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台湾之前先要了解的几个冷知识
劉亞洲:發表於 2021 年 11 月 11 日 由 thchen
2004年,在劉亞洲將軍所寫《金門戰役檢討》,其中有涉及臺灣問題的思考:
今天,台軍已非當年蔣軍,臺灣亦非金門。更何況天險橫亙。台海作戰將比金門作戰艱難萬倍。不是臺灣固守臺灣,而是整個西方固守臺灣。
自我方備戰以來,一股在金門之戰見過的、似曾相識的氣味漸漸襲來。
前年,有關部門論證臺灣可不可打,雄心萬丈,壯語盈耳。有的講:‘打!朝發夕至!’有的講:‘臺灣軍隊不堪一擊,我軍穩操勝券。’有一張報紙更以唬人的大標題這樣寫道:‘我軍的導彈可準確無誤地打到李登輝的辦公桌上。’
去年,這個部門論證如何打,我去參加,更見一團鼓噪。心浮得都飄到半空中去了。
我出一題目:‘現在舉頭是衛星,低頭是雷達,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朝福建運兵?’一人回答:‘那還不容易!你看見這幾個七天的長假期了嗎?全國那麼多老百姓在列車上移動。我們可選一個長假期,將軍隊士兵換上老百姓的服裝,坐火車入閩。神不知,鬼不曉!’
我報以苦笑。主辦單位讓我最後發言,我只講了一句:‘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有人會說:“美國幫臺灣,可能嗎?現實嗎?可行嗎?”即便是不可能、不現實、不可行,我們是不是起碼也應該做到“知己知彼”呢?
再說說我對“武力攻台”的幾個主要認知:
(1)從臺灣地形分析:臺灣靠近海峽一邊,幾乎沒有適合的登陸海灘,一般距離海岸線不超過十公里就是山地森林,山上有多年修築的永久堡壘,火力配置強悍完備。
如此一來就算順利上岸了,遠處高地的火力控制灘頭易如反掌,登陸場就是屠宰場。所以走最近海搶灘基本沒有可能性;而適合登陸地點都在東部,由此就必須繞島,這樣航程增加一倍,無法達成戰役突然性,更談不上速戰速決了。
(2)臺灣東部軍用機場都建在山裡,背對大陸面朝大海,而且深入山洞,外部跑道只有一兩百米,近千米加速跑道都在山洞中,飛機一出洞就拉起來了。
所以使用導彈密集轟炸根本沒用,除非用核彈,那就另說了。
臺灣中央山脈寬度只有一百公里左右,如有戰事發生,對岸已然發起登陸攻擊,臺灣戰機起飛後立即掉頭,10分鐘就能飛到西部海岸參戰,什麼都不耽誤。而且其空軍戰力強悍,飛行員都是在美國經嚴格訓練的,不僅練陸飛,而且練海飛,且都有航母起降經驗,並不亞於大陸空軍。
(3)臺灣是全民兵役制,預備役適齡兵員200多萬,且每年都集訓。如遇戰事,24小時就能完成徵召並組建,且無需培訓就能直接投入戰鬥。
況且,臺灣早已購買了大量先進的防禦武器並由美國負責培訓,最近又買了MQ9無人機和魚叉反艦導彈,在臨海山地到處設立了密集陣自動機炮,其殺傷力驚人,應對登陸確實綽綽有餘。
如果再入列F35,就基本拿到了台島的制空權。所以,就算美軍不馳援,周邊的盟國也都不參與,大陸也得拼全力並以傷亡幾十萬的代價,方有可能建立一個或兩個登陸地點。
但是,如果佔領不了一個現代化的港口,大型裝備無法上岸,所有已經登陸的作戰人員不投降就是死亡。
因此,僅僅靠臺灣自己的力量,大陸強攻的勝算都極其渺茫,而且還會將大陸現有軍隊的精華基本消耗殆盡。海陸空加火箭軍,元氣大傷還未必能打贏強攻戰役,更別說“解放”臺灣全境。
(4)再從國際態勢分析:美韓有共同防禦條約,美日有安保條約,一旦有事,只要美國介入,日美、美韓條約自動生效,隨即必須加入聯合戰團。
且日韓兩國都是亞洲經濟大國,也是空軍海軍強國。僅韓國的海空實力,即可與大陸勢均力敵,日軍數量不及大陸,但其實力和戰鬥力絕對趕超大陸。
再加上最近的美日澳印聯盟,幾乎亞洲所有海空強國都和臺灣站在一起,一旦有事,大陸四面楚歌,同時發難,南海還有越南菲律賓,都是美國鐵杆,何況越南還有血海深仇?
我早說過,印度為報邊境之仇,完全可以使用其殺手鐧,即派出海軍進入印度洋,封鎖麻六甲海峽,以使大陸糧食和石油等經濟命脈都運不進來,出口貨物也運不出去,臺灣戰役如何打?
(5)最後再說美國,總說美國不敢介入、不敢真打、更不敢派兵,甚至有人誇海口說叫他來多少死多少、有來無回等狂妄自大、毫無自知等狂言。
殊不知,美國早有臺灣戰事預案:即“讓中國完成二十萬人以上的登陸,再突然介入奪回制空、制海權並封鎖臺灣海峽。聯手台軍圍殲失去彈藥與補給的中國軍隊。這個方案可以給中國極大的政治打擊,相當程度地震撼和摧毀留在大陸的中國軍隊的戰鬥意志。
就說這些,真誠希望中國人少說空話大話、多一點實實在在,並認真做到“知己知彼”,同時更多懷揣一顆善良之心,真正將臺灣人民、香港人民認作是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國大陸的和平統一不是沒有希望的。否則,兄弟反目,一定會親者痛、仇者快,結局必將愧對全體中華民族及子孫後代!
作者簡介:劉亞洲,紅二代子的,(1952年10月19日生),安徽宿縣人,生於浙江寧波奉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將,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妻李小琳為李先念之女。著作等身,為大陸少數之開明人士。
本文於 2021/12/27 02:39 修改第 1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