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02 21:19:19瀏覽293|回應1|推薦7 | |
【網路文摘】 中共對抗戰勝利話語權的取捨之間 中共對抗戰能否有話更多的話語權,端看牠對抗戰歷史的態度;是還原真像?還是繼續造假欺騙? 中共領導抗日戰爭的騙局已被海內外學人拆穿,只有真誠的面對中華民國的歷史,才有名正言順的"抗戰勝利70週年"! 日寇的降書上的受降者,記載的是"中華民國"蔣委員長的政府,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未出生吶! 由於中共不敢面對歷史與真像,並故意貶抑國軍將士的輝煌勳蹟,在過去的整風及政治運動期間,一再整肅打壓抗戰老兵,致使一些倖存的抗戰老兵東躲西藏茍全偷生-----下面的一則故事,感人至深,也正說明了這一事實! ********************************************************************* 塵封了77年的深情 79年前,她剛念完了女子私塾,他是一名國軍軍官,他們相識然後結婚。兩年後,他戰死沙場,她顛沛流離,經歷新舊時代更迭,把這段記憶深深埋在心底。 2014年9月,由民間慈善團體發起的“尋找你身邊的抗戰老兵”活動啟動,她委託孩子打來電話,想知道77年前的那個寒冬,他如何殉國。志願者開始接力,找到塵封的檔案:鐘崇鑫,原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1937年南京城破前夕犧牲,時年32歲。志願者複製了檔案裡的照片,和她年輕的照片,PS了一張合影。她把照片放在身邊,說我終於可以和他說說心裡話了。 鐘崇鑫,重慶榮昌縣人,1929年黃埔軍校第六期工兵科畢業,任原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城被攻破前夕壯烈犧牲於雨花臺一帶,時年32歲。這張照片,是志願者在浙江檔案館找到的,鐘崇鑫黃埔軍校畢業時的戎裝照。 1935年,當時14歲的張淑英剛念完女子私塾,在福州經人介紹認識了鐘崇鑫。回憶70多年前的往事,張淑英老人邏輯極其清晰,就像在講述一個已讀過無數遍的故事,“他長得高大卻好溫柔,一說一個笑。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軍官,那麼溫柔善良。他是讀過大學的,問我會不會寫字。我回答會的,他真拿出紙筆讓我寫。我就寫了福州地名‘洋頭口’三個字,他看了讚不絕口。後來回家,媽媽問我喜歡他不?我羞紅了臉點頭,我們就算訂婚了。” 江蘇文史資料選輯上記錄了鐘崇鑫戰死雨花臺的事情(紅圈處)。1935年舊曆8月,鐘崇鑫部調到南京下關,張淑英跟隨丈夫,來到南京。平時相處中,鐘崇鑫時常給張淑英講國家大事,說當兵就要隨時準備為國捐軀。1937年夏天,戰事日益吃緊,鐘崇鑫調防上海,與張淑英分別,從此便再沒有相見。 張淑英在榮昌安富鎮舊居的街道上還保留著當年的抗日標語。獲知鐘崇鑫犧牲的消息後,張淑英一路哭著回家,婆婆知道後,也哭得死去活來。第二年,婆婆就病逝了。不久後內戰爆發,張淑英的父母和弟弟去了臺灣,但張淑英放不下鐘崇鑫,選擇留在重慶。“他是重慶人,我這輩子也要守在這裡。” 家人走後,張淑英一直寄住在同鄉家中。期間有很多人給她說媒,都被她拒絕了。一直到1949年,經人介紹,張淑英認識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生育了兩兒一女。對現在的親人,張淑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提及過曾經的往事。張淑英說,“第二任丈夫對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戀,這輩子我都不會忘記他,我知道他陣亡後,就一直想知道他的靈位放在哪裡。為了現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說出這段往事,不敢說自己的想法。” “1983年孩子們的父親去世後,我仍然不敢說想找崇鑫的事。那時候孩子們有的才剛成家,我不想讓他們困擾。直到1988年,我才把心願告訴了三個孩子。大兒子當年就去了南京幫我打聽,但是沒有任何結果。”在張淑英家,小兒子李長貴望著母親感慨地說,“媽媽從去年開始身體就差了,她時常緊緊拉住我的手說,兒子,我不甘心。”“母親的心願成了家裡人的心病,鐘伯伯是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的,我們于情於理都有責任幫助媽媽找到他的靈位。” 2014年9月,李長貴在央視《關愛老兵》系列節目中,發現了重慶有一個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李長貴找到了志願者芳菲。隨後通過全國各地志願者接力搜尋,終於找到鐘崇鑫僅存的照片,和他在安放在臺北忠烈祠的靈位。望著志願者PS的合影照片,張淑英流淚了。“這算是我這輩子記事以來,第二次流淚。這輩子還能與他相見,77年了,只在夢裡發生過一次,當時夢見他已經娶妻生子。愛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 得知臺北忠烈祠供奉有鐘崇鑫的靈位後,張淑英不顧93歲高齡,執意要去臺灣。而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在知曉了她的心願後,為她籌集了2萬餘元善款,幫她實現了臺灣行。93歲高齡,不辭辛勞乘坐飛機往返于重慶和臺北,張淑英是為了去看一個人,準確的說是去看一個名字,一個她刻骨銘記了77年的名字———鐘崇鑫。11月22日,在重慶志願者芳菲、小兒子李長貴的陪同下,張淑英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乘飛機到臺灣。 次日上午,張淑英手捧鮮花,在供奉抗日捐軀將士的臺北國民革命忠烈祠中,完成了她與愛人陰陽相隔77年後的承諾-----祭奠鐘崇鑫的花束上,寫著“鐘崇鑫烈士,妻張淑英”幾個字。70多年前,新婚燕爾送他上前線,沒想到卻是跨越幾十年的生死相隔。 老人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刻有鐘崇鑫名字的靈位,潸然淚下。“這是我這輩子第三次哭,上輩子欠他的,都是為他哭的。我說,崇鑫啊,我來看你了,我終於找到你了,從此我們再也不分別。” 在臺灣的6天時間裡,張淑英老人只想待在忠烈祠陪伴著鐘崇鑫的靈位,能多看他一會是一會吧。 張淑英老人看到臺灣用如此高規格的忠烈祠供奉著為國捐軀的烈士,名錄保存如此完備,感到非常欣慰。“我也安心了,他在臺北不孤單,有他的戰友,還有他的上司們陪著他,他不孤單了。” 張淑英家人和陪同的志願者向“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致敬。 國民革命忠烈祠,主要奉祀對象是辛亥革命、北伐、抗戰及國共內戰期間的陣亡將士,尤以抗戰犧牲烈士居多。 “離開臺北前一天,是28日,我又去了,是跟他告別。我說,我找到你了,但我不能一直留在這裡。也許,今後再也沒有機會相見,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和他說話了。” 在忠烈祠的牌樓前,張淑英老人久久不願離去。 “77年前我倆永別了,77年後又來和你永別,我93歲了,不可能再來看你,來世我們再見!” 由於歷史原因,鐘崇鑫在臺灣享有烈士名號,被奉祀在忠烈祠。而在大陸,還有許多象鐘崇鑫這樣的國民黨抗日老兵,身份依然是個問題。大陸志願者在尋找鐘崇鑫的資料時,在一家檔案館看到60年末代編錄的索引卡片,鐘崇鑫甚至被認定是“反革命”。 目前,鐘崇鑫還沒有被大陸官方認定為革命烈士,張淑英手中拿的證書和獎章是一家民間機構頒發的。讓為國捐軀的英烈,享有應得的禮遇,才能讓他們九泉之下不會寒心。
出處:【網路文摘】 中共對抗戰勝利話語權的取捨之間 - 中華振興同心會 - udn城市https://city.udn.com/50257/5289593#ixzz3TEX3zeso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