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21 19:58:09瀏覽330|回應0|推薦1 | |
早期莿竹籬笆多 陳瑞旭 四周種植莿竹來防守,以維護家人與財產的安全 丁邦新臺灣語言源流一書,渡台悲歌中提到「台灣本係福建省,一半漳州一半泉。一半廣東人居住,一半生番併熟番,生番住在山林內,專殺人頭帶入山。」,追溯了五十年前,田中鎮西路里過蓽路藍縷,移民以漳州人佔大多數,西路里的居民,因為面臨與泉州人的械鬥,與原住民族的侵擾,所以便在三合院四周圍竹籬笆,四周種植莿竹來防守,以維護家人與財產的安全。 竹籬笆風華雖遠去,卻耐人尋味,現在就讓我們倒帶回去,探尋半世紀前西路里!小時候,家就住在大社路附近,我們經常會和玩伴,一起在竹籬笆陰影下遊戲,而最常玩的就是擲玻璃珠,贏來的珠子,就是我們的戰利品,因為擲玻璃珠具有賭博性,玩伴就格外拚命。 先民帶來了閩南竹種栽種,土壤氣候適宜,經百年繁衍,蔚為田中央的青翠竹林,由於竹材取得方便,因此田中鎮竹品工藝,在四十多年前,發展起來,是順理成章的事,依其「商業性」和「非商業性」有兩種不同型態:竹編、竹椅、竹桌、竹籃,在商業性的竹藝項目,以純粹的民生實用器皿為主,因此在技法上則少有變化,回歸「堅實耐用」的本質﹔另外竹竿可曬衣服,竹竿可當作法會招旗,用途很多。竹編或竹雕人才,也是代有人出,技法和外型上發揮因人而異,但偏重實用,不像南投,竹山高中成立美術工藝科,招收學生,積極推展竹工藝的教學。 進入二十一世紀,竹子的栽種,面積一再減少,竹編或竹雕人才,也面臨斷層,後繼無人的窘況,困頓中如何鼓勵新一代來傳承?才能走出一條生存之路。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