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布袋戲乾坤 陳瑞旭
2006/03/07 07:46:39瀏覽227|回應0|推薦6
布袋戲乾坤 陳瑞旭
西路里的諺語:「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所謂一語道出千古事,是指一場布袋戲中,從頭到尾,男、女、老、少,口白聲音,全由主演藝師,一個人所發出。十指搬弄百萬兵,又是什麼意思?就是一齣戲的演出,都是由藝師的十根手指頭表演。田中鎮西路里,布袋戲團,有外環快速道路,中正路的成世界,自強街的黑狗掌中班,成世界因自行編劇,較受鄉親喜愛,而目前從事布袋戲演出,師傅多半以子繼父業的家傳居多,與各地方民俗表演的窘況一致,新一代如何從舊有的傳承,和題材中開創新,才能勝出。
但到了富裕的現代,又被五光十色的康樂隊搶飯
成世界,精湛演出掌中戲,台灣本土文化戲碼(南俠風雲系列),吸引很多阿公、阿嬤和小朋友,前來觀賞。成世界指出:布袋戲由泉州傳入,早期物資缺乏,以木屑、膠等混合,材料創作了戲偶。木偶分正、邪、番、丑、旦、生、僧、怪、動物,早期是南管戲、北管戲,單調不能滿足觀眾需求,加入了劍俠戲,戲偶加大,布景加長,彩色燈光,電子音效。
掌中戲的特殊性,在木偶的精緻小巧,中年以上的鄉親,喜歡布袋戲,三十年前,每天中午吃飯時間,所有人聚集在電視機前面,觀看「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就連學生們,也暫時休息。這齣家喻戶曉的布袋戲的盛況呢?入迷的程度到了瘋狂,民族的救星是誰?史艷文,史艷文是誰?布袋戲主角;這些現象,惹毛了當局,每天台語發音的節目,要管制。西路里仍有許多長輩,記憶中溫馨的童年回憶,如苦海女神龍、劉三、二齒…等角色。
布袋戲偶在黑狗的掌中,彷彿活了起來,小姐嬌媚動人,書生英挺帥氣,老長輩走起路來筋骨僵硬。諺語:「千里路途兩三步,百萬雄兵六七人;雅俗故典傳世間,掌中自有天地」,「掌中戲」最初是放在手掌上的小木偶,為甚麼來台後又被稱為「布袋戲」呢?黑狗掌中班的說法,是因為戲偶衣服的造型,像個四方型的布袋形狀,所以又俗稱布袋戲 。演布袋戲就像,一日討海,九日曬網。所以也要兼做其他的事業,例如沒有戲演的時候,就去打零工,在貧困的五十年代裡,布袋戲只在廟會時才演,但到了富裕的現代,又被五光十色的康樂隊搶飯碗。數十年來,在夾縫中求生存。
「文化就是生活」,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民,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生活經驗。布袋戲為南彰化,早期較為蓬勃發展的民俗;這與當時沒有電視,有很大關係,三十年前,布袋戲是很受歡迎的娛樂,俗語說:「一來敬神,二來敬人」,布袋戲結合祭祀,迎神賽會,等宗教活動,給予周邊木頭雕塑塑、彩繪、衣服刺繡、後台的樂器吹奏,製造了賺錢機會,而精益求精演出,也賦予民間傳說多樣的生命力。
布袋戲加入了劍俠戲,戲偶加大
布袋戲雕塑,藝師以手臂尺寸,微觀宇宙,木頭為素材的雕塑,布偶凝結的正、邪、番、丑,把生命特質,片刻的個性,化為獨特造型,好人壞人,因造型俊俏,或牛頭馬面,或張牙舞爪,給觀眾無限的想像延展。
成世界拿手戲碼,南俠風雲系列,少了政治味,多了鄉土味,藉著神話、故事、歌謠的形式,去傳承台灣文化;例如國姓爺,鄭成功的故事,最受鄉親喜愛,鄭氏三代,治領臺灣21年,這是臺灣歷史上,漢人建立的獨立國家。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鄭芝龍在日本結識海盜顏思齊,發展成為閩、粵沿海,一股強大的武力。鄭芝龍的愛將何彬,亦是荷蘭的通事,幫鄭成功取得臺灣,方法是利用漲潮時,強渡台南鹿耳門,逼荷蘭投降。成世界阿成說:天氣熱,有時戴個斗笠,就出來演戲了,在現實的人生裡,不也是鄭成功的無奈。
不知什麼時候,田中央的故事,也能編出戲碼來入戲
二八水能的故事入戲,,又有人願意去演,田中鎮熱心地方文史的先進,人數少又少連繫,如果能像割稻班,組織起來,資料互為流通,能夠在記載很少,口耳相傳的歷史,做襠案資料庫、照片資料庫,就會很完美。編織寫著陳紹年遷街的戲,先輩們在辛勤開墾之餘,傳承地方克苦精神,付出無怨無悔的,那胼手胝足,一步一腳印的踏實精神,為今日迷失於燈紅酒綠間中,茫然不知歸途的人,立下了典範,提供反省的機會。
康原老師演講時提到,在教育方面,近幾年來,為了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推動本土化運動,提倡母語教學、整理地方歷史,文史學者及退休老師,紛紛下鄉採集民間文學,努力尋找台灣民間的文化根源,希望能找回失去的文化遺產。但如何將所採集民間文學,融入祭祀、廟會慶典、迎神賽會等宗教活動,深化本土化運動,豐富民藝表演,我認為一開始,先由公立演藝廳,作試探,當結合成功時,商業化自然可以水到渠成。黑強,黑狗掌中班新人,從小就開始玩布袋戲,跟爸爸出去演戲,從小演戲的時候,帶一塊平的板子把腳墊高,才能在台上演戲。黑強說,布袋戲的傳承,也可以像播種一樣,不經意的灑在孩子們的心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cc5c&aid=19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