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21 19:42:29瀏覽1188|回應0|推薦2 | ||||||
田中螺溪石雕,謝明達 陳瑞旭 楊啟元:溪產溪石,可裁為硯 嘉慶年間,在「彰化縣誌」裡,由文舉人楊啟元所寫的,「東螺溪硯石記」,記載:彰化之南,四十里有溪焉,源出內山,由水沙連下分四支,最北為東螺溪,溪產溪石,可裁為硯,色青而元,質潤栗……。螺溪石可以雕硯的消息,從此傳開,傳說從前有學士,上京考試,忘了帶水進考場,他只好以口向硯呵氣,產生水蒸汽,螺溪石硯,硯台有水珠可以磨墨,化解無墨水的窘境。 田中石雕藝術家,謝明達談到:螺溪石製硯,早在清朝就已經開始了,只因當時交通不便,故螺溪石,一直未被大量採撿,雕製成硯。到了日據時期,1908年,興建二水連接林內的鐵橋時,徵召平民,搬運濁水溪澗的大石頭,來填堆橋墩,監工日本人,無意中發現螺溪黑石,凹窪處積水多日不乾,因石質特殊,紋理妍麗、造型結構俊秀,讚嘆驚奇,於是稱之為黑玉,日本人並雇工雕琢製硯,螺溪石硯,光澤細膩,不染砂塵,易於發墨,不損毛筆毫端,且貯水不乾,酷寒不凍,洗淨容易。 濁水溪舊名「螺溪」,濁水溪所產的石頭,種類繁多,螺溪石、紋樣石、玉石、黑膽石、龍石、木紋石、貝殼化石、板頁岩等,而螺溪石只是其中一種。螺溪石分為烏黑、赭紅、翠綠、灰白、及土黃五大主色,形態自然、光澤綺麗,是大陸石硯難以匹敵的。謝明達說:大陸也有端硯、歙硯、松花硯等名硯,大陸石硯,石材以挖礦切割而得,螺溪石,則是撿自濁水溪,謝明達說,螺溪石的主要產地,為信義鄉雙龍村一帶。 流經八卦山脈南端,濁水溪流,溪谷河川沖刷,硯態自然形成,田中鎮西路里,賣素食的阿公,大量採撿,加以雕琢自成一格。田中雅石收藏家,陳萬來說,濁水溪蘊藏,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奇石,因濁水溪含豐富礦砂,石塊在水中,經過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礦砂沖蝕,不僅造就出螺溪石,優美獨特的線條,更由於長年沈浸在,水源中受地壓、地熱影響,其質感亦非常細緻溫潤。 石雕藝術家謝明達談到:二水鄉螺溪石雕,比田中早,發韌者,謝苗先生,素人藝術家,相當具有特色。謝苗作品本身的故事性、傳奇性、趣味性、親和性均十足,終身以雕硯為志向,作品多次獲獎,因此將螺溪石硯,帶入收藏、展示之列,近年來董坐石硯藝術館,申平石硯藝術館,面積大,園外植樹,館中陳列石雕、繪畫,數百件作品。明達起步稍晚,在石硯上雕出龍、牛、松、荷花……等各式造型的作品,巧奪天工,但也多次獲得,璜溪工藝優選獎及佳作。謝明達石硯,位於田中鎮興工路,值得您欣賞玩味,走一趟田中,遨遊於雅石、螺溪石硯的瑰麗世界,絕對不虛此行。 謝明達,他小時候牧牛,開始對石頭有興趣,利用耕餘採石頭,從開始忘情於雅石收藏,退伍之後,進入泰山公司工作,生產仙草蜜等食品,利用假日,開始刻石頭,訴說故事給孩子們聽,藉以將忠、孝、節、義故事,融入雕鑿作品,在將近百顆的大小石雕中,不論動物、植物,明達都賦予豐富的想像力,與生活的真實經驗。 謝明達老師;他認為:現在從事藝術工作者,環境比過去好太多了,回憶二、三十年前,窮困的年代,吃都吃不飽,那有閒錢,從事藝品收集,藝品不受重視,但夫婦倆不屈服環境,堅持理想,終於撐過去了。像絲瓜硯,雕刻都在一年以上。 傳說:孫悟空就從石頭蹦出來,小時候,很多媽媽會說:「你是石頭蹦出來的」,這些傳說,使石頭跟人更親近了。 明達談到:天天面對冰冷的石頭,不喜歡石頭,是做不久的。因為收入不穩定,很多人半途而廢。但是喜歡石頭的人,有原始風味的石頭,昂揚在天地間,彷彿使頑石重現了靈性,活潑起來。壯麗的八卦山脤,遼闊的濁水溪,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雅石展覽,很多鄉親,交換到溪底撿拾石頭經驗。 如何辨認螺溪石硯真假?如何辨認螺溪石? 螺溪石硯特色,乃是色澤種類多,石質堅硬耐磨,貯水不乾,發墨性優良,然而市面上很多假的石硯,是利用塑膠灌模做成的,裡面包裹一些碎石等,其價格比真的石硯便宜頗多。選購硯台時,首先先摸摸看,如果摸起來,會有冰涼的感覺,就是真的石硯;假石硯用打火機燒烤,會有塑膠味,假石硯刮其顆粒,呈捲狀,真硯台刮其顆粒呈粉狀。其二是看色澤,一般硯台會上一層蠟,如看起來像是噴漆的,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利用塑膠灌模做成的。 辨認螺溪石能否貯水不乾?謝明達說:「其實不難,方法有二種:第一種方法以刀刮石,不論何種石色,若石粉成白色,又很細滑,就是真的螺溪石;第二種方法,利用早晨日出時,霧氣落在河床石頭上,普通的石頭很快曬乾,而螺溪石還濕濕的。」。 螺溪石硯,很多用語,我聽不懂,請謝明達述說: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