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02 01:46:42瀏覽8|回應0|推薦0 | |
而1960至70年代的綠色革命下,透過異種雜交產生高等品種,讓當時每年糧食成長2.5%。但迄今動能已逐漸減少,2010年成長率已掉到1.3%。陳文德表示,未來更需生物科技技術的挹注,以突破傳統技術上的侷限。 陳文德表示,台灣農業面對具挑戰性的未來,應「打開天窗」看看國際趨勢在哪裡,了解全球農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據聯合國預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3億人;另外據專家 統計,2020年全球肉品消費量將成長30%以上達4.7億噸,漁業也面臨過度捕撈需仰賴養殖。陳文德表示 ,未來全球糧食壓力非常沉重。 他指出,生物多樣性也特別受到各國重視,以稻作為例,若野生稻具有豐富的物種,便可從中找尋某些抗病性基因,將其引進改良稻作,因此生物多樣性成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2016精緻農業高峰論壇於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行,由南僑集團、京冠生技、向陽農業生技與本報主辦,探討台灣農業生技的產業化與高值化。 2016精緻農業高峰論壇昨(30)日舉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文德於會中表示,台灣農業面臨國際競爭的壓力,生物經濟與生物多樣性等國際趨勢,將成政府未來發展重點。 生物經濟也受各國重視。陳文德再以水稻為例,傳統育種須耗時8到10年,但未來透過技術解開基因密碼,以非基因轉殖的先進方式育種,屆時耗時僅需3年。他強調,生物經濟即是農委會現行的重大推動方向之一。 除了生物經濟之外,農委會還推行「大專業農」制度,老農民退休後可將土地交由政府,再出租給年輕人返鄉務農,目前經營面積已達400公頃。農委會也推動將休耕農地 改種非基改「黃小玉」,並與國際間的基改黃豆、玉米作區隔,發展成高級食糧。此外,農業4.0也是發展重點之一。 工商時報【邱柏綱╱台北報導 】 >卡債問題
FAC70B33EEEFC670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