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秘美味魚翅背後的真相
2013/10/03 12:32:24瀏覽260|回應0|推薦3
 

 


文章裡的屠殺地點
正是這次日本大地震海嘯中
慘遭大火滅市的氣仙沼市
氣仙沼市位於日本宮城縣東北端
太平洋沿岸三陸海岸的一個市
盛產魚翅而聞名
在這次大地震中,因受海嘯襲擊
漁船用油槽被捲倒引發大火
燃燒物隨浪潮漂流,全市陷入火海... 
 



 

在這裡 每周六天
工人們穿梭于鯊魚堆的過道 熟練而迅速地
從這些被奪去生命的屍體上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
在開始取鯊魚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前
工人先把鯊魚屍體排放成一堆堆....
在今年7月初僅僅兩天的時間裡便有
119噸大青鯊(Prionaceglaucaof)
10噸鼠鯊(Lamnaditropis)
3噸短鰭尖吻鯖魚(Isurusoxyrinchus)
更別提那數以噸計的即將滅絕的藍鰭金槍魚
(Thunnusthynnus) 被擱在氣仙沼市的碼頭 
 

 
網易探索720日報道,現在是5點,破曉
在日本的魚翅首府最大島嶼本州島的東北端
有75噸死鯊正在做處理.....
一隊隊日本工人正進行產業化的獵鯊取鰭工程 
 

 
6點30分鯊魚堆基本分配完畢工作開始
這些可憐的鯊魚先被掏空心臟、內臟
8點,開始迅速地從這些被奪去生命的
灰白色屍體上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 
 

 
陰暗處,饑餓的黑色大烏鴉
正盯著這些血淋淋的食物
9點30叉式運貨車鏟起數十噸被截肢的鯊魚屍體
將它們傾卸至一部大卡車裡....
整個過程已不足以用殘忍來形容! 
 
 
 
工人們迅速地從屍體上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  
被掏空內髒、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的鯊魚
僅剩下一具空空的皮囊....
圖為被處理後的鯊魚尸體被堆疊在一起!  
在工人們處理鯊魚的時候
仍不斷有新捕撈的鯊魚 源源不斷的運進工廠 
 

 
魚翅湯是氣仙沼市當地的傳統菜肴
伴隨現代捕魚技術的日趨先進
無疑成為了鯊魚生存災難的根源!
 
   一條鯊魚的尸體被托進鯊魚處理工廠

 
據日本漁業署數據顯示 日本國內獵鯊取鰭的數目
自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有減半趨勢1969
日本捕捉並上岸的鯊魚總數約6萬5千噸。
而去年的總數則降低到3萬5千噸
其中氣仙沼市的捕鯊量佔了全國約90%  
被捕獲的鯊魚是被完整送上岸
每只鯊魚的每個部分都會被處理後製成各種消費品 
 

 
每一天都有數十噸鯊魚被捕殺
以滿足日本唯一的魚翅站點—氣仙沼市的日常供給
公然的明顯的也是厚顏無恥的接受游客的造訪
經由氣仙沼市處理過的鯊魚鰭
有一半被中國預定,主要是香港和上海。
然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氣仙沼市加工的魚翅
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事實上是供日本國內消費
和中國一樣,魚翅湯也是日本的婚宴、公司宴會
以及其他特殊場合上常見的一道菜式
用以顯示舉辦人的財力 
 

 
還有大量在氣仙沼市周圍進行著魚翅加工的
星羅棋布的小型食品工廠......
他們通常供給日本的中國飯店,其他則銷往酒店 
 


 

伴隨著現代捕魚技術的日趨先進
比如:更堅韌更長的魚線的出現
以及船隻遠離港口的時間和距離的增長
無疑成為了鯊魚生存災難的根源! 
 

 
氣仙沼市不乏旅客
其中那些早起的人們將不可避免地前往碼頭
在那裡,他們將看到氣仙沼清晨最血腥的景觀
—目睹當地特有的產業化獵鯊取鰭現場秀。
圖為日本游客們饒有興致地參觀鯊魚處理工廠。 
 

 
工人們用黃色的小塑膠籃子裝被割下的魚鰭 
 

 
工人們用利刀熟練而迅速地從
鯊魚的屍體上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
據自然資源保護管理論者表示
氣仙沼市這種肆虐行為已經嚴重地危機到
全球鯊魚的數量及平衡! 
 

 
鯊魚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成年
而以這種空前的速度將它們拖出海洋
無疑剝奪了鯊魚繁殖的機會
從而將它們慢慢推向滅絕的深淵。
全球海洋生態系統能承受如此大量的獵鯊行為
所造成的後果至今仍是個備具爭議的話題 
 

 
目前反對該行徑呼聲最高最出名的城市要數香港
據悉,鯊魚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成年
對于那些看過在海上割掉鯊魚魚鰭然後
又將它們扔回海中的人而言
殘忍是他們控訴這種危及鯊魚存亡行徑的論證焦點 
 

 
被割下魚鰭的鯊魚尸體上留下一道扎眼的血口子
一位工人把被取掉內髒和魚鰭的
鯊魚屍體拖出工廠將它們扔回海中..... 
 

 
圖為在氣仙沼市超市裡出售的鯊魚心臟
氣仙沼市發展出一種特別菜式鯊魚心臟,在當地的
商場裡,放置著各種由鯊魚製作的產品︰罐頭魚翅
湯、鯊魚軟骨丸以及手工鯊魚皮包包等..... 
 

  
**************************************************************************************************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UpaqeJ2ZGRlIHm.HjuZUqlA-/article?mid=34462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557755&aid=882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