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智慧的歪用和反文化传统
2007/04/09 21:25:55瀏覽249|回應0|推薦0
王小波先生认为,我们有一些话语只在特定的场合说,譬如——公共厕所。我还熟悉一个类似的场所,就是学生宿舍。我这么说,当然不是包藏宿舍卫生与公共厕所相类的歹心,而是说公共场合我们缄口不言的话语,在这些地方都很适宜传播。如你所知,宿舍里的一些话语实在不堪书写纸面,但是也有例外。譬如,我的同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典故: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对班主任很不满意,就向自己的舅舅求助。他舅舅是建筑队的,就给他指派了几员干将,一夜之间,在班主任住处四周砌了一遭砖墙。你想想吧,该班主任大清早起来,忽然发现身陷一座围城,一定会大吃一惊。如果他有足够的文学修养,就可能联想到自己的婚姻不幸。除此之外,该同学立旨之明确、行动之迅速、组织之严密,实为我辈平生罕见。这种奇谲诡异的情况,完全像是古龙小说。这个事件可以说明,年轻人往往都很聪明,只是我们的智慧被歪用啦。
几年前,我还是一个感情朴素的“愤青”。那个时候,我读到了张心阳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智慧的歪用》。这篇文章和鲁迅先生的意思差不多:火药用来制造爆竹、罗盘用来测量风水,此外还有八股文和缠小脚的创举,总之我们民族的伟大智慧常常被歪用掉啦。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我想得最多的是:所谓文化,恰恰是靠年轻人传承下来的。年轻人通常会变老,身上就具有了文化传统的方方面面。下一代的年轻人再把这些方面继承下来,如此反复,这才有了传统文化。由此可以推论:智慧的歪用古已有之,并且形成了文化传统的一个方面,在由年轻人薪火相传、不知其尽。想到这里,我就要举出我的一个表弟的例子:大概两年前,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该表弟要求他妈妈买一身衣服。上身要求白底色黑条线,下身要求黑底色白条线。这里有个说法,叫做“黑白两道”。顺便说一句,该表弟长着一颗大脑袋,显得大智若愚,但是人很聪明。假如要对我们的智慧进行概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于种种原因,智慧变成造福文化的力量;第二类是由于歪用的原因,智慧变成破坏文化的力量。前者如伏羲演八卦、张衡发明地动仪等等,这样的人占少数;后者如背诵格言教条、做八股文章、红卫兵进行文化革命等等,这样的人占大多数。这些情况使我确信:智慧并不总是甘心被歪用,至少会通过破坏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智慧又确实在被歪用着。
我现在是个年轻人。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很聪明,并且热情饱满,渴望建功立业。但是我们的智慧和创造的欲望又很难得到伸张,所以常常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并且容易去搞破坏。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说法,可作如下解释:人的欲望经常处在被压抑的状态之中,但是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显示出来,譬如,梦和一些细节。在这方面,我有一个例子: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自助餐厅,很多高教区的同学都到那里去吃饭。这些时候,一些同学就会围成密不透风的圈子,掩护自己的同行在里面抢羊腿吃。除了羊腿,还有同学抢过大虾等等。但是不管抢什么,大家都能做到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我领教过那个圈子的气势,竟然暗合九宫八卦之势,很是为大家的激情所感染。同时又悲观地想到:可惜这样的激情用错地方啦。
近翻旧书,看到1989年《读书》杂志上王蒙先生的文章《文化传统和反文化的传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智慧被文化压抑和歪用以后,就成了文化的对头呀!王蒙先生认为,我们的文化有两个传统:一个是知识分子的传统,这就是说自强修身、忧国忧民等等;另一个是民间的传统,这就是说市侩奴性、流氓痞气等等。后一个传统实际上是无文化的、反文化的传统。王蒙先生还提供了一些俗语作为证据,譬如,“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之类;并且认为我们讨论文化传统问题,尽管很热烈,但是没有多大针对性。因为年轻人身上保存着多少优秀的文化传统,实在是个问题。文章是十几年前写的,但是并不过时。我的家乡有一所非重点初级中学,里面一些男孩子对待生活很不在乎,每每西装革履、叼着烟卷、带着女同学满街跑。我一想到这些年轻人,聪明而无所用,将来还要用反对文化的态度传承文化,就觉得悲愤难平,只有像央视《笑傲江湖》刘欢那样,“咿——呀!”一声长啸才能痛抒胸臆。历史上,很多“革命”的过程中,都要焚烧书籍,并且仇视知识分子。这种反文化的破坏性心理,在“文化革命”中达到极至。我们反文化的亏吃得不少,应该长些记性啦。
王蒙先生号召大家从实事、小事做起,改变反文化的陋习。但是大家都知道,做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即使小事也要颇费周折。况且鲁迅先生说过:我知道自己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所以,我很愿意给大家摆一摆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正题:文化压抑、歪用我们的智慧。反题:我们反对文化、破坏文化。
合题:假如智慧不被压抑、不被歪用,我们不反对文化、不破坏文化,并且愿意造福文化。

先哲深信:智慧指向真、善和美,所以能够影响人的品质。王小波先生认定的三大价值之中,智慧就被列为首位。我现在生活在一所大学里,认同智慧的价值,并且心向往之。但是教育对于智慧持什么态度,我就不便言说。假如我说:生活在大学里,我感到教育在侮辱我们的智慧、歪曲我们的才智,就未免过于熊心豹胆。所以这样的话我决定不说。需要补充的是,智慧被压抑和歪用了,但是大家正在通过其他方式宣泄自己的聪明才智。众所周知,追求到手漂亮的异性,讲一些庸俗笑话博得彩头,都可以带来成就感。我的一个同学梦中大呼:俩人走B(B,当指B点,不太清楚,应为《反恐精英》游戏某个地形方位——白眼注)!往里拐 !这也是一种方式。这位贤弟曾经感慨:玩儿游戏有成就感。但是假如他体会到智慧的美好、思维的乐趣、创造的幸福,恐怕就会改变想法。我相信,年轻人的智慧潜在着无穷的创造力。一个人CS打得相当出色,做其他事情也会相当出色。
伯特兰·罗素曾说:商业和战争是推动人类智慧前进的两大因素。现在我们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广告铺天盖地,都在鼓励我们去买东西。在这方面,广告商人可谓绞尽脑汁。中国移动公司有一个广告牌:那尊著名的《思想者》雕塑下面是这样的广告语 ——到哪里去买手机呢?这是买卖人的智慧,好像没有理由可以反对。但是假如教育给予我的教诲,只限于类似这些思想,我就不免要仰天长叹,想到:不如吊死了罢,别活着现眼。况且,现在全民英语,年轻人忙着背诵莫名其妙的题型之类,没有工夫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什么样。所以我总觉得,中国大学生越来越不像知识分子,反而有很多民间的反文化特征。讲出这样的话,自知太过不合时宜,所以最好保持沉默。把这些方面考虑在内,我就想到萨特小说《墙》的末语:我笑,笑出泪来。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t6969&aid=88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