」,昭和12年(1937)入火時,信眾獻立。近年,廟左民居改建大樓,出土「五風兼十雨」、「里詠又巷歌」「嘉祥呈萬灶」石碑,應是清‧道光三年雙頭掛士紳紀秉修所題聯對,堪為鎮廟之寶!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