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5 03:52:17瀏覽1386|回應17|推薦40 | |
終於,我們對「次等公民」有相當深刻的體會。 主要是生活面,「外籍人士」有很多的不便,就算護照進出順利,也一樣會遇到困難。就像澳洲情侶室友,生病也不敢看醫生,說簽證的關係。不知道台灣的外籍人士可否跟我們一樣享受還不錯的全民健保? 首先,在這裡辦各種生活用品,如申請手機,一定要有在英國銀行存款證明。要在英國的銀行開戶,除了我具有學生身份,有學校的信函為有力證明,其他外籍人士則要有工作證明(老闆願意開立你的工作證明),否則無法獨立來開戶。因此,此時此刻,太太便必須依賴我的帳戶,她從小就是家裡老大,不能接受財務不自由。我也只能安慰她,實質上財產還是有她的錢在這裡。 想起去年接觸「滇緬邊境華人後裔」在台灣的身份權議題,當時覺得一張身份證沒啥了不起,只要還有工作,有收入,「身份」應該不構成問題。這次深刻覺得,這問題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 再者,這次找房子,很多都是「no couple, thanks」對於情侶、夫妻都沒有好感,第一次覺得「夫妻」或「情侶」被歧視。但也經過這次跟情侶接觸後,真的認為,沒事別跟情侶或夫妻同住,免得難搞。 我的生活必需品的完成進度,幾乎緩慢到以「週」來計算。 二月第一週,學校註冊完畢,因為二月二日遇到大雪,所以學校人手不夠,無法立即處理「旅行支票」付款的問題~可笑死了。週四我確定學校開門,才完成註冊,那位行政人員說「那一天只有我一個人,要處理很多學生,壓力很大,沒辦法專注處理你的旅行支票。」 英國勞工是不是太沒競爭力了?還是世界各國學校的行政人員都一副「你拿我如何」的死嘴臉?不過她在我面前還是笑嘻嘻地聊,她是愛爾蘭人。看報紙得知,北愛又要開始反攻了。我真想問她,你選哪一邊?來英格蘭工作幹嘛?不愛愛爾蘭喔? 二月第一週也在看房子,所以沒有立即開戶,到第二週,週三搬完家,還要採買些生活用品,到二月第三週才開立帳戶。其間開支,全部是當初出國前在機場換大量的英鎊現金,適逢匯率只有四十七元,在機場殺紅眼買進英鎊~結果到倫敦後,沒有一天的匯率比我們最後一天買現金還便宜,全都漲回去了。 第三週開戶,以為可以買手機了,結果因為旅行支票存入需要幾天才能入帳,因此又拖到第四週,總算,到了第四週,銀行、手機(這是重要通訊工具)、交通學生卡才一樣一樣完成。二月也結束了。 其間,也花時間處理學校課業事情,主要是跟老師MEETING,建立學習進度。沒有住學校宿舍原來要處理這麼多雜事,很刺激,現在回憶起來,還蠻好笑的,快跟在部隊的日子有拼了,可以講一輩子講不完。 住進來第一天,看到房間內不乾淨,有殘留的外帶食品,還有兩個酒杯,因此對澳洲情侶沒好感,有先天的敵意,認定是他們的傑作。 這對澳洲情侶是旅行客,他們有兩年的休假,因此安排到歐洲各地旅行。但很奇怪的是,女生L跟我太太閒聊時,居然說想在這裡找工作,而且當時J食物中毒上吐下洩時,他們也「不能」看醫生,因為「簽證」問題。我們夫妻兩有點摸不著頭緒,甚至覺得他們可能是鴛鴦大盜,在外面偷搶騙過日子,否則為何生病不敢看醫生? 反正,二月份我們都以打點家裡為主,而且這次我沒有多帶笑容,尤其第一天問他們生活細節時,想到房間裡兩個酒杯就有氣,因此散發隨時要開幹的氣息。那個男的大概也意識到我的不友善,因此蠻低姿態來保持善意。原來先聲奪人是這道理。 本來我一定會跟他們建立友誼,但想到桌上的兩個酒杯就沒熱情了。再說,跟這對澳洲情侶朝夕相處後,不能苟同他們的浪費行為,尤其洗衣服、烘衣服次數之頻繁,好像他們以前專做洗衣店的,好愛洗啊!電費當然大家均攤,後來我也學聰明,你洗一次我也洗一次,反正分攤付錢,我也有分,大家就盡量「浪費」吧。 但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明明可以不用多付電費的,幹嘛這樣? 不過,據說德國很嚴格推動節能環保,聽說丟垃圾都要付費,看來英國是歐洲的落後國家,在環保節能這一部份,比非洲、印度還糟。台灣早就凌駕在英國之上,每天還要分廚餘,若要英國人分廚餘,他們會跟你說: 「你侵犯我的人權」! 後來他們搬走了,除了用電浪費,他們還算乾淨,最起碼不會髒。再說,跟這個J斤斤計較久了,也抓住他的脾氣。 他們為了找人來租房(接替他們的合約),看房當天,女生自動把整個房子打掃地乾乾淨淨,而且兩人還各自沐浴洗澡刷牙,實在是很會做表面功夫。後來我們也瞭解,只要他們刷牙洗臉洗澡,就是準備要出門的時候了,這種表面功夫蠻噁的。 有一次,我們要付第二次電費,想說第一次他去加值,第二次我們去加好了。結果加值完回來找他們分,那個男的J居然說「我現在沒有零錢」!又不是第一天認識他,看他們每天購物買食物也沒多省。過了第二天、第三天,結果他們就是不付錢。 於是我想了一下,喔~他們買了衛生紙還有洗碗精,大概我們以為是AGENCY買的,因此沒想太多就使用,沒問他們是否是他們的。 第三天,我趁一次在廚房跟J擦身而過時,問他是否買了洗碗精還有廁所衛生紙,他說是,還很假仙的說沒有關係。我說「我們不想佔便宜,只想公平而已。我原以為是仲介買的。這樣,反正你該給我們八鎊電費,跟你分那些用品,六鎊就好了。」 結果第四天就給六鎊了。我被這個J笑死,不敢來要小錢又愛計較! 不像我,愛計較,就愛算零錢。 英國銅板超多,感覺是鼓勵人們給小費,而不是購買商品時帶零錢去買。因此店家收到我的眾多零錢都會「面有難色」。 我不想改這種鐵公雞的行為,因為「小費」是白人的生活文化,我又不是在這裡長大的,為何要「遵守」這種不成文規定? 白人在台灣或中國,有遵守過什麼華人的不成文規定嗎? 用自己可悲的白人觀點來解釋,來扭曲非白人的生活,白人到世界各地都是改變各地的風俗,把馬雅文化毀了,把印地安人變成「動物園」觀光居民,把非洲人當奴隸;就一個史懷哲到非洲行醫,馬上被吹捧為多了不起。早期到台灣,還不是宣揚基督教、天主教,有因此來信奉媽祖的嗎?多少?有沒有超過一百個? 我在這裡生活,是要用生活習慣慢慢改變周遭白人,而不想被這裡人改變。餐廳工作很辛苦、顧商店也很累,那就要求政府改善,這裡是近代西方民主發源地不是?大聲要求政府改善呀! 不過我對於在南岸(South Bank)的街頭演奏家,會給些零錢。看他們演奏小提琴、大提琴,讓我想起高中參加學校樂團的歲月。那時真的去參加比賽哩! 當時我們演奏巴哈布蘭豋堡協奏曲,九部提琴加一部管風琴。隨著各部音樂起伏,好像十個人在對話一樣。另外,當時每年重要節慶,我們也在學校演奏韓德爾神劇「彌賽亞」的兩支曲目,「天賜聖子」與「哈里路亞」。合唱團在後面唱,我們在前面演奏。 第一次看學長姐演奏,很受感動,眼淚都快流出來了,臨場感很震撼。等到自己坐在上面演奏,又有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尤其可以分辨出哪一部不好、合唱出錯還是我們樂團出錯,一「耳」了然。 倫敦的南岸,South Bank,有許多演奏場所還有博物館、藝廊,讓我回想以前附庸風雅地玩古典音樂的過去,所以對那一帶特別有好感。 倫敦是用錢、用廣告堆起來的消費場所,以建築外觀來說,歐洲其他城市的古建築比倫敦好看太多了。七八年前到阿姆斯特丹、柏林、巴塞隆納、日內瓦,要看古建築,請到歐陸。倫敦古建築大概只能騙騙自己英語系國家或殖民地人民~當然,倫敦以外的地區,有不少古堡、建築,是很精彩。 只是~ 就像看到萬里長城,西方人看到萬里長城、紫禁城會想到死多少人、不民主的帝國對人民的奴隸,我看到西方城堡,也想到死了多少工人、兇狠的貴族壓榨農奴的歷史,畢竟,那也是古代貴族雇用奴隸蓋起來的,而且,古堡的尖聳造型,對我來說,是對「權威」與「帝國」的一種潛在崇拜。 我覺得西方人很膽小,只准自己白人懷念大英帝國、拿破崙帝國、普魯士王朝、無敵艦隊,甚至懷念美國的「世界警察」地位,就是不准其他非白人擁有強大的武力或國力。今天西方的文明,就是站在「武力」的基礎上,攻打別國,不攻打,就強迫「國際貿易」、「自由競爭」,來開啟其他國家的國內市場,並用媒體宣傳,來「宣揚帝國商品的好處」,甚至來吸引其他國家人民、菁英來此效力。 不管西方各種城堡,座落在湖邊、山林裡,或東方的古建築(紫禁城、或台灣的林家花園),當時死了多少工人?算算吧。 讚美一句就是對這些死亡的奴隸一種侮辱,不是嗎? 如果西方批評東方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我相信這邏輯用在他們家也正確。畢竟「普世價值」也該用在他家吧? 西方月亮沒有比較圓,一樣陰晴圓缺;西方的屁沒有比較香,同樣臭不可聞! 回到生活~ 剛開始住進來一個禮拜,我對這裡充滿不適應,因為走廊與周遭太髒了,我可以忍受亂,但不能忍受髒。這也跟族群無關,而是整個外在環境就是一個髒字。好在,治安算好,這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我們在倫敦還是有朋友,台灣的、大陸的、馬來西亞的,還有我學校的老師可以諮詢。只是,很多事還是要自己走過一遍,一下子到處找人幫忙,也不是成熟的舉動。再說,每個人到異鄉生活,開始總是要付些代價,沒有白吃的事。 現在,已經接受這裡,尤其搬了二手書櫃、二手五斗櫃,搬到手腳發軟,終於體會小夫妻「胼手胝足」的成語意涵。 那一天去搬書櫃,我以為在一、二樓,結果一去,居然住在頂樓,要走一堆樓梯才能搬下來,於是我跟司機(大陸蒙古人)一起搬到車上,英國樓梯真的很窄,這也是我很討厭住「house」的原因之一。 這個五斗櫃,賣家就在自己家附近,那女生還找她室友來搬,想說那就搬吧,沒想到這一段路,可真的斷腸路,手指都快斷了。剛開始搬,那個男生在前面,我搬後面有「腳」的地方,還好搬,但想想自己不忍心那樣虐待他,於是不到兩分鐘,跟他換,結果一換,換到手腳發軟,想說自己的東西自己要負責,因此就這樣搬回來,那個女生還有太太死都不懂我幹嘛那麼活受罪。 我當下只覺得:這是我的,應該是我要多出力才是。而且~ 我怎麼能輸給這個印巴人呢(還是黑白混血?拉丁?我忘了)!! 再說,我要是被女生利用當搬家苦力,一定心裡不爽,若還搬到出力最多的地方,一定幹爆了。 基於種族(不能輸給外族)、基於對那個男生的同情,於是我虐待自己。 一公里的路程,前面兩百公尺還好,中間已經快不行了,最後兩百公尺,每一公分都在鋸我的手掌、手指、手臂~ 我搬的點是沒有腳的(下方)、很難施力的上方,手掌跟手指成九十度才能搬,沒有其他施力點。現在想,當初應該跟他各提兩個腳,彼此都好施力。那女生看我不跟她朋友換手,心理一定很奇怪我在堅持什麼。 回到家,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肩膀已經沒力。心想不會神經、經絡都斷了吧?貼滿「正光金絲膏」,希望能像廣告國劇演員「挖哈哈哈」的笑,但我笑不出來,真的想不幹打包回台灣了,怎麼弄個家這麼苦?在台灣也沒這樣苦過! 也只有在這種時候,體會當初爹娘對公務人員宿舍及自己買的五樓公寓房子有很深的情感,因為每一樣東西都是他們搬過的,那種流汗、出力,還有小夫妻的共同努力情感,總是格外記憶深刻。但小時候,我總是嫌家裡不像美國影集那樣現代化。要我現在有小孩,敢嫌我們住的地方,一定把他丟到Liverpool Street車站乞討。 想起十幾年前,台灣三菱汽車的一段廣告詞,好像是趙文瑄(演李安推手的那個男主角)演的,旁白是吳念真的聲音:「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家。」然後看著廣告中一對年輕夫妻粉刷牆壁、到屋外農田耕種,那是對鄉村生活的一種懷念與寄託。 四年前我們社造就在討論新式農業,現在農委會也推廣「飄鳥計畫」,推廣青年返鄉耕種與發展。當時三菱汽車廣告,現在也慢慢成真了。 這段期間,總共買了以下商品: 電視(附天線,有些還不附哩):二十鎊(太貴了) 印表機(附印表紙一大包、墨水夾):二十鎊(偏貴) 書櫃:十鎊(便宜,但要搬運,出苦力) CD收音機迷你音響:十鎊(剛好) 咖啡機:免費 濾水壺:免費 電鍋:免費 DVD放映機:免費 曬衣架(放在火爐前或者暖爐前的那一種):兩鎊 熨斗:三鎊 吹風機:兩鎊 檯燈:一鎊 本來還有一台免費電視,對方說買電視盒送電視,後來想想,我們沒有這麼窮,不要再免費拿東西,買二手已經有點「貪便宜」了,不必太貪~留一點給其他人。而我們買的電視,對方說「十七吋」,回家一量才十四吋,台灣人只會欺負台灣人!我希望那個台妹真的不知道這電視幾吋。 這樣算算,包括運費,其他就像花木蘭從軍前買東西一樣,到處取貨,不到五千元台幣,將這些生活用品買齊,而且還有免費的,還是要感恩。 在倫敦的Brick Lane,我們兩個也千辛萬苦地定下來了。短時間確定不會搬了。 澳洲情侶走了,來了一對加拿大情侶,原本空房間來了一個英國男生,蠻文靜的,有點像在學校會被欺負的那一種,還有隔壁的哥倫比亞女生。聊過後,她是「科羅拉多」女生,是美國人!「哥倫比亞」跟「科羅拉多」差很多吧,連前房客義大利女生也說她是哥倫比亞來的,怪哉,他們的聽力真的有問題。 這美國女生參加著名廣告公司舉辦的課程,在歐美四個城市各待三個月。當我說她家應該有一條科羅拉多河,河上一個大水壩時,她很驚訝地說「你怎麼知道胡佛水壩?」對啊,胡佛水壩干我啥事?我記憶國中課本能力那麼好幹嘛? 加拿大情侶,男生D是媒體行銷的雜誌記者,女生E是雞尾酒俱樂部服務生。我腦袋響起一首老歌「don't you want me」,二十八年前英國流行樂團「人類聯盟」合唱團所唱,歌詞是一對男女對罵的台詞,一個男的在酒吧釣到一個服務生,最後兩人吹了,於是男一開頭就唱說「當我遇到你的時候,你是一個酒吧服務生」女生則回唱「是又怎樣?」男生最後苦苦哀求唱「don't you want me baby, don't you want me oh~~~~」。不過,這跟這對加拿大情侶無關,純粹是聯想。 那個男生D有點怪毛病,特別喜歡用我買的一個炒菜瓢做飯,明明跟他說這幾個櫃子放我們的東西,他還是硬找出來用,也不跟我們說。後來我跟太太把它收到房間,這不是小氣,而是感覺很差。還有,我們將罐裝濃湯的塑膠罐洗一洗當作漱口杯,結果他也不問我們就拿去放他的牙刷~我是無所謂啦,口水這麼受歡迎也很榮幸。 我跟太太的結論是,他臉很窄,太專注眼前的事,看不到其他的事物,以致於行為「怪」。連他女朋友也說他是很難聊的一個人。 他女朋友E比較正常,是會social的人,在酒吧上班的女生,很會哈拉。她之前在雜誌社工作。是菲律賓人的樣子,移民到加拿大,可以感受到她對「亞洲血統」的自卑,但也能想像移民在其他國家辛苦地力爭上游心情。 另一個英國人名字是我以前的英文名字,我跟太太都嚇一跳,跟他還蠻有得聊,文靜的男生,在廣告公司擔任財務管理的工作。他不會做飯,都吃外食或外送彼薩。這小子會彈電吉他與空手道,好像學到黃帶的樣子,看來很厲害哩!他說之前在學校遇到大陸學生,跟他打賭天安門事件有沒有人被坦克壓過去,結果大陸人賭輸了,因為他們沒看過那一幕坦克碾過人的場景......。 我們不到一個月就當上「資深房客」,也跟新鄰居們互動良好,共同來討論各種生活問題的解決之道。雖然他們各有些怪毛病,但最起碼,不是Party Animal(翻成「開趴達人」是否較為貼切?哈哈)。 這週搬來一個義大利女生,似乎是來雪恥之前那些比較糟糕的義大利人形象。義大利人還是有愛乾淨的人,還是有負責任感的人。 她的名字,看著字母會念成「雷夢娜」,但以義大利語發音則是「阿拉夢拉」。拉丁語系的人舌頭會在嘴巴裡像鈴鐺一樣的發音,很好玩。這女生來看房當天就決定搬進來,馬上把整個廚房、浴室、廁所清潔一遍,馬桶都刷了,跟之前的義大利女人完全兩樣。太太跟我都覺得,跟這小女生的「TONE」蠻搭的,除了可以聊天,對於「公共電費」的態度一致,對於「公共環境」的關注一致。 「阿拉夢拉」家裡開餐廳,太太跟她學了幾招,果然正宗義大利麵的味道出現了。其實我太太手藝很好,我則是混在一鍋省時間。可能這義大利女生是家中老大的關係,很主動關心別人,有古道熱腸的感覺。當我說英國佬都吃外食時,她一臉不可置信的樣子,很同情那個英國佬。也是,她家開餐廳,又對吃這麼注重。 今天中午大家一起做飯,看來可以增進鄰居情誼。 我不奢求過著每天和睦的日子,要比死相,我也不怕。但認識鄰居間也不是壞事。尤其我這研究社造的,看來果然是逃離「眷村」、逃離各式「社區」的叛徒。 圖一 澳洲情侶打掃廚房後之場景,我們趕緊偷偷去照相,當作日後出租房子時的樣本。 圖二 我們房間一景。 圖三 我們房間的壁爐與鏡子。老婆因為討厭鏡子周圍的金色鑲邊,用買來當桌巾的布(IKEA的便宜布,IKEA果然是大家的好朋友)將周圍包起來。看到壁爐了嗎?真無聊,為了懷念壁爐的過往,真的做這種「家具」來懷舊。說到壁爐,前幾天風大的時候,還用塑膠袋把它封起來,跟小時候在卡通上看到的「憧憬」,實在差太多了,一點都不浪漫! 唯一的好處是:我們也因此有免電費的暖爐,還可以烘衣服,多省點電。不過新房客要是也用洗衣機用很兇的話,那也必須奉陪的啦,吃大鍋飯遇到「奧客」,也就不用客氣。 各位別被我們房子的「照片」給吸引或騙了,照片都是會騙人的。所以不管在哪裡看房,都要親自去看、親自體驗,白天看、晚上瞧,才能真正找到好房子。 最後奉勸大家:沒有想清楚、下定決心前,還是在台灣生活最好! 送給大家這首「Don't you want me」的MV,二十八年前的作品。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