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7 12:51:25瀏覽4959|回應31|推薦140 | |
各國語言中,大概就是罵人的話語最容易學。而罵人中最精髓者,莫過於帶有歧視意味的用語。 上海話對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台灣人而言,大概比英文還難聽得懂,但最近一句「台巴子」,倒使得這句上海話在台灣紅透半邊天。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台巴子是「上海本地對台灣人較常用的貶稱,意為來自台灣的鄉下人」。 說起來,我也算是半個「台巴子」,我母親是台灣人,父親來自福建福州。小時候,我生長在一個很台的社區,那兒人人講台語,然而我在學校說國語(即普通話是也,要稱之為北京話也行),回到家講閩南話,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在那個年代,沒人指著我罵:「妳這半個外省豬!」或者「妳爸爸是中國豬!」,當然,更不可能會有人稱我是半個「台巴子」。 待得年歲稍長,對於我們這種「一中一台」的「混血兒」,出現了一種新名詞叫「芋仔蕃薯」。其實這樣的稱呼,聽起來還滿親切的,一點都不會讓人感到被歧視的不舒服。 曾幾何時,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你從哪裡來」成了一種原罪?在政客特意的挑撥下,一群原本善良的人們,開始對不同族群的人以充滿歧視的言語惡意叫囂。「台巴子」不懷好意,「外省豬」或「中國豬」,難道就是一種讚美? 我覺得像我這種族群,該算是最倒楣的。人家罵「外省豬」時,有我一份,譏笑「台巴子」時,我也躲不掉。可是,我是誰?我只是個本分的台灣人,我的父母不管他們來自哪裡,終其一生也是本本分分的在台灣辛勤工作、養育下一代,既不作奸犯科,連該繳的稅都分文不少,為什麼,「台巴子」、「外省豬」這種歧視意味濃厚的稱號,要落在他們和我的頭上? 看到政客在電視上惺惺作態的為台灣人感到委屈、落淚,我很想問問,當你們也以歧視性言語稱呼他人時,妳看見了這些人的眼淚了嗎? 罵人「外省豬」,和罵人「台巴子」,只是一丘之貉。至於公開以言詞對人當面辱罵,和寫在私人領域部落格裡,到底誰該辭職下台?公理自在人心。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