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3 11:17:24瀏覽175|回應0|推薦5 | |
誰該為國家形象買單 一個前新華社記者致兩會代表的公開信: 誰該為國家形象買單? 2014-03-10 商業管理智彙 尊敬的兩會代表、委員: 我曾經是一名新華社記者。往年的這個時候,作為跑會記者,我已經上會與你們面對面了。而今年,我加盟到了一個民營機制的對外媒體藍海電視臺,沒了採訪兩會的資格。以前採訪兩會,多是規定動作,而今天的這封不能當面遞交的公開信,卻是發自我內心的“衝動”。 這個衝動來自今天看到了網上的一段視頻:中國人在泰國的航班上大打出手,29人被當地員警帶走。這段視頻被打上英文字幕,在全世界傳播,可謂丟人丟上了天。 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實體、第三航太大國、第一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的時候,中國的軟實力是這樣的: 世界著名旅遊勝地清邁拒絕中國遊客; 新加坡出現“應將中國人趕出新加坡”的聲浪; 法國某時尚品牌酒店聲稱不歡迎中國人; 不少外國酒店的自助餐不接待中國遊客; 北美大學不歡迎中國留學生; 比利時截獲的盧浮宮假票,都來自中國人的包裏; 某國際網站舉辦“世界上最糟糕遊客”調查,中國位居第二位; …… 等等等等。 曾幾何時,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的古國,被蒙上了這般羞恥。 如果說100多年前,“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是殖民者帶給我們的屈辱。而今天“中國人不得入內”,卻是我們的國人自己作騰自己的惡果。 我們都知道,國家沒有軟實力,人民就不會有尊嚴。 我不禁要問:那些讓國家形象受辱的人,是否應該受到懲罰? 再問代表委員們:兩會上是否應該討論:維護“國家形象”,究竟該由誰來買單? 一問:“土豪”出國“丟臉”,該不該“受罰”?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有錢了,請看這樣一組資料: 2013年,中國遊客境外購物平均花費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2013年,居民出境人次達9819萬,位列全球第三; 2013年,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占全球47%,主要發生在歐洲; 2013年,全球上半年銷售汽車4206萬輛,但沒有中國,將負增長27萬輛; 2012年,塞班出生的新美國人中,71%嬰兒的母親來自中國; 2013年美國“野雞大學”每年的學位證書有95%賣給中國人。 如果沒有富豪們,中國不會有上述對世界的貢獻。然而,這些貢獻,不僅沒有換來尊嚴,而且還遭到了鄙視。且看: 某中國富豪駕法拉利跑車,在新加坡市區超速闖紅燈與一輛計程車相撞,造成3人死亡,引發新加坡人對中國移民的恐慌; 一名富二代留學生在西雅圖飆車,致當地居民1死4傷,其父母聞訊趕來,輕鬆付出200萬美金保釋金,讓美國人瞠目結舌; 另一名富二代留學生涉嫌強姦女房東被捕,其父母竟無視當地法律,欲以重金賄賂受害人翻供,被外國人唾棄; 一個將信用卡“留在”奢侈品店、讓售貨員隨時刷卡搶購第一款最新單品的女生,感歎比起那些一次性買下香奈兒整季新品的朋友,自己還算不上富二代。美國人無語。 在許多世界知名的奢侈品店裏,當中國消費者們扔完了大把的鈔票,像買白菜一樣帶著大包小包吵吵鬧鬧地離開時,那些賺足了錢的設計師們對於這等毫無品位的狂購行為,投去了輕蔑的目光。 更有甚者,一中國土豪在毫不瞭解異國規則和文化時就揚言要收購紐約時報的行為,更是被西方媒體恥笑。“一張機票換來了價值上千萬的公關效果”,在這位富豪看來是很划算的,但是他給外國媒體所提供的貶低中國人的笑料,其損失是多少,他可能從來都沒想過。 這些土豪們揮金如土,一擲千金,似乎花自己的錢是他們的自由。但是當這種自由破壞了國家形象的時候,也侵犯了同胞的利益。他們的行為應該受到懲罰。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對公民的不文明行為都有處罰措施。以韓國為例,根據韓國“護照法”規定,對於那些在國外旅行期間,損害韓國形象的人,政府將拒絕發放護照,也會限制其出國。 我認為,中國應該借鑒他國經驗,下定決心整治和處罰那些在海外肆無忌憚損害國家形象的人。重罰應該先從這些有不良行為的“土豪”開始。既然他們有錢揮霍他鄉,就應該罰沒他們認為那些不值錢的錢,設立“國家形象基金”,獎勵那些把“中國正能量”帶到世界各地的人和事。 二問:國企手握國家財富,是否應承擔“國家形象建設”的責任? 任何一個具有軟實力的國家的背後,都有一批具有國際品牌的企業在背後做支撐。企業是文化軟實力的真正推動者。 在美國曾經做過這樣一次民意調查:你是如何知道日本文化的,大多數的美國人回答都是通過豐田、日立、索尼、松下等品牌的傳播。正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所言:“在國際事務中,索尼是我的左臉,豐田是我的右臉。”同樣,當美劇韓劇在潛移默化中侵入了我們的文化價值觀時,其巨大在傳播資金都是來自他們國家的企業的贊助。 我所就職的藍海電視臺曾在美國做過一個民意調查:提起中國品牌,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回答最多的竟然是“炒麵”!更有甚者,有的老美竟然回答“三星”!與之對比,80%以上受訪的美國人可以準確地說出若干個日本、韓國品牌。 論經濟實力,全球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的數量已佔據第二位,然而中國卻沒有一個國際品牌!前不久公佈的 “2014年《財富》全球最受讚賞的公司”,無一中國企業上榜。這對財富上榜的那些所謂的中國“國際化企業”來說,可謂是一種諷刺? 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缺乏基本的國家形象意識,缺失基本的國際品牌推廣行動,也全無在國際軟實力社會的參與。 中國沒有國際品牌,是中國企業的悲哀,也是中國國家形象的悲哀。 因此,企業,特別是大型國企,作為“共和國的長子”,手握國家資源,應該承擔起國家軟實力打造的責任。因此,“國企要為國家形象買單”的提議,應該進入兩會的討論! 我曾經留學英國,也曾以新華社記者的身份到過世界各地採訪報導,目前我在藍海電視臺的工作就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內容。我的經歷使我對提升國家軟實力所面臨的挑戰,有著更加深切的感受。“國家形象”建設如抽絲,破壞如山倒。一方面需要更多力量的投入,一方面需要全民參與維護。在國際上,任何個人的行為都可能被放大成國家的格調,民族的品質。我們常聽到“外交無小事”的話,而國家形象也無小事。 作為一個媒體人,當我看到類似“國際航班上大打出手”等接連不斷的丟盡中國人臉面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地上了國內外媒體的 “熱門”榜時,我急切地感覺到,國家形象的維護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我感到有責任提出這樣的議題:破壞國家形象是否應該受罰?誰應該為國家形象買單?
|
|
( 時事評論|雜論 ) |